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台特约作者〕曾静·散文‖洪水的记忆

 文斋堂 2020-07-24

洪水的记忆

/曾静

已经进入了初秋季节,本不应该下雨的季节却雨水连连,来势汹猛。

受连续降雨影响,我国南方地区一直暴雨。近日老家惠东西枝江也出现了汛期告急。亲朋好友、同学不断发来关于洪水告急的视频,虽然他们也会不断发来报平安的信息,可是汛情的严峻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也牵动着我的心。

我对家乡的这场来势汹猛的水灾感到十分惊恐,这场来势汹猛的水灾同时也勾起了我对1979年那场水灾的记忆。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惠东1979年的那次“发大水”,也是来势汹猛,似乎没给人们一个喘息缓冲的机会 ,才一晚上整个县城就变成了汪洋,直接造成了重大水患和惨重的经济损失,那场洪水对乡民的侵袭至今我还觉得是那么的恐怖。

记忆最深的就是连日的大雨,暴雨、瓢泼大雨时间长了,先是河里的水渐渐多起来,河面渐渐快起来,其实这只是坡里的水追着河里的水跑,也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看起来、听起来就有那么点意思了,实际这只是“发大水”的一个“开场白”或“前奏曲”,接着就是多处的山洪演“发大水”的景观。

那时候我刚上初中,从未真实的感受过“发大水”的惊险场面,那是我在刚下过雨的院子玩耍的时候,见院子前面的马路上站满了人,上有七八十岁的老头、老太太,下到五六岁的儿童,还有中年男女和大闺女、小媳妇,显得非常热闹,这是平日里少有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见邻居叔叔也在那里站着,便问他怎么站了这么多人,他一边两眼注视着河的上游,一边对我说:“山上发大水了,在这看看吧。”我接着就站到了邻居叔叔身旁,顺着人缝也向河的上游看去,这时候的山洪因离院子远,七绕八拐地还没下来,先是听到“哗哗”的声音,接着就听到了“轰隆、轰隆”的声音,随着声音就见山洪如同一条黄色的巨龙一样,从河道上游的拐弯处直冲而来,带着摧毁还吞噬一切的劲头而来,气势震撼,波澜壮阔,不一会儿,洪水就到了眼前,浑黄的一层层浪涛盖过了白浪,再定睛一看,山洪竟有巨大的威力,将河岸的一棵不大不小的树连根拔出,被滚滚的洪水直冲而下,洪水还冲卷着长长的圆木而下,大家看着都觉得惊奇。洪水还翻卷着石头、泥沙、草芥急奔而下,山洪越来越大,河水越来越深,河面越来越宽,平日里十几米的水面竟冲成了二十多米,这是平日里看不到的景象,被洪水搅的河水、河岸的井水都是一片浑黄,这是深藏在我脑海里的一次最深刻的“发大水”。

有了那次观赏“发大水”的兴致,并不想再观赏“发大水”的景致,可听家人说这一次“发大水”比上次更加汹猛。但是大家都有了应急和应对的能力,我可以感受到了洪水的无情和人间的真情。就是1979年的那次洪水,大多的汛期告急,乡民们也都自发纷纷扛着铁锨、拿着袋子向不同方向的水库奔去。那次“发大水”也使我懂得了人类应携手方能抗击洪水的袭击。

后来,我对洪水的记忆就是1998夏季我国遭遇的那次洪涝之灾了,那是我国发生的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那是一次肆虐了大半个中国的大洪水,那是一次被称为“世纪洪魔”的大洪水,那是我人生经历中所了解的最为惊险的洪水。

1998年夏季,我几乎每日必看央视新闻联播,从抗洪救灾的新闻中获悉: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长江流域造成八次洪峰,多地突破历史最高水位,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从当时电视画面上看到的场面让我触目惊心,恐怖之至。溃坝决堤、泥石惧下、房屋垮塌、卷走生命,给祖国大地留下了满目疮痍,给百姓留下无尽的伤痛。那场特大洪水造成死亡4000多人,受灾人口2亿多。“1998年洪水”成为一个经常被提起的名词。

那场特大洪水,对全国各部门、普通百姓都是一场震惊和劫难。对于水利部门来说,那是一个水文史上的重要年份;对于防汛部门来说,那是一个防汛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标准;对于军人来说,那是一次抗洪救灾的经典战役;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是一次肆虐大半个中国的灾难和每个人经历的洗礼。1998年的那次特大洪水,给国人留下了悲伤的记忆,那恐怖的局面,直到今天我仍记忆犹新。

今年南方地区的水患一直牵动着我的心,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愿灾区平稳,愿灾民平安!

洪水至于我,经历了由初始的喜,到后来的喜转为忧,再后来又由忧转为恐,我对洪水便有了莫名的感触和记忆,这也可能是人生在各个阶段的不同记忆吧。

作者简介:曾静,本平台特约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门诊部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散文诗学会理事,广东省朗诵协会优秀会员,优秀通讯员,广州市作协会员,南沙区作协会员,喜欢文学、写作、朗诵、唱歌、跳舞,运动、旅游和一切美的事物。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