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永亮·散文‖ “病人”

 文斋堂 2020-07-24

“病人”

/曹永亮

今天去市立医院看望一位做小手术的同事,因是周末没什么事,就在同事的病房里多坐了会。期间我们彼此自然要拉些单位和家庭家长里短的琐事,当我们谈到健康的话题时,惊动了同病房的一位邻床病人。

此人个子高高的脸胖胖的,呼吸有点不利索,不断地干咳嗽,呈病态,但两只大大的眼睛火灼地看人,显得很精神,有些吓人,此人年龄大约五十岁左右。

搭上话之后,得知此人是附近农村的,是低保户,因血压高来此住院。依赖自己吃低保,看病不要钱,已“住院治疗”二十多天了。

看此人穿着很朴素也基本是一副和善的面孔,我便主动关心起他来:你来这住,是哪里不舒服?

对方说话声音很大很健谈:我没有病,反正住院不花什么钱,我是住着玩的。我血压高,高压220,低压160,都发生过四次头部毛细血管破裂了,但都没事。医生说我是万幸,每次都是“外部”血管破的。唉,也是我这人命大呀!

这位病人真是快人快嘴,机关枪似的“语有伦次”地一口气向我们介绍了这么多个人信息,我差点没听过来。病人说完,眨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向我流露出炫耀和感慨的表情。

看他嘴呱呱地会说并不惹人烦的样子,我进一步关心他:咱们年龄差不多 都到了该出问题该保养的时候了,以后应多注意!你这种情况是不能大意的!

谁知病人大声笑起来,连声说:你不懂,你不懂!人活在世上,就这么回事,不能全听医生的。我现在酒还是一天两喝,烟一天两包,十块二十块的烟和酒我还真不吸不喝。瞎着眼朝前过呗,哪黑哪住,人该活多大,阎王爷那里是注定了的,别听医生和健康专家胡扯!

病人得意地高谈阔论着,一脸看不起周围人的样子。

我和同事都笑了,集体继续与他对着话:人过中年,健康最重要,要为自己考虑,更要为家人着想,真生重病了,不光是花钱的事,自己痛苦不说,经济和精神上也会拖累家人的!

听完我俩的集体规劝,病人更来劲了:我一辈子做生意挣钱无数,该吃吃该喝喝,不留钱,不能考虑得太多,活得太仔细,人太累!咱草木之人,多活个三年二年的,也没什么意思,多穿二尺布多攒几泡粪的事,我是不问那些事,谁也戒不了我的烟和酒,这两样爱好,如果没有了,我也不是个男人了,就是继续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听完病人快速不假思索反劝我俩的话,我们顿时有“自惭形秽”之感:我们还是中学教师唻,竞说不过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民病人”。

说话间,病人的妻子打来了开水,要丈夫吃药,病人猛吸几口烟,把烟屁股丢到垃圾桶后,配合妻子吃起药来。病房里出现了暂时的安静。

约莫过了两分钟,病人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根“小苏”,让让我们,我们表示不吸之后,打火机一掏,啪的一声,烟点着了。病人深吸一口,然后慢慢悠然地吐出,一股“营养”被病人消化吸收过的白烟便弥散在病房的上空。又过瘾地吸了几口之后,病人拎包下床,大声地呵斥妻子:老婆,走,下馆子去!顺便也热情地礼让我们:走,哥们,一起,咱兄弟几个中午好好喝几杯!

在我们“不了,不了!”的回绝声中,病人两口子离开了病房,健步高兴地朝街里走去。

出于职业的善良,我还有好多健康的话想给这位偶遇但值得同情的“病人”说说,可惜,他走了。怅然中,我与同事告别,也离开了这间病房。

唉,今生不知是否还有机会再见到这位健谈但不知姓名的“病人”?

作者简介:曹永亮,1966年11月出生,1986年7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苗安中学高级教师。三十多年来先后担任教师、团委、教导主任、校长等工作,业余爱好篮球和写作(在当地纸媒和各地微刊发表过一些文章)。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