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突围 || 作者 杨彦萍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一个人的突围

作者    ‖      杨彦萍

作者杨彦萍,70后,文学爱好者。生于甘肃定西安定区,从教二十二年。不忘初心,依然热爱文学。用心创作的文学作品在网络平台发表。

时间从指间划过,思绪飞扬,光阴若水,退去的是年少的轻狂与不可一世,沉淀下来的惟有一缕真挚的目光,还有那份保存至今的亦真亦幻。我要记下这35年的真实经历。70后的我。出生在祖父安身立命的三眼窑洞里。关于我的出生地,父亲在散文《忆母亲》中有精彩的记述。祖父挖了三眼窑,然后就有了祖母和父亲。母亲与父亲是十岁起定的娃娃亲,到二十岁,父亲高中毕业,与不识字的母亲结婚。

我出生时,三眼窑洞前已有了用土块砌起来的围墙,这俨然成了我童年最真实的记忆。这围墙一直到1996年我从甘肃临洮师范毕业后,祖父母搬入新家后的2000年才拆除了。裸露在外的是经过风雨侵蚀,显示了沧桑感的三眼废弃的窑洞。现在我不常去乡下,但三年前,我带五岁的女儿去亲眼看了我童年的家园。

弟弟的出生带给父母无尽的安慰。于是父母白手起家,在祖父母的帮助下,终于建造了我们现在在乡下的家,是个前有果园,后又水井的庄园。父母就是在这里用父亲当民办教师的微薄工资和母亲辛苦的劳作所得,供养我上了临洮师范。而我也成了我们村唯一靠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跳出农门的女孩。我小小的成功无疑给我们这样贫困的家庭带来了一线生机和希望。

我的童年是蒙昧的,也是欣慰的。我庆幸自己能在那样贫瘠的年代里,当民办教师的父亲为我订阅了那么多书报,相对于别的农村孩子,我的精神食粮还算丰富。在马家寺小学求学的五年中,我倍感乡村伙伴的温情。父亲酷爱排球,几位民办教师与周围乡亲简单的体育活动,深深地陶冶和启迪了那时候的我。有一次,父亲和几名教师带我们去大山湾解放军驻地看排球转播赛。虽然没有看到比赛,但那种火热的生命激情为我人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乐观热情,有激情的活着。一直到现在,这还是我信仰的人生信条。

我的初中时代正值80年代中国思想界异军突起,我虽然没有参与这样思想的冶炼,但那是一段让我的心志得到发展的年代。在唐家堡不到500米长的狭小街道上,有了农村集市。祖父是乡上聘请的牲口交易所的“牙子”,即买卖人的中间人,说成一桩生意后可以得到微薄的报酬,这个职业充分享受到别人的尊重,我得益于祖父的职业,经常在每月的几天里,穿梭于集市的角角落落。那时候乡村与城市是隔离又有联系的。我记得扯集市的时候,从外面请来了秦剧团,魔术团的人,这些表演带给我们外面世界的风光。我渴望走向外面的世界。

每逢节假日,我就是一个标准的放羊娃,我常说我是放养娃出身,这是从农村走出的70后普遍的人生印记,那也是时代的烙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流行乐坛狂刮“西北风”。台湾香港电视剧狂播,那时我所在的封闭的乡下与外面的世界才有了视觉上的联系。那时舅舅送给我一台收音机,从此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架通了我与外面世界的桥梁。那时我心中的偶像就是台湾歌星齐秦,潘美辰,叛逆成了我幼稚的标签。贫瘠的生活,匮乏的文化,乏味的学习,也只有这些大众文化带给我慰藉。这期间我也经历了学习上的低谷,自己不得不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自动留级。从而为我后来考上师范打下基础。

那一年也是我人生蜕变的开始,在那一年我大量的写了一些青春日记,进行了自我能力之内的思考,那是一种自我的成长与自强。我没有沉沦,而是坚定了人生的方向,坚定了人生的理想。从那时开始并且一直到现在,我都在积极的践行我那时为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这一段心路历程我在《亮晶晶的童年》等散文中有过记述。几年以后当我第一次阅读到《哦,香雪》等著名小说的时候我的心灵得到了碰撞和震撼。情感的宣泄终于有了一个窗口,乡村女孩的心路历程历历在目。

孤寂的青春,骚动的年华,蒙昧与开放并存的少女时代,这一时期我交往了最好的朋友,我一生的挚友王爱华,张明霞。爱华姐和我一样如今扎根在这里,明霞已嫁入酒泉,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和爱华姐相聚才是最近两年的事情,她有苦难但也能坚强自尊的生活,我希望她们两个好人一生平安。我上初中那段时间是我们家庭最困难的日子,在精神与物质方面我双重受困,我也经历了人性的困惑,但我超越了自我。终于我以在县上13名的成绩考上了师范,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放飞自我,走向独立,16岁的我从此能够自己养活自己,赢得了我人生的辉煌起点。

