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一切都想靠自己、不愿意麻烦别人,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昵称65625155 2020-07-23

有些人喜欢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他们不愿意找别人帮忙,因为那会让他们感觉自己欠了对方的人情,感到浑身不自在。

当别人借你一百块钱时,你心里想着一定要加倍补偿对方,不能辜负对方的一片好意,但其实对方根本就不在意。

当别人倾听自己的烦恼时,你认为这是耽搁了对方的时间,心里想着以后再也不能让别人听自己倒苦水了,但其实朋友是真心想帮助你。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

当别人帮助我们时,我们想要报答别人,这是合理的、正确的。

但有些人为了不让自己亏欠他人,拒绝别人的一切帮助,什么事都想自己完成。

这类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为什么麻烦别人之后,会感到如此地不安和焦虑?

不同于欧美国家的个人主义,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集体主义文化。

特别是在我们老一辈的认知里,人情往来、互帮互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一环

在我们的集体主义文化里,奉献精神占有很高的地位。不论是近代战争中的英雄人物,还是现代经济建设中的舍己为人,社会都希望人们形成“舍小家为大家”“舍己为人”这样的观念。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便是奉献自我,因此有些人才会不想麻烦别人,什么事都想着自己去做。

在他们看来,请求别人的帮助就是麻烦别人,是与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相悖的。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我们人格的发展。

鲍姆林德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类: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很严厉,孩子通常没有说话的权利,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成年以后会表现出焦虑、敌视他人的特点。

在他们看来,身边的人都充满恶意,那些主动来帮助自己的人肯定都是暗藏祸心、图谋不轨,妄图利用自己的回报来为他达成某种目的。

忽视型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成年以后会表现出对他人不信任的特点。这类人认为,别

人都是不靠谱的,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对于那些怕麻烦的人来说,请求他人的帮助会让他们觉得很没面子,会伤害他们的自尊。这是因为人都有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在他们的价值体系中,麻烦别人是不应该的、不正确的。

有些人认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因为自己有利用价值,一旦失去了价值,对方就会离自己而去。为了保持社会关系,他们干脆拒绝别人的帮助,以此来维护心理平衡。

还有些人认为,人们都是自私的,任何人都不想帮助别人,那些助人行为都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或者是被迫的。

所以,如果向别人请求帮助,对方就会对自己感到很不满意,因为会浪费对方物质和精神。

这类人通常是因为在童年时期,他们曾经请求某人给予帮助但却被冷漠地对待甚至被伤害,这种阴影会一直影响他们的观念直到成年以后。

其实,麻烦别人,是拉近两人距离的良方。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说:“如果你想交一个朋友,那就请他帮你一个忙”。

在他的自传中提到:为了与一个顽固的众议员拉近关系,他主动提出想要借对方家里一本珍藏的书。当两人再次相见之时,双方的关系已然好转,顽固的众议员表现出较好的态度。

在生活中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

通过主动麻烦别人,让别人降低对你的戒心,在麻烦别人的过程中,你的低姿态让对方获得了面子。

此外,在对方帮助你之后,你也获得了一个可以回报他的机会,在这一来一往中,彼此之间接触的频率随之上升,人际关系就会逐渐变得牢固。

麻烦别人其实并不是要对方单方面地付出,而是相互的。

以后别人向自己求助时,我们也会乐意帮忙。

正如前文所谈到的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交换。

因此麻烦别人并不应该使自己的内心受到谴责,相反,人们还应该对愈发亲密的人际交往产生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