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宾·民间故事‖国库空亏三日又充填之谜

 文斋堂 2020-07-24

国库空亏三日又充填之谜

/武宾 李卫平

话说在清朝光绪皇帝在位期间(1875-1909年),一日突然国库被其支空了,三日内竟空无一文,当时令掌管钱粮的户部谢大人极为担心,但又不敢如实向光绪皇帝等人禀告,但三日后竟又有人及时充填,亿万两白银,这是何人有此耐能,为什么呢?现根据王氏家族的后人,王克勤老先生的口述整理成此拙文,以飨读者。

在很早以前,王氏家族始祖中,有一个风水大师,到处游山玩水,观察其风水宝地,一日看中了青山绿水依山傍水,风水宝地的三县交界处,即如今的江西省南丰县、宜黄县、南城县里塔镇厚田村,并大兴土木、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建桥修路,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大兴农商,其家族日愈兴旺,数年后该一支派人口已达到千户五千余人口。于是后来便有了先有厚田圩,后有里塔圩之说。

在此王氏家族之中,有一父母双亡的三兄弟相依为命,老大王原太、老二王新太、老三王裕太,虽然书读的不多,但为人谦和、热情、厚道、热心帮助穷人,故深受全族人的爱戴。三兄弟同时合伙在福建省沙县经商,开办了一个大货栈。生意十分红火,这年清明节过后,兄弟三人为已逝的父母等祖先,扫完墓之后一同返回沙县,途中与众客人同乘坐一艘大帆船,逆水而上,旅途中同乘一船上有个老太婆,年过六旬,身材精瘦,穿着极为一般,正在十分悲伤不停地哭泣,这时有一名叫王原太的年轻人,该人长得牛高马大,穿着布衣长衫的富商见状,动了怜悯之心,便向那老太婆打听,为何事这般悲伤哭泣呢?随即那老太婆便用破烂的衣衫角擦干泪水,并起身鞠躬施礼道:官人万福,奴家本住在北京城,由于前几天北京城突然发生了兵变动乱,吾与儿子等家人,已被兵将冲散数日,现到处寻找未果,现身无半文盘钱早已花光,故此伤心哭泣,打扰了众官人的雅兴与休息,实在对不起,现奴家向诸位赔礼道谦,随即欲倒身下跪,但被王原太扶住,并让其坐在原客船的仓内,这王原太听这老太婆叙述后,略有所思,随即吩咐一伙计,谢凡拿二百两白银捐给那落难的老太婆。

那老太婆跪地双手接过这二百两白银的小包,再三磕头致谢,随即起身动问大恩人名号,那里人氏、家住何处?今后老身好加倍奉还,但那王原太说:“此钱今后不需要归还”,但那老太婆再三哀求,一定要告知您的姓名,家住那里,否则老身长跪不起,那王原太无奈,便说出吾等王氏三兄弟,现在沙县经商,店号是“三大生”货栈,随即挽起跪地的老太婆并坐回原位上。

再说,那王原太等人与那落难的老太婆在二天后,船到达沙县靠岸后便分了手,该件事过去了一年有余。一日在该“三大生”大货栈门前,突然来了两个官差,并说有事要找王原太大老板,快去通报。随即王原太上前热情地将两官差迎进店内,先烟后茶以礼相待,随后两官差说明来意,受女主人差遣,前来归还一年前在船上所借的二百两白银,现本息一并付清,敬希王大老板不怕为难吾等下人

王原太老板当即拒收这二百两白银,因当初已说明是捐给那落难的老太婆作为回家费用,怎可有食言的道理,那王原太老板执意不肯收下,并盛情招待了那两位官差,在店内休息数日,后又赠给其路费各八十两白银,那两官差跪谢王原太老板,回京复命。

那两官差数日后回到京城,并向那女主人禀告:在福建省沙县“三大生”货栈找到了恩人,以及婉言谢绝归还二百两白银,并还赏吾两人路费,热情款待等。那女主人听完这禀告后,长叹了一声世间象他这样实在太少了,这王原太是否是个可用的国家栋梁之材,现在国家百业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但待吾前去考察一番再作打算,于是安排亲自去沙县一趟,到时再作定夺。

