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元

 昼三夜二205 2020-07-23

关元

《针灸穴名解》:

本穴为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为养生家聚气凝神之所。亦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此处为下玄关,古时“玄”与“元”通,颠倒读之,即关玄。古人多于此等穴位守秘,故意颠倒其词,隐玄关,而称“关元”,其所治症多为有关大体虚证。如遗精、阳痿、尿频、癃闭,以及女子月经不调诸症,多取之。
按元字之义,本也,原也,端也,至大也,至始也,《易经》:“乾元”指乾之全体。“坤元”指坤之全体。关者,门也,又出入之孔道也。唐容川谓“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即先天之气海也。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任脉,小肠之募穴,交会穴(足三阴、任脉)

《针灸大成》主治

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流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寒气入腹痛,失精白浊,溺血七疝,风眩头痛,转脬闭塞,小便不通,黄赤,劳热,石淋五淋,泄利,奔豚抢心,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

《中国针灸学》

在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
仰卧或正坐位。从肚脐起沿下腹部前正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为此穴。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关元(募穴)
【别名】下纪(《素问·气穴论》);三结交(《灵枢·寒热病》);次门(《甲乙》);大中极、丹田(《资生》)。
【位置】在脐下三寸。(《灵枢·寒热病》)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局部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症,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搔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举例】《甲乙》气癃溺黄,关元及阴陵泉主之。
《千金方》关元、涌泉,主胞转气淋,又主小便数;关元、太溪,主泄痢不止。
《资生》关元、秩边、气海、阳纲,治小便赤涩。
《大成》肾胀偏坠,关元灸三壮,大敦二壮。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文献选摘】《甲乙》足三阴、任脉之会。
《圣惠》引岐伯云:但是积冷虚乏病,皆宜灸之。
《扁鹊心书》并治脑疽发背,诸般疔疮恶毒,灸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亦治瘰疬、破伤风。又曰: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
《圣惠》若怀胎,必不针。若针而落胎,胎多不出,而针外昆仑立出。灸亦良,然不及 针。

《腧穴解剖学》邵金水主编

关元

【所属经脉】任脉。

【体表定位】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操作方法】直刺1~2寸。

【临床主治】遗精,阳痿,早泄,痛经,闭经,不孕,带下,尿频,癃闭,中风脱证,虚劳,眩晕,少腹疼痛,疝气,腹泻。

【进针层次】

1.皮肤:由肋下神经的前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和腹壁浅动、静脉。

3.白线:为两侧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腱膜纤维在腹前正中线交织而成。若针偏向两侧,可刺入腹直肌鞘和腹直肌。白线或腹直肌深面的结构,由浅入深依次有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壁腹膜、腹膜腔、空肠或回肠。

【针刺意外与预防】若继续深刺,针尖可穿过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和壁腹膜刺入腹膜腔,进而可刺中空肠、回肠或膀胱(膀胱充盈、尿潴留);若大幅度提插和捻转,可引起血液、尿液、肠内容物等流入腹膜腔,刺激腹膜而引起腹壁紧张和压痛。故针刺此穴时,宜先膀胱排空。

图来源于《腧穴解剖学》邵金水主编


任脉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