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题归纳】高考地理是如何考查河流地貌的?

 hjh2004 2020-07-23

谭师出品,必精品

新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知识要点


1.河谷的发育过程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当沟谷深切至地下水获取稳定的补给水源时,沟谷就成了河谷。河谷的发育过程和特征如下所示:

2. 河谷在不同河段的表现

(1)“V”型河谷的发育
①河流侵蚀作用:河流发育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原因:流速快,能量集中),使河谷加深和延长。
②河谷形态:深、狭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2)槽型河谷的发育
①河流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向下侵蚀减弱,向两岸侵蚀加强(原因:河流落差变小),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
②河谷形态:弯、宽、浅,横剖面呈槽型。
3.河流堆积地貌及其特点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以下三种类型(见下表):

4.河流与聚落
①河流可以为聚落提供充足的水源。
②河流做为交通运输要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④山区地区,一般聚落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的过渡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平原低地,为防御洪水,人们通常要加高和加固河堤。聚落一般要沿河成线状分布。


知识拓展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

侵蚀类型

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

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内堆积了大量泥沙。这时河谷发育进入成熟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解析: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河谷的形成过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看看大家对刚才学的内容掌握得如何?

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请根据这段描写,用下面的关键词,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

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是自西向东倾斜。张家界市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东,一直流入洞庭湖。

张家界市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河谷多为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岸陡峻,滩多水急。当你泛舟或漂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令你惊心动魄。

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谷,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间滩多水急。

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张家界特殊而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河流阶地的概念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阶地的组成

      阶地由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后缘组成。阶地按上下层次分级,级数自下而上按顺序确定,愈向高处年代愈老。

河流阶地的成因

形成阶地必备的两个条件:

(1)先发育一个相当宽广的河漫滩;

(2)河流向下侵蚀,使得原来的河漫滩高于一般洪水位。

河流阶地形成的影响因素:

(1)构造升降运动

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次阶地。

(2)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影响到河流中的水量和含沙量等,从而引起河流作用性质变化,在河谷中形成阶地。

气候变干时,河流含沙量相对增多,河水量减少,地面植被稀疏,坡面侵蚀加强,带到河流中的泥沙量也增多,此时河床堆积增高;

气候湿润期,河水量增多,植被茂盛,河水含沙量相对变少,导致河流下蚀,形成了阶地。由于气候干湿变化引起的堆积、侵蚀交替作用形成的阶地称气候阶地。

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出现使温度发生变化也可以形成阶地。

(3)侵蚀基准面下降

侵蚀基准面下降引起河流下切侵蚀,最先发生在河口段,然后不断向源侵蚀,在向源侵蚀所能到达的范围内,一般都会形成阶地,阶地的高度从下游向上游逐渐减小,在向源侵蚀所到达的裂点处消失。

如果侵蚀基准面多次下降,则能在纵剖面上出现好几个裂点,每一个裂点处上游将比下游少一级阶地。由于侵蚀基准面下降形成的阶地是从下游不断向上游扩展,因而同一级阶地下游的时代比上游要早。


知识点二:河流堆积地貌(重点)

我们知道,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那些被侵蚀的地表物质被河水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也就形成了河流的堆积地貌。

在这部分内容当中我们只分析下面三个地方形成的堆积地貌:在河流流出山区的谷口处;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三个地区。

1、在山区的谷口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在山区地势较陡,河流或季节性的洪水在山区内水流速度很快,侵蚀作用剧烈,携带着大量砾石和泥沙。但当水流流出谷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水道也变得开阔,因而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使得水流所携带的泥沙逐渐沉积下来,就形成了洪积扇或冲积扇。由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洪积—冲积平原。

总结: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

2、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形成的堆积地貌

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而侧蚀作用较强。由于河道弯曲,使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渐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当洪水季节到来时,河漫滩被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总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3、在河流的入海口形成的堆积地貌

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泥沙,当河流入海时,如果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就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总结:水下坡度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案例

黄河三角洲的发育

黄河是一条多沙的河流,中上游每年输出泥沙16亿吨,经河口入海的约有12亿吨。而黄河在利津入海口的潮流作用很弱,河口潮流的落差通常只有0.8-1.0米。由于潮流弱、搬运能力差,黄河入海的泥沙约有40%在河口附近淤积,河口两侧的堆积体以每年2-3千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黄河三角洲也以很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

生阅读P86案例3“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理解为什么黄河三角洲发育很快。

活动题

从黄淮海平原的资料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从地貌构成上分析,黄淮海平原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利与弊。

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组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平原的西部地区,是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倾斜平原以东,是由各河的冲积物质组成的冲积低平原;渤海之滨则是地势很低的滨海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滨海平原海拔只有4米左右。在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洼地的面积一般不超过50平方千米。

黄淮海平原的不同地貌单元,由于地势地貌特征不同,形成土壤的水分条件和土质差异很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比较大。一般来说,山前倾斜平原,地势较高,水质较好,土壤排水性良好,不易盐碱化,多为高产稳产农业区。冲积低平原地形平坦,多为黏土,夏季容易积水发生涝灾。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土地生产力一般低于山前倾斜平原。滨海平原地区地势极为低平,夏秋季节低洼易涝,组成土壤的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高,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或耐盐性强的植物。因此,这里是黄淮海平原低产田的主要分布区。

知识点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大江大河哺育着我们人类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各属于什么大江大河的流域?

中国—黄河流域;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是河流孕育了我们人类文明,河流地貌对人类的聚落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中,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很高而寒冷,土壤贫瘠。而河谷地带海拔低,气候相对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所以这里是高原地区理想的人类栖息地。因此,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人们总是选择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生产和生活,这些地方的地形相对平坦,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也相对丰富,适合于聚落的发展。因此,山区的聚落多呈明显的条带状,或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的两岸伸展。

平原不仅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更适宜聚落的发展,所以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活动题: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而A地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离河流近,便于取水;而B地位于冲积扇上,周围地势开阔而平坦,B地也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典型例题

例1、发源于我国西藏,流入南海的湄公河(    )

①上游河流下蚀强烈,形成“V”字形河谷

②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较强,形成槽形河谷。

③河口处形成了宽阔的三角洲,这是侵蚀作用的结果

④上游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均大于下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湄公河上游流经横断山区,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形成很强的“V”字形河谷;而下游为平原地区,水流变缓,泥沙淤积,且侧蚀较强,河道变宽,成为槽形谷;河口处三角洲平原是泥沙堆积作用的结果;上游的沉积作用小,因水速快之故。

答案:A

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               。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构造,它是由于             形成的。

解析:(1)从地貌上看,①处位于山前,由流出山口的河流冲积而成,从形成上看为扇形,故①为冲积扇。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处两侧岩层发生断裂,并产生上下的位移,故为断层。

答案:(1)山麓冲积扇  流水堆积  河流流出山口处   (2)断层  岩层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例3、长江三峡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解析:溯源侵蚀是指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下蚀是指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侧蚀是指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河流的溶蚀是指可溶性岩类物质溶于水。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流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所致,除内力作用外,外力作用主要是河流的下蚀作用。    

答案:B

一键搜你感兴趣的热门文章

所有发过的高阅读文章合集

一心只专注做地理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