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记忆 ║ 丁燕《洋芋,我抹不去的思念》

 甘宁界 2020-08-19



无数颗文字舞蹈的天堂!无数颗心灵自由的牧场!

关注甘宁界ganningjie-st   石头在这里和你相约!

重点作品今日头条、天天快报、uc头条三大平台陆续推出!

今天,你分享了吗?

岁月记忆 ║ 丁燕《洋芋,我抹不去的思念》

顾问:王跃强

主编:石头

编辑:雨梦

洋芋,我抹不去的思念

丁燕

说起洋芋似乎它就是我们西海固人的专属标签,呵呵,或许我说的有点自私。但作为一个西海固人对洋芋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是毋庸置疑的。这或许与时代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前靠洋芋解决口粮,现在靠洋芋发家致富。

我们的老祖宗在饥寒交迫的时候就靠吃它解决饥饿,甚至连洋芋皮都不放过吃了。洋芋可以煮着吃,烧着吃,炒着吃。它还可以烙洋芋馍馍,蒸洋芋包子,做粉条……

离开家乡已经十几年了,但洋芋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它像个襁褓里的婴儿一直陪伴着我们左右。不,是伴我一生。

小时候家里穷,吃一顿白面馍馍那叫奢侈,几乎每天吃的煮洋芋,我记得有种洋芋叫“三层楼”,它皮很粗,圆圆的,身上窝窝很少,煮一锅熟了,揭开锅盖,白花花全都裂开口子,明莎莎的,捞些自己腌制的酸菜下着吃可香了。再或者剥掉煮熟洋芋皮,放碗里用筷子捣破撒点盐和调和,再倒点油,那味道没的说。

最香的洋芋要数炕洞里烧的了,如果想吃炕洞里的洋芋,提前得把预备工作做好,我们西海固人每到晚上就煨炕,前一天晚上在炕洞里炜上驴粪、羊粪或者土麦薏(打场后的麦芒和麦壳夹杂着土)。第二天早上轻轻用推耙推过上面的一层浮灰,红烫烫的火就出来了,然后用掏灰的锄挖个坑,把洋芋放进去坑里去,再用推耙把灰勾过来埋上,大约一个小时就熟了。轻轻推过上面的灰,慢慢地把洋芋勾出来,吹去上面的的灰,太烧的时候从左手换右手,又从右手换左手,皮一剥,黄葱葱的,不用吃,一看都让人谗言欲滴。

记得爸和妈每到早上起来干活,先把洋芋烧进炕洞,然后干一阵活,等洋芋熟了就来掏给我们吃,他们吃完又继续干活。

我小时候三奶奶时常烧洋芋,她在羊房子(羊圈里的房子,以前有狼吃羊,用土块盖个茅草屋房子人住在羊房子看羊或者顺崖面挖个窑在里面盘个炕,屋内没有地,开门就上炕,西海固人也叫忙上炕)炕洞里时常烧洋芋,我和村里几个多时去“偷”三奶奶烧的洋芋。

一到冬天,我们村里同龄几个在一起玩打扑克牌,男女都有。怕大人让干活就偷偷摸摸跑到别人家去打牌,最后我们几个约定去三奶奶家羊房里打,因为白天羊房子里是不去人的,绝对是保险的。我们选的那个地方可算是“世外桃源”,我们能听见大人喊我们,就是装聋,就是有一个听见也不告诉同伙,怕搅和了我们打牌的“雅兴”。

记得我们打的正热火,有人说“三奶奶来了”,于是我们都悄悄地坐着,只见三奶奶提着半篮子洋芋来了,不用猜是拿到炕洞里烧来了,三奶奶脚是缠起来的很小,走路很慢,并且三奶奶耳朵有些背,人到跟前说话得大声点,不然听不见,眼睛也不太亮,婶婶一天干活三奶奶就在家里煨炕,做饭,喂羊羔。眼看三奶奶越走越近,我们都停止了活动,屏住了呼吸,果然不出我们所料,三奶奶没有进羊房子来,只见她放下洋芋篮子,跪倒在炕洞跟前,娴熟地拿着推耙推灰,然后把洋芋放进去。我们几个说好不用出声的,不然三奶奶听见了,可有一个不小心咳嗽了一声,那个声音感觉比平时的咳嗽声大了几倍。吓得我用上牙咬住下嘴皮,狠狠地瞪了他一眼,看到我瞪,人家几个都忍不住要笑了,气的我咬着牙,看我的姿势有一个直接忍不住用手揭起衣服的前襟捣进嘴里,看他更可笑的样子,我们都忍不住了,有的把指头放嘴里咬着,有的用头巾把嘴堵住,有的直接把头蒙进被子里,不到四平米的炕挤了我们五六个,感觉三奶奶烧洋芋咋就那么慢呢?捂在被子里面的那个都头上出汗了。阿弥陀佛,终于三奶奶走了。我们开启了笑的模式。心里暗自庆幸三奶奶没发现。

