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宁教育题材连续剧《待到苦荞花开时》第一集 连载七 || 作者 李有刚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0-07-23

作者    ‖    李有刚

作者前期文字链接:

《〈待到苦荞花开时第一集连载六》《〈待到苦荞花开时第一集连载五》《〈待到苦荞花开时第一集连载四》《〈待到苦荞花开时第一集连载三》《〈待到苦荞花开时第一集连载二》《〈待到苦荞花开时第一集连载一》《〈待到苦荞花开时编剧的话》《也许你傻得可爱》《喜鹊》 《太阳》《待到苦荞花开时》

作者李有刚,笔名陇上东方客,原任职兰州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武保部部长(已退休)。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报刊、广播、电视和文学网站及平台。

30.周树芳家   内  日

军娃:“妈,我爸是不是给你说了,他要回乡下教书。”

荞花:“没有啊,你听谁说的?”

军娃:“是学校后勤的浦科长说的。”

荞花:“浦科长说的。”

军娃:“浦科长说,军娃,你爸申请要回乡下教书,把家里人都带走,房子也不要了。浦科长还说,以后后勤上的活还包给我,叫我好好干,有啥困难找他。”

荞花一屁股坐到床上,嘴里嘟囔着:“军娃,你爸这个人,我也不知道,他想干个啥哩?现在干得好好的,要回乡下教书,你说他是不是个神经病?”

军娃无语。

韩老师进来,说:“荞花,周老师哩?”

荞花:“韩老师来了,快坐下。军娃,快给你韩伯伯倒茶。”

军娃:“韩伯伯好!”说完,他给韩老师倒了一杯茶。

荞花:“韩老师,昨天树芳从大山湾回来后,折腾了一夜,不知道写的啥,今天早上像疯子一样就去上班了。中午也没回来,刚才,我听军娃说,后勤上浦科长说树芳要回乡下教书,学校又给分的一间房子他也不要了。”

韩老师:“是吗?”

荞花:“韩老师,你不是不知道,他这个人就是这样,认准的事,一头撞到南墙上,不回头。”

韩老师:“你和周老师的老父亲都有病,我们把你们关心的也不够。”

荞花:“韩老师,你是个好人,我们家的困难多亏你了韩老师,你跟前跟后,帮了我们不少忙,真让人不好意思。”

周树芳进来,一脸不高兴,勉强应付着,问:“韩老师来了。”

韩老师:“周老师,是不是还在生我的气?”

周树芳不吭声。

韩老师:“你吃饭了没有?”

周树芳:“我碰见杨嫂了,非拉我到她家坐坐,吃了她做的臊子面。”

韩老师:“那咱俩到外边转转吧?”

周树芳:“转转就转转。”

31.会师塔附近  外  夜

城里秋风瑟瑟,路上的行人稀少。天上的星星和万家灯火交相辉映。

周树芳:“韩老师,你能不能把我理解一下。”

韩老师:“周老师,不是我说你,当时你进这所县重点中学是怎么进来的,你应该不会忘记吧。”

周树芳:“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韩老师:“那就好,我可以公正的说,咱们县上科协的xi主席,是个有名望的人,是他慧眼识珠,相上了你,把你这个在乡下钻研科技的人才推荐给我。后来,咱俩谈了各自的理想后,发现我们的志趣和爱好一样,一拍即合,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你不知道吧,那一阵,我到处搜罗人才,没想到能人从天而降,真让我喜出望外。紧接着,我就找了学校的校长、教育局长、县科委主任,还有分管企业的副县长,请求领导把你调来。我们的领导很支持,把你作为科技人才,从乡里的小学调到这所重点中学。这些年,我们没有辜负领导的信任,干出了一点成绩。你这个人吧,为人正派,敢想敢干,而且会干,一干就成,特别能吃苦,能奉献,有股傻劲,心眼好,在工人中威信很高。而且,我们还培养了一支思想、技术过硬的队伍,生产出了二十余种教学仪器,尤其是咱们生产的中学化学实验投影仪器,名气很大,销向了全国。这些,周老师,你是立了头功的。”

周树芳:“韩老师,要说立功,你应该是头功。”

韩老师:“周老师,校办工厂没有我可以,如果没有你,我担心现在开发的产品不但受到影响,而且即将开发的项目均成泡影。老实说,周老师你到乡下教书确实是大材小用了。周老师,现在正当我们干的轰轰烈烈之际,你突然提出要回乡下教书,你想想我能理解吗?”