我少年时代的十年,那是中国峥嵘激荡的十年,是中国思想界崛起的巅峰时刻。李泽厚引领思想界,海子引领诗歌界,伤痕文学,寻根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等等,中国文化界有着空前的激昂与热情,而我接受的教育理念落后又不失一种新与旧的碰撞与交流。我的文学天赋的培养者,是我的恩师郭旺武,给予我平等,自由,潇洒不羁个性的熏染。我的班主任贾旭红也是我的恩师。近年与两位师傅及初中同伴相聚,甚是欢畅淋漓。

反思那十年,我受到的教育与文化浸染,更多来自我自己的好学与一颗敏感的心。我的心性很辽远,在贫瘠中建立精神家园,让我度过了人生的起始阶段,从而自我成长。1992年的暑假,父亲为我借来了许多书,沉寂于书香中,我的灵魂变得强大。有多少坎坷,有多少无奈,有多少不平,有多少屈辱,有多少辛酸,我都能承受。我第一次承担起我生命历程中的精神苦难,我奋而前行,一路走来,无怨无悔。因此,我的文字中往往充满自我的爆发,自我的抒写多于理性的推断。我的灵魂在多年以后,还是那样强健。往往在某一个契合点,会喷礡出只属于我的寂寞式叙写,以致有太多的内在而不能迎合别人。

难忘岁月的洗礼,难忘我背负的人生起点的磨砺,难忘人穷志不短的心灵启蒙,难忘我小小心灵的每一次自我超越。在中规中矩里,写满不羁心灵的裂变。人啊,从小到大,要经历怎样的炼狱,才能走向铜墙铁壁?才能走向坦然的沉默?寓方于圆,内方外圆。我的坚毅来自那些岁月的风霜雨雪,我的达观同样来自那些日子的自我锤炼,我的脆弱更来自那些被我形容为灰暗与挣扎的日日月月。

四年师范生活,一段无法言说又清晰淋漓的青春岁月。我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段往昔。往事如烟,情真意切。如果没有此岁月,我的人生不知会灰暗多少。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无悔今生。从封闭的山村超越了文化背景的积淀,一下子走入灯红酒绿的城市,我从各方面显示了与新的环境生活的格格不入。最使我的精神受到冲击的是来自视觉与内在观念的差距。这种距离碰撞着我的审美眼界。

一位丰腴、圆润的女音乐教师,她性感火辣的身材,撞击了我的神经。我的目光游离,我的情绪低落。一个乡村少女,第一次有了女性性的萌芽!女人原来可以这么美啊!顺着我狭窄的目光,这位女教师联通了我与城市相会后的契合与交融点。我的世界从此辽阔和悠远起来。在今后的四年中,我的目光触摸了城市的许许多多,我也在这种交流中成长与强大。

遥祝我的启蒙恩师,愿您在洮水之畔一生平安!就这样,视觉启蒙开启我的师范求学生活。我的灵魂飞越了乡村,飞越了懵懂,飞越了沧桑,一种真正的启蒙开始了。我的青春——我收获着,痛苦着,蜕变着,渴望着,超越着,时而沉沦,时而奋起,时而自省,时而逃避这四年纠结成了我的人生,也成就了我的人生。记忆是一把开启又缝合的锁链,我拉开了那道尘封已久的往事之门。

中师一年级,我基本上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上课,背书,考试三点一线的生活。并用好奇的目光打量城市的来来往往,过渡从乡村到都市的转变,褪去精神上的短视,重塑自我。中师二三年级,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并存。这种无为而治的放任阅读,奠定了我今后的人生气质。在确定了自己强烈的性别意识之后,我完成了自己心灵的蜕变。从此,我进行了数十年的精神突围。到现在,那种自由与不羁,那种虚幻与焦灼,那种积极与消极,煎熬与等待,我的人生在平静的外表下经历了水深火热的灵肉碰撞。

我喜欢摇滚乐,崔建成了我的偶像。羁绊与孤傲,激荡与舒缓,这时候,张承志也一度引领我去思考。我的好朋友满正荷,她是一个有慧根的女孩。近年来我才能理解她了。我希望自己能够觉醒,真正的坚强就是扛起沉默,继续前行。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郁达夫那时走进了我的视线,他那种清醒的颓废,那种清醒的沉沦,正契合了我狂傲的心,冲荡共振,而我更健康,更阳光,更有隐忍力。我纯情洁净。都市的浮华不能给予我精神的慰藉,我想突围出去。评价那四年,我是无为而治,在冗长的青春年华里,我度过了漫漫长夜,但有一盏明灯始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那就是我有一颗走正道的心。