牌继续打着,我问大家“你们说三奶奶的洋芋熟了吗”?“咋了,你总不偷人家洋芋吧,看三奶奶把你打不死才怪呢”有人说,我把食指放在嘴上做了个小声点的动作“嘘”。过了一会儿,我说你们几个打,我出去上厕所,本来打牌也饿了,我用推耙把洋芋勾了一个出来拿到炕上,一个洋芋我们几个人抢着吃,那个洋芋比山珍海味香多了,有人又跑下去掏了一个进来,还不够吃,我们一连掏了五个。大家脸上都被灰糊的脏兮兮的,笑声一直没有断。“你几个狗日的笑着,三奶奶来了”。这下麻烦了,三奶奶知道洋芋熟了,咋办?好汉子不如跑汉子,我赶紧跑下去,往羊圈窑里跑去,谁知那几个也跟着来了,老羊都去山上了,我们几个吓得羊羔满圈乱跑。

还有一个把洋芋没来得及吃掉,看到三奶奶她把洋芋从脖子里放了进去,热洋芋烫的肚皮疼不能走,她猫着腰,就像肚子疼来不及上厕所的姿势,到现在回想起都记忆犹新。

羊圈窑门正对着羊房门,只见三奶奶提子篮子又进来了,我们几个站的比较深,三奶奶看不见,她又跪倒在炕洞门口。很明显是掏洋芋来了,只见她掏了半天,看样子三奶奶提前数了洋芋的,她总是继续掏,掏了半天,自言自语道“其他洋芋那里去了”?我悄悄地说“狗吃了”。大家又开始笑了起来,我说谁笑咱就给“结扎”了。大家听到我胡说,都忍不住拿羊粪相互打。现在回想起那些话真实可笑。

有句老话叫做“吃惯的野狐子(狐狸)比狼利”,说的就是狼虽然奸诈狡猾,但狐狸轻车熟路比狼利索。我们几个吃了一次三奶奶的洋芋,动不动天要是下雪或者下雨家里没干的,但我们约定谁也不许走漏风声。不然大人知道就打残了。我们一有空就去三奶奶家羊房子打牌,抓五子,缝沙包……羊房子几乎成了我们的乐园。有个再一再二,没再三再四,听人常这么说,我们又一次吃了三奶奶的洋芋。“瓦罐不离颈口破,只要你来的回数多”当我们为自己的“战果”沾沾自喜的时候,三奶奶又一次烧了洋芋,这次我们可没上次那么幸运,三奶奶烧完洋芋没有离开,而是推开羊房子门进来了,我们吓得心都从嗓子眼出来了,“你几个茬疙瘩怂在这干嘛?吓死我了”。三奶奶骂人的口头禅就是“茬疙瘩”,呵呵,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啥意思。我们几个说玩牌着呢,三奶奶说让我们走时把羊圈门关好不然羊羔跑了。总算被发现了,我们几个的行踪被三奶奶告诉了大人,我们都挨了一顿打。再也没有去过羊房子。