于是几天后,女主人与先前两个官差等女佣人一行人,坐轿、乘船,微服而行,半个月后,终于来到福建省沙县,一路上并没有惊动官府,直达“三大生”货栈,面见王原太老板,并说明来意,吾是前一年,在去沙县船上落难的老太婆,现老身亲自来归还二百两白银的,王原太还是和当时说的一样不需归还,是捐赠给您老的盘钱经过一番对话,那老太婆十分高兴,她相信自己眼睛没有看错人,认为此人确是个可用之人,随即亮出了光绪皇帝授的太后玉玺,并由一女官宣旨,快请王原太接圣旨吧!王原太等众人猝不及防,慌忙倒身下跪,并说王原太接旨,接着女官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洪州建昌府人氏,王原太才德兼修,收为国母义子,并速进京为国效力,不得有误,钦旨”,光绪乙亥年五月十三日。瞬间,由于国母的到来,惊动了当地知县等官员并火速前来叩拜。并将国母接入知县府中歇息,这猝不及防的天大喜讯从天而降,并令王原太及整个王氏家族无限荣光,随后当地知县等官员,连夜前来叩拜,那沙县整座县城一夜之间张灯结彩,空前热闹恭迎太后。真是逢壁生辉。几天后,王原太便与那国母一同奉旨返京,沿途官员与百姓接进送出,热闹非凡。

数天后,王原太与太后母亲便来到了紫京城皇太后的行宫住下,几天后,太后将王原太收为义子等,因其才貌双全,忠孝两全,人材难得,推荐为国效力等事,告知光绪皇帝,皇帝听后大喜,并说母亲为国事操劳,又招收到一个忠孝两全的皇兄,这时王原太也跪拜见了光绪皇帝。随后,又经过光绪皇帝等众人考核,面试后,经光绪皇帝下圣旨,封皇兄王原太为从二品京官,主管户部钱粮,商贸、税收等重要职务。几年后,那王原太发挥了其非凡的才智并尽心尽责,不负皇恩与众大巨们的期望,政绩非凡,特别是与外国通商,繁荣边贸市场,使国库税收巨增,加之为官清廉,家教极严,受到了太后与光绪皇帝与百官的一致好评,一时王原太的名声四起,名满大江南北,几年后官升为从二品升为从一品天官,其夫人谢氏也为封为一品夫人。

再说,那光绪皇帝,自有了这位皇兄为国事分了忧,并成为了心腹大臣,同时,还取悦了其母后,冲缓了后宫一些是是非非矛盾,后在太后的大力褒奖下,并要求皇帝重奖王原太,于是光绪皇帝下圣旨准其告假二年,按其需要拨钱在其故乡厚田村建造一王府第。

于是王原太奉旨携带家眷衣锦返乡,回到阔别多年故乡—厚田村,并请名师掌墨设计图纸,大兴土木,建造王府,祠堂、祖庙等修桥补路,买田地,购置山林地等,由于所需资金巨大,其掌管国库的户部大臣谢大人,依旨而倾库而拨付近亿两白银不敢违旨,然而当时国库银两本来就万分紧张,又不敢据实禀告皇帝,由于皇兄王原太这次竟将国库支取空了,三日内竟空无一文之事。

无奈管国库的谢大人,不得己只好暗中禀告王原太大人,但王原太大人,也不敢将此事据实禀告太后与光绪皇兄,只见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以个人的名义,连夜发八百里加急文书,速从较为富有的福建省沿海一带等,先前多年的贸易伙伴,凡所赈济过的人,众兄弟姐妹、亲友,以及当朝几十个要好的官员,向其暂借钱,不论多少,到期本息奉还,只因建造王府急需周转用钱。

于是这个千两,那个八百两,仅仅三日后就有近一亿两的白银或等价物品,紧急运送到指定的钱庄。同时,还附有不需归还的简信等,使其国库及时充填了空亏。数日后,这一震惊朝野大事,光绪皇帝、太后等文武百官得知后非常惊讶,并令人肃然起敬,王大人果然有通天之本领,无人能及真是世间少有,后虽官升至正一品天官,但仍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朋友遍天下,深受百姓的爱戴而终身,这传奇的故事,从此天下传颂,并流芳百世。

作者简介:谢火才,笔名武宾,1952年4月出生,江西省南城县人。农民,坚持白天拿锄头晚上啃笔头,现已发表文艺作品1200余篇,新闻作品4600余篇,出版《双耕曲》等。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