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杯”第四届《中国最美游记》入围作品:婺源,乡愁流淌的诗意II刘国安(湖北省)

 国际诗歌网 2020-07-24

婺源,乡愁流淌的诗意

刘国安(湖北省)






 
婺源是一个古老的童话,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有人说,婺源是自己存放的一段心境,是品读的一部史书,更是午后的一盏绿茶。徜徉在婺源的小桥流水之间,月光摇曳在河水的柔波里;行走在粉墙黛瓦之间,历史便立刻呈现在眼前;浸润在诗书茶砚之间,梦想在袅袅的炊烟中升腾。
 
小桥流水之间
 
婺源地处赣东北,与皖南、浙西毗邻,现属上饶地区。历史上曾属安徽管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在上古词汇中,“婺”是指静女翌立水中。有古诗云:“蟠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婺源的风光美,与水有极大的关系。婺源地处乐安江上游,境内溪河纵横。一个山环就是一个水面,一个水面即有一个山村,一个山村就有一座小桥,一条河流与另一条河流的交汇处,两条河呈V字形,中间是一溜儿长满灌木和香樟的小岛,恰如一幅幅秀美的江南水墨画。“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水让这里的一切都滋润起来,都活泛起来,都灵动起来。

水装点了婺源,同时也成全了婺源。李坑以“小桥流水人家”而著称于世。靠近山脚,一条小河从山坳流出穿过村庄。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青石板道纵横交错,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弯弯秀水,倒映着群峰屋舍,衬以舟渡、石堰、古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婺源现有古桥320余座,最为著名的要算清华镇的彩虹桥了,这座建于南宋的廊桥,四墩五孔,全长140米,宽6.5米,由高低错落的11座阁亭连成,横跨于婺江之上。乡人因袭唐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得名。走在桥上,微风拂过,脚步声由远及近,由重变轻,直到与心跳融为一体。
 

粉墙黛瓦之间
 
婺源是徽商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东晋时期,婺源人就已远贾异乡、奋迹商场了。带到了明清,徽商发展为“海内十分宝,徽商藏三分”的巨富集团,与山西晋商分执南北商业牛耳。

在婺源,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古朴纯真的民风民俗、厚重深远的徽州文化在这里发展、传承并保存至今。一块块青石板上镌刻着圣贤巨儒留下的足迹,一条条溪流诉说着先辈们清白做人、勤恳做事的旧事遗梦,一座座古建筑追忆着一代代儒商的经商风范。婺源古村落的建筑,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要说婺源的徽派建筑,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理坑的官邸群和延村的商宅群。理坑位于婺源北部的边缘,是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山村。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时代,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商宅群的代表当属余庆堂。其大门是徽派建筑中典型的石库门。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组成,统称“门罩门楼”。整个门面,似个“商”字。门罩门楼组成“商”字的上部,青石门枋,是个“口”字,门枋外砌筑青砖,形成“门”字。整个门面就是一个完美的“商”字。“商”字门楼,确实是一项非凡的艺术创造。其砖雕精美,也堪称一绝。这是实力的显现,商人们不讳自己的富有,方柱石砖,青石铺地,四面横梁以及雀替、门窗、斗拱、门楣等均分布有精细雕饰,既是风俗,又是身份。   延村,位于婺源县北思口镇境内,距县城紫阳镇13公里左右。村名原称“延川”,是因为村落面临川流不息的清溪,乡民以期盼后代子孙绵延百世,故名。后来,延川慢慢被人们俗称为“延村”。延村在鼎盛时期共有民居120多栋,现存56栋,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多为风火山墙、青瓦坡顶、三进三开间。
 

诗书茶砚之间
 
除了自然的原生态风光,婺源从骨子里还散发着一种人文气息。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江湾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古村,这里曾经孕育出了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 ,明代隆庆年间户部侍郎江一麟.清末著名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38名进士官宦,任七品以上仕宦者有25人,是当之无愧的婺源书乡代表。江永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语言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乐律学家,徽派学术的开创者,他在历史上的声誉和朱熹齐名,生平致力经学、音韵学和理学。江永大器晚成,一生低调,蛰居乡里,潜修砥行,写下了大量的著作。居不完全统计,约有39种凡260余卷,在清朝乾隆年间,编写 《 四库全书 》的时候,就采用了江永编写的著作166卷。

朱熹,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他是婺源人的骄傲,虽然他的出身地是福建尤溪,但他的成长与婺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父母都是从婺源走出来的,祖籍为婺源紫阳镇。据统计,朱熹在多种著作中的署名,写“新安朱熹”的就有216次,可见其内心一直把自己当做徽州人。他的著名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也正是对他的梦中老家婺源的由衷赞美。

龙尾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享有“砚国明珠”、“不冠群山”的盛誉。婺源素有“茶乡”之称。“绿丛遍山野,户户飘茶香”,这是过去人们对婺源的描述。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砚台、茶叶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它们都与文化联系在一起,孕育了婺源人的人文气息、道德精神和生命品格。这两样宝物,为婺源人插上了漂亮的翅膀,让婺源人的精神世界飞得越高越远。

婺源是一幅水墨画,更是一部线装书。徜徉于山水天地间,婺源之美,点染在江岭的油菜花海之间,萦绕在篁岭梯云人家的院落之内,映射在虎滩摇曳的水波之上,流淌在晓起的乡愁诗意之中。
作者简介

刘国安,湖北省作协会员。曾在《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天津文学》《芳草》《文汇报》《人民铁道报》《湖北日报》《华夏散文》《工友》发稿多篇曾出版散文诗歌集《放飞炊烟》,主编散文诗歌集《采撷春光》。


主办单位:      
国际诗词协会           
国际诗歌网             

上海散文杂志社             
中国最美游记评审委员会 
 
协办单位:
重庆诗词学会           
东方旅游文化网           
北京茹古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
四川徐氏酒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盛泰安科技有限公司      
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 
桂林市翔龙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博海书香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词协会 |中国旅游文学 | 国际诗歌网

    国际诗歌网:http://www.


  学术顾问:丁芒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国际诗协会赋主任:东方武鸣


  国际诗词协会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国际诗词协会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国际诗词协会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国际诗词协会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