有句农谚叫到 “七月十二,洋芋生日”,意思过了农历七月十二就能吃新洋芋了,记得一次我去大姑家,刚下过暴雨,大姑让我和表姐去看洋芋冲出来了没有,如果有拿回来做饭,不然太阳一晒就麻了不能吃了。由于西海固大部分都是山洼地,只要下暴雨水就顺着地里往下流,把地里肥土冲走,粮食根就被冲出来,方言叫“挂椽”。我和表姐可谓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的绝代土匪。所有人喊我们其中一个都喊我们两个人的名字。眼看太阳快落山了,我和表姐提着篮子去洋芋地里,到了地里一看,洋芋是被冲出来了,只有核桃那么大,我们捡了几个往回走,表姐说回去肯定大姑说我两个没有好好找,这可咋办?大姑可是爱骂人很,我看对面人家的洋芋长得特别茂密,我说那家的长得好,说不定洋芋大,咱过去拔一个就说咱家的,我两一拍即合,跑过去,赶紧拔了一个洋芋菀,谁知洋芋只有指头那么大,原来洋芋还没到吃的时候,大姑是穷日子过惯了,怕洋芋浪费。我们赶紧把人家洋芋菀又摘到原处,准备回家,发现人家地里有大豌豆,想起大豌豆放灶火里一烧的味道,我们两个拔了几个大豌豆,正要往出来走,洋芋主人也来地里了,有可能他也来拾洋芋了,我两吓死了,就往外跑,人家喊着说,没事,不要跑,天黑了赶紧回家,人家越喊我两跑的越快,怕人家追上打我们。篮子里提着几个大豌豆菀,我们从洋芋地出来,跑到对面的山上,经过荞地,燕麦地,胡麻地,刚下过雨的天气,可想而知,衣服鞋子,都被露水湿透了,我们怕那个人追上来一直跑,眼看天色暗了下来,看不清路了,大概那个人回家了,我们又顺着原路返回。回家的路上又怕那个人在半路等我们,又怕人家回去给大姑告我们的状,可谓“步步惊心”呐。

终于回到了家里,怕大人骂赶紧把大豌豆丢到羊圈,再往家里走去,大姑问有洋芋吗,我们还有功劳似得装的一本正经说没有。我们衣服都湿了,大姑骂我们说没有不会早回来,我们心里想:早不敢回来。这就算瞒过了大姑。

第二天醒来还在睡懒觉,就听见大姑在院里说着“羊圈里哪来的大豌豆”。这下完了,我亲爱的大姑啊,你咋就跑到羊圈去了呢?该死的羊,你咋就不吃完大豌豆呢?心里抱怨,又怕大姑进来,这样的懒觉要是换做是你你能睡着吗,还不赶紧起等啥。赶紧穿好衣服,找借口上厕所,到羊圈门口一看,大豌豆毫发未损的放在那里,我才知道,养是不吃大豌豆的。我和表姐相视笑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爸和妈从挺拔的身躯已变得佝偻,岁月浸染了他们的两鬓华发。三奶奶,大姑已经去世好几年了,她们带走了饥寒交迫,受尽了苦难,洋芋能吃饱对她们那时候来说都很奢侈。现在生活好了,那个羊房子还在,那些村庄,那些老屋还在,我们的童年故事还在陪着老屋,羊房子,洋芋地,大豌豆,那些黄葱葱的洋芋香味还在羊房子里飘着。那些玩伴,那些笑声就像在眼前,那些故事就像发生在昨天,露水似乎还在扫湿我们的裤管,我们的鞋,我们的童年,每回一次老家我总要多看几眼羊房子,还有要吃炕洞里爸妈烧给我的洋芋。

昨天洋芋是我们的美餐,今天洋芋成了我的思念,它融进了我的乡愁,装饰了我的梦,勾起了我的回忆一串串。我想大声呼喊:洋芋,我的亲人,我的爱,无论走到哪里,西海固永远是我顶在头顶的广告牌。那里是魂牵梦萦的地方,藏着好多好多亲人的气息还有无数的宝藏。

诗人简介丁燕,红寺堡人,文学爱好者!把简单的生活融入诗里,用心去聆听,去品读!明天将是晴空灿烂!

公     告

维护原创,允许转载,

但须注明来源。

不论大漠烽烟,还是长河落日,亦或一条小溪、半弯清流,每一颗文字都是甘宁界人的精神绝响,石头在此向倾情抒写甘宁界风物、展现甘宁界人情感世界的每一位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赞赏:赞赏资金50%为作者稿费七日后以微信红包的形式发放给作者,50%将用于平台维护,音频朗诵作品平台,作者朗诵者各30%十元以下不发稿酬。仔细阅读,然后投稿。

长期征收下列稿件:

1、表现情感、记忆、风物类散文作品。,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2、家庭教育、社会问题、生活世态类小说作品,短篇不超过10000字,中篇不超过20000字,20000字以上确实优秀稿件请分好章节,连载发布。

3、20行内精品诗歌,可以成组投寄。

稿件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