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我的大嫂

 文斋堂 2020-07-24

我的大嫂
/刘淑云

自古以来,嫂子和小姑子没几个关系好的,差不多都是天敌,尤其在农村。可我的大嫂,是我一生的挚友。 

我的大嫂单纯憨厚,高高的个子,黄白色的皮肤,不胖不瘦,长得很敦实;稳稳当当,不管遇到啥事都不慌张;气质文雅,善解人意。自从嫁到我家,她给我们整个家庭带来了无限温暖。   
十九岁意味什么?现在大部分十九的年轻人都在学习深造,对前途充满信心。有的想学一门技术,对将来养家糊口做准备;有的还在父母面前撒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叠被铺床父母还帮忙,被大人称呼“孩子”。可我大嫂十九岁就嫁给了我大哥。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部分人都那样,尤其农村婚育都比较早。大嫂也不例外。之后给我们刘家孕育了三个后代。上有老下有小,她担起了家庭重担。好几个小姑子,还有小叔子、妯娌。家长里短,舌头哪有碰不着牙的?大嫂一团和气,化解矛盾,跟全家的每个人都没有过正面冲突。我们小姑们做的哪有那么好,都是大嫂把我们当小孩儿看待,大事小事都让着我们。 
父亲因为成份不好,在文革的时候吃了不少苦,精神状态不好,总拿自己孩子撒气,每当孩子做事不顺着他的心意,他就情绪反常,有时还动用武力。笤帚就成了他的武器。每次都是大嫂上前阻拦说情。父亲很给她面子,我们往往也就免了皮肉之苦。 
我们兄弟姐妹多,难免闹摩擦,我们生气的时候就用罢饭表示不满。怕弟弟妹妹们吃苦,大嫂过一会儿准把饭菜端到人少的地方,哄着闹情绪的弟弟妹妹把饭吃了。其实她本人比我们也大不了几岁,我真的佩服她那超出常人的涵养。   
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大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其实,他在农村劳动十二个年头了。还是个初中毕业生,这件事在当地引起轰动。大嫂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很高兴。我们家大哥自己有三个孩子,他也是家里主要劳动力。父母年长多病。大哥因为家庭成份不好,在那个时代怀才不遇多年,终于有了今天,哪还考虑其它,毅然决然,背着行囊就走了。
读大学的四年里,大嫂在家挑起了重担,男人能干的活儿:脱坯、打墙、赶车、扶犁,她都能干。四年后,大哥毕业留在城里,把大嫂和孩子都接到城里。可是进城后大嫂也没轻松过,因为我们几个小姑子也跟到城里打工。那时他家的房子小,大哥三个孩子再加上我们,住得多紧张就别说了。那时候城里还吃供应粮,买粮用粮本,我们只能买议价粮食,还不好买到,现在想想都不知道咋活过来的。可大哥大嫂没有半句怨言,省吃俭用,把三个孩子也培养得很好。 
后来我们都结婚了,我因为婚姻状况很不好,离了婚,无奈回到大哥大嫂家暂住。尽管我没做错什么,但我觉得自己不得劲。大嫂不仅同情我,安慰我,还帮助我自谋职业闯出一条生路,帮我把孩子抚养成人,我现在也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如今,大嫂在我们刘家五十年了,尽管快七十岁的人,仍然是上有老下有小,照样承担着照顾老人的重任,虽然也当上了婆婆,自己还是个儿媳妇。我妈妈今年九十七岁,患了老年痴呆症,生活已经不能自理了,尽管我们做女儿的也付出不少,可跟大哥大嫂比起来我们差得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嫂在我们刘家起了模范作用。每当老乡、朋友、亲戚、熟人提起我大嫂,都赞不绝口,说大哥娶了这样的好媳妇真是三生有幸。我也为有这样一个好大嫂感到荣幸和骄傲。 古人有一句话:老嫂比母,说到我心里去了。我爱我大嫂,我祝愿她七十岁的人,有六十岁的容颜,五十岁的身体,四十岁的心脏,越活越年轻……

作者简介:刘淑云,女,高中文化,1960年出生在库伦旗,热爱文创作。是通辽市老年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内蒙古商报、通辽市老年作家协会文学期刊物《风采》和《红风文学》上发表过作品。

平台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