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友呆·散文‖习惯

 文斋堂 2020-07-24

习 惯

/郑友呆

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因闺女家务与工作实在太忙,加上路途遥远,足有两年多没顾上回娘家看我们了。虽然现在的智能手机即可通话又能视频,但她执意要我去她家住些日子,这应该是亲情的使然吧。

其实我也早就想闺女了。尽管手机可以视频,总不如面对面的那么自然,亲切。

二零一八年六月八日,我准备动身去闺女家。六月五日,我就考虑去时究竟给闺女家带点什么东西适宜?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了浙江那边从不生长的红枣,小米红薯粉条为对象。按当下的说法这此物品很少有药物残留,属绿色食品,也实惠。六月八日早上九点多钟,我非常满意地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带上浓浓的亲情,坐上巨龙般的火车启程了。

一路上,高速火车疯了似的狂奔!再有四五个小时就与闺女见面了,急切的心情老是不能平静下来!

这次给闺女家带的红枣个头最大,品质优良。小米是我们北方名扬四海的“沁州黄。”粉条是老家地道的纯红薯粉条,即筋道又无任何添加剂,真正的放心食品。闺女一家人定会满意。十多岁的外孙女见了甜丝丝的大红枣,高兴的准要蹦起来!

高速火车很快把四五个小时吞没了。到了闺女家里,全家人其乐融融,有说不完的亲情话,道不尽的家中事。闺女无意中掂了一下我带的拉杆箱包,带有心疼的语气责怪着我。

“没来之前我就给你说了,来时什么东西都不要带,你就是不听话!”她顺便打开箱包看到带来的一大堆东西又说:“你费这么大劲干什么?”她的嘴唇嗡动了一下,后面的话便省略了。

为了活跃一下气纷,我很轻松地说:“我才没费多大劲哩,又没背它扛它,只是把胳膊轻轻的一伸,它们就乖乖地跟上我来了。”几句俏皮的话,引起了满屋的笑声。

时间是个怪东西。当你有急事的时候,它走的像个老大婆,当你不注意它的时候溜的特快。眨眼间来闺女家快半个来月了。每天闺女,女婿忙于上班,外孙女上学,家里就数我最清闲。反正闲着没事干,我便请求临时担任了一家四口人的伙食班长与厨师。上任的头天早上,我按在老家的习惯熬了红枣小米粥。外孙女不但不喝小米粥,大红枣也不吃。闺女怕我没颜面,便哄着外孙女说:“傻姑娘,你老爷熬的小米粥可好喝哩!不信你尝尝。”外孙女闻也不闻并撒娇地说:“妈,人家不想喝吗。”女婿为了应付局面,象征性的喝了几口。此时我才意识到完全出乎了我空前的判断和想法。第二天,我熬了大米粥,外孙女看到大米粥便高兴了。闺女对我说:“爸,这边人长年不喝小米粥,喝大米粥习惯了,所以对小米粥不感兴趣。我刚嫁到这边时,就不喜欢喝大米粥,觉得清淡没小米粥香,我就买了一斤小米,只熬了一顿,就我一人喝。后来至到小米搁坏了才扔进垃圾桶。随着他们,自然我也习惯喝大米粥了。还有这里人从不爱吃红枣。市场上卖红枣的地方不多,吃红枣的人极少。偶尔有买红枣的,都是居住在本市的外地人。”

我觉得好奇怪!单从营养学方面讲,红枣是补气血养颜的好补品。无论从那个角度论,小米的营养成分源远要大于大米。为什么他(她)就是不爱吃这两样食物呢?我死活弄不明白。

“哦一,难怪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换句话说:“一个地方的产物更滋养一方人永恒的习惯。”

作者简介:郑友呆,山西洪洞甘亭李村人。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