刚踏上社会时我的生命经历了最困惑最黑暗的四年。毕业回到农村,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从封闭走向开放,又走向封闭,我仿佛一下子陷入了一个真实的轮回。那确实是我人生中最困惑最黑暗最绝望最孤独的四年。祖母去世了,祖父去世了,他们安详的离开了我们。乡下正屋的厅堂中央挂着祖父母亲的照片,那是我们最珍贵的宝物。父亲在几次迁葬中,都是虔诚的捧着祖父母的遗照。积善好施,走正道!我们永远不忘前辈的教导。

二十多岁,我渴望爱情。而我孤独的青春充满苍白。一段姐弟恋,注定结局是分手,庆幸我正确的选择,人生充满了偶然,有正确的选择才有正确的道路。2000年我有了一次北京之行。之后,我变得宽容了许多,也从容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回想走过的路,最让我痛心的是,有一两年的时间,由于我和父母意见不一,而造成的我对父母的伤害,就让我用一生的忏悔来安慰父母吧!父母,女儿用虔诚的忏悔向您们表示最珍重的道歉!我将用跪拜的方式,忏悔一生。今原谅女儿的无知和任性吧。我在迈向中年的人生脚步之际,深深忏悔!

而立之年以后直到现在,八年来真正炼就了我应对生活的铜墙铁壁。和老公认识半个月,标准的闪婚。原因是我想把自己在27岁的时候嫁出去,结束单身。走进婚姻的围墙,我积极的面对另一种角色。父亲郑重的为我的宝贝取名为新宇即希望我们能开启一片新的天地。我们的宝贝带给我们别样的人生,别样的日子。有女儿的日子充满了累,也充满了浪漫,那是另一种境界,别样的体验,另一种享受。女儿是上苍送给我们的馈赠。哲人曾说过,今生能成母女,今生能成父女,那是一种生命的机缘。我们珍惜这种缘分。现在,女儿,老公,我,我们一家三口相依为命。

有一段时间是抚育女儿最艰难的日子。我和老公常常在双休日奔波在去种地,老公帮父亲种地,我帮母亲照顾女儿,而后返回工作岗位的路途中,在身体和精神都很疲惫的时候,女儿的点滴成长慰藉了我们的心。痛并快乐着,只是辛苦了母亲,是母亲良好的品行启蒙了女儿的心智,今生感恩母亲!后来,我们省吃俭用在城里买了一套楼房,为的是能给女儿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时至今日,女儿从乡下来到城里读书,她俨然成了与我已经无话不谈的朋友。我经常戏言多年母女成姊妹。女儿在思想上能和我交流了,女儿成了我的对手,我倍感欣慰。

2008年5月12日,那一刻,震碎了我的梦,我头一遭这么近距离的感受人活着的苦难。很长的时间里,我从那种心悸中没法解脱出来。我的内心承受了许多。有一次,我甚至在九年级的课堂上放声痛哭。从前的我,自恋,自狂,这是一次让我的人性飞跃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真正蜕变的开始,我能用我的心扑捉尘世的点点滴滴了。于是,我的文字开始变得温暖,昂扬,亮丽,不再那么苦涩,不再那么寒冷。我在33周岁时,人生有了自己的分水岭。这是一种华丽过后的转身,这是一种质朴的回归,这是一种落寞后的顿悟,这是一种彻底的虔诚。温馨依旧,真爱依旧,情梦依旧,誓言不变,承诺永恒!

现在的更向母亲的角色靠近,最开心的事是每一天工作之余回到家里,陪伴女儿读书,学习。和女儿玩,甚至当女儿的“座骑”。或者和她讨论一个精彩的问题,甚至被女儿揶揄,开心每一天,祝福每一个生命,真正成熟的人生,也是最平静最从容最安闲最放达的人生。

八年来,从物质到精神,从内到外,我都进入了另一种境界。我将淡定笑看风起云涌,云卷云舒,日出日息。真正要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非常难。红尘滚滚,而我独守一隅,我将开启另一种生涯。

八年来,我的人生偶像就是鲁迅,先生的一生自有人评说,但我独爱先生。在每一个人生的坎儿上,我能迈过去,得力于先生,先生就是我的精神领袖。

八年来,我更深的感受了一种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我深切的体会到一种成人人性的冷酷,一种小社会的游戏规则反衬的大社会的气候。社会就是一个充满表演的大舞台。而我还是守候我的心灵空间读书,写作。尤喜读杂文,在阅读里找寻生命之源。

至此,我完成了一个人的突围,我浸润了14年乡土气息的乡村教师生涯里,我的眼界很开阔,我的思维很辽远。我将培养一个具有真正现代眼光、热爱思考、清醒、独立、冷静、理性、乐观的女儿,让她能考上一个好大学,然后去实现她的人生梦想,到那时,我一个人的突围,才真正实现。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