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芋随想 || 作者 荔果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洋芋随想

作者    ‖    荔果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正兴堂及其主人》《巩昌卫散忆》

洋芋的学名叫马铃薯,俗称土豆,叫洋芋是因为它是泊来品,到我们国家据考证也就一百多年,就像把西红柿叫成洋柿子,把肥皂叫成洋胰子一样,叫土豆是因为他不仅长在土里,而且骨子里土头土脑的,一直是上不了台面的,温饱人家拿它当主食,兼喂猪。我的家乡一直把它叫做洋芋,或许这样叫能够赋予一点它高贵的品格,我宁愿这样相信。反正我叫它洋芋的时候,是怀有些许敬畏的情感的。

家乡是典型的西北黄土高原,很小的时候,住土窑洞,睡土坯炕,到了冬天,晚饭后,小脚的祖母有一项雷打不动的工作——煨炕,祖母把晒的柔干的驴粪蛋,有时候是柔干的羊粪颗往炕洞口一堆,捡几个他看的上眼的洋芋也放在炕洞口,然后用常年立在炕洞口的“推把”(是煨炕的工具,一米八左右长的木棍子,前头安着大约四寸长,三寸宽的木挡板,)把驴粪或羊粪塞进炕洞,便塞边搅动,最后祖母爬跪在地上,拿了洋芋,头抵在炕洞口,整个胳膊都伸进炕洞,把洋芋放在炕洞里她感觉合适的地方。祖母煨的炕睡着就是舒服,一觉到天亮,还趴在被窝里,祖母已经把炕洞里的洋芋拿来,在炕沿上轻轻的磕碰着,洋芋外面的一层焦皮就会慢慢脱光,我猴急的拿来焦琮琮的洋芋,松脆香软,贼美!

对洋芋的难舍,就在那时候扎下了根。祖母明年就虚岁八十了,现在和老太太说起炕洞里烧的洋芋,浮在老太太满脸皱褶里的是惬意,还有辛酸,惬意的是:老太太说,煨炕和炕洞里烧洋芋是技术活,不会煨的话,炕凉刮刮的,那里有多余的驴粪蛋和羊粪颗,洋芋放不到点子上,不是烧不熟,就是烧成了焦壳壳,糟蹋了早上就没的吃了,那时候穷啊,娃娃们早上吃上些热洋芋,比吃米面坨坨强,天天吃米面坨坨,娃娃们的胃佐酸佐酸的。这些惬意的下面,隐隐的流淌着辛酸。

在有一个月,就要春节了,现在老太太已经不往炕洞里塞洋芋了,在老家伺候老太太的老爹,雷打不动的每天在火炉里烧洋芋,也是焦黄焦黄的,香!

我已闻到香了。

写于2010年12月29日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