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章庆·散文‖记忆中的大年夜(二)

 文斋堂 2020-07-24

记忆中的大年夜(二)

--关帝庙放鞭炮

/王章庆

回忆起儿时的大年夜,除了看节联欢晚会外,还有一件更有趣的事情,而且是男孩子的专属,就是放鞭炮。

等春晚节目结束后,大人们都纷纷回家休息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可不能回家睡觉,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大年夜谁也不准睡觉,做我们喜欢的事情。而且,我们几个早就把大年夜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并得到了父母不太情愿的应允。今晚,必须实现我们的计划。

在我村的最西边,有一座很有灵气的庙宇----关帝庙。庙宇从建立至今上百年了。人们在平时特别信奉关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到庙里烧香化表,叩拜祈祷,求关公保佑,一直以来香火超旺。关公信仰的核心是一个"义"字。中国的儒家文化推崇的是忠义,对关公的"义不负心,忠不顾死"、"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的高尚品行赞扬备至,把他奉为忠义的化身,道德的楷模,理想的典范。关公信仰文化兴盛不衰,折射出普通民众对未来生活的渴望。 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供奉着关公的神位,以求招财进宝,保家人平安。

人们平时在关帝庙许愿有这样几种情况:当家里人有病有灾的时候,会恳请关公保佑家人早日康复;当家里有学生要考试的时候,就会恳请老关公保佑让孩子金榜题名;当家人外出或者在家做生意的时候,就会恳请关公保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当有的人家想要子嗣的时候,也会求关公来保佑。总之,恳请关公保佑的事由太多了。其实,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罢了,只要人们肯努力付出,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想要的结果都会实现的,人们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一旦自己想要的结果实现了,人们总是不会忘记在关帝庙许下的愿,一定会去还愿,而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大年夜带上贡品、香、纸铂、鞭炮等物,怀着虔诚的心去关帝庙还原,感谢关公的保佑。

当还愿的人做完郑重的还愿仪式后,最后一项就是在庙宇门前燃放鞭炮。这一刻,正是我们几个小孩儿要等的时刻,帮人家放鞭炮。大人们把鞭炮递给我们,并嘱咐注意安全之后,接下来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接过鞭炮,迅速的拆开外面的包装纸,分工明确。两小伙伴分别拉住鞭炮的头和尾,慢慢的把鞭炮伸展。展开之后,在另一个小伙伴用香点燃炮捻之前,负责伸展鞭炮的小伙伴必须做一件事儿:趁主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从鞭炮的尾部拽下一截来,迅速的放在口袋里。这件事做完后,负责伸展鞭炮的两个同伴就快速的跑到一边去了,紧接着负责燃放的的同伴拿着香就上场了。当点燃炮捻的一刹那,鞭炮瞬间响起,“噼里啪啦----咚----噼里啪啦----咚”,原来鞭炮里不定什么地方还有一个“大雷子”炮呢。此时,火光四射,响声震天,整个一挂鞭炮犹如一条火龙在夜色中欢快的舞动。透过鞭炮的火光环视一周,在一旁观看燃放鞭炮的小孩和大人,有的双手紧紧的捂住两只耳朵;有的把棉帽子两边的护耳放下来,并用手紧拉两个护耳,保护着自己的耳朵;有的张大嘴巴来减小鞭炮的共鸣声;有的快速的跑到庙宇的后面躲起来,没有一个人不带着会心的微笑。不一会,这家的鞭炮放完了,而还愿的一家挨着一家,我们的燃放也是一挂接着一挂,从鞭炮的尾部偷偷的拽了一截又一截,从凌晨一点直到凌晨三点多才算结束。

我们几个实现了大年夜的计划,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帮别人放鞭炮,而是为了“偷偷”的收取一些“劳务费”。嘻嘻!当燃放鞭炮的任务完成了,我们几个坐在关帝庙的门前,借着庙宇内明亮的烛光,把每人收到的“劳务费”都集中起来,然后平均分配。这还不算结束,我们拿起庙宇内多余的红蜡烛,每人一支,借着烛光在庙宇门前,瞪大了双眼,在鞭炮的碎屑中仔细的寻找着未被燃放的炮竹,寻找所得归自己所有。回家后,我们各自把今晚的劳动所得小心的珍藏自己的小天地里,平时都不舍的燃放,实在憋不住了,每人就拿出十几个鞭炮集中在一起玩。不舍的燃放的原因,就是想在正月十六早晨烤火时派上大用场……

关帝庙前的炮竹声已经离我很遥远了,而那夜的身影和笑声永久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王章庆,河南省内黄县人,喜欢纵情于山水之间,主张我手写我心。在工作之余,喜欢写散文、随笔、家教之类的文章。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