分享

凌宗伟:有些话未必尽然

 凌宗伟 2020-07-23

今天看到以瑾一篇短文《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当观众”,这样的好学校好可怕!》转了一下,评了一下:其实“让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的学校更可怕!想起某君昨日同我聊起这句话的主人及开口必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大咖时说:至今还念念叨叨专制苏联体制下的学术红人(人文社会艺术领域,不包括科学)的人,要么同类,要么无知。无知的原因是中毒太深,读什么书都解不了毒。

深以为然!

我还一直以为那些热衷于关注人性弱点,甚至将《人性的弱点》奉为床头书的官员、专家、校长也是可怕的……

此言一出遭来棒喝……想想也是必然!自己有什么资格批评木?一位据说读书很多的校长就在群里说:“不是所有人的水平都有资格做批评者的!”忽想起那句“年轻人你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其实也不尽然。我身边一年轻朋友说“我无意否定它们的价值,因为事实上我都未曾细读;但从此类书籍发生在许多读者身上的果效来看,某种程度上被一位200多年前的无神论者言中了:‘许多人读书只不过为了有权不去思考’”(见德国学者利希滕贝格《格言集》)”。

还有那句“只有批评,没有建设”的批评,也是一句扯蛋的话,没有批评的建,还是建设吗?同是那年轻朋友说:“现今的缺乏不在于对于真理的好处的描述,而在于对于真理本身以及认识真理的途径的描述”。

还是那句,谁也不可能真理在握……

阅读的价值之一就是触发思考,只读不思考还读他作甚!像苏格拉底那样的思想者今天还有吗?不过读多了,想多了也麻烦,你慢慢就会质疑,就会有意无意得罪人,就会失去一个又一个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