周树芳:“韩老师,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个走出大山,上了师范,村里唯一的文化人,我有责任让那些穷娃娃有学上,教他们识字,掌握文化知识,摆脱贫困,不但家里受益,也能回报社会。”

韩老师:“你想过没有?周老师,你这样做即耽误了家人治病,又误了娃娃上学,岂不牺牲太大。”

周树芳有些激动地说:“当年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为了啥?还不是想叫老百姓过个好日子。现在要改变家乡面貌,总要有人做出牺牲,能用我的牺牲换来学生娃有老师上课,乡亲们不再惆怅,我看值得。”

韩老师:“看来,我说服不了你,我还是不同意你到乡下去教书。”

韩老师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周树芳的申请,塞到周树芳手里说:“收回你的‘申请’吧。”

周树芳:“韩老师,你不同意,我也要去。”

韩老师和周树芳谈话失败,不欢而散,各走东西。

32.某邮局   内  日

周树芳给兰州的姐姐打电话。

周树芳:“姐姐,姐夫好着哩吧?娃们都好着哩吧?”

周树芳姐姐:“好着哩,好着哩,树芳,你和荞花都好吧?听说树长和他媳妇都回乡下了?”

周树芳:“对,老父亲也回乡里了。”

周树芳姐姐:“老父亲的病怎么样?”

周树芳:“老父亲的病医院确诊了。得的是肺癌。医生说已经到晚期了。”

周树芳姐姐:“树芳,家里多亏你了,我和你姐夫也操不上心,姐姐对不住你。听小妹说,她嫂子的病化疗了一段时间,也不见好。”

周树芳:“就是。”

周树芳姐姐:“唉!你说这咋办哩?你的负担不轻。”

周树芳:“姐姐,小妹在兰州上学,你们也操了不少心。你和姐夫工作都忙,还要供娃上个大学,正是走上坡路的时候。”

周树芳姐姐:“树芳,你一天不要光知道干工作,也要把自己身体照顾好。”

周树芳:“知道,姐,我给你说件事,你知道就行了。就是,我想回村里教书,那里的学生娃没有老师上课啊,把村里人都急坏了。”

周树芳姐姐:“(吃惊)你说了个啥?树芳,你是不是吃错药了,现在人家都想到城里找工作,你倒好想着去乡下教书,你脑子是不是真的有病了。老实说,咱家那地方,你又不是不知道,早起吃的是洋芋蛋,中午吃的是蛋蛋圆,晚饭来个生活大改善也是洋芋切片片。娃们上学苦,把娃们苦坏了,把家长苦坏了,就连亲戚朋友也想方设法帮忙,跟着苦。你去哪鬼地方干啥?那年,人家兰州的一所铁路中学要你,说是给你解决房子,给家属解决户口,工资待遇也好。可你就是不去,还说那里再好,也没家乡好。现在你在县重点中学干得好好的,你们生产的教学仪器,名气也大,为啥提出回乡下教书,要是你姐夫知道,他也不会理解。”

周树芳:“你们不理解,我也没办法,但我一定要去。”

周树芳姐姐:“我知道你那个脾气,犟得很。农村缺医少药,老父亲和荞花的病到时候咋办?你想过没有?还有娃们上学,城里的教学条件到底好,农村你也不是不知道,你想过没有?还有,你多年不在家了,老院那房破成啥样了?咋住?你想过没有?还有哩,你在县城里上班工资待遇也好,你到乡下教书能拿几个钱?你想过没有?我告你说,到时候你可不要后悔。”

周树芳:“我不后悔,姐,我没想那么多。我想的是村里的学生娃没有老师上课,这事比啥事都大。我是大山的人,我也是个老师。老父亲说过,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大山湾,要有个感恩的心。姐,现在村里需要我,我要不回去,以后真的就没有脸再见村里人。那我活着还有啥意思。”

周树芳姐姐哽咽着说:“树芳,看来你执意要回乡下教书,姐也说服不了你。姐现在要说的是,到时候姐和你姐夫一定会帮助你。树芳,你要清楚,老父亲和荞花得的都是绝症,你的娃娃都小,到时候把你苦死哩。”

周树芳:“姐,(高兴)你同意了。你给我姐夫好好说说,我姐夫能理解我。”说完,他轻轻地挂了电话,生怕再伤了姐姐的感情。

(待续)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