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医师面对的病种繁多,很多手术都需要用缝线与打结的技术。在骨科专业中,缝线与打结技术在肩肘外科应用得更加多见。所以,今天我们来讲讲肩袖损伤的缝线修复技术。 读前必看的几个问题! 对于肩袖离断损伤,一旦确诊,往往只有通过手术修复治疗才能有希望愈合。
▲ 冈上肌断裂,新鲜损伤,冈上肌肌腱短缩不明显,但由于三角肌的作用,肱骨头有时上移明显 对于肩袖损伤,肩部MRI检查是最佳的临床诊断手段。 ▲ MRI检查 A:提示存在冈上肌肌腱断裂 B:显示冈上肌离断挛缩 切开直视下缝合曾一度被认为是肩袖损伤修复的金标准,如今,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应用,微创下修复肩袖损伤已日渐成熟,但对于巨大肩袖损伤和复杂肩袖损伤仍需切开修复。 ▲ 切开修复肩袖损伤 对于肩袖损伤的修复,在缝合前,需进行充分松解和正确的预复位,对进针的部位要心中有数。不能简单地认为缝上就行。对于不同的损伤类型,如果不彻底松解或缝合方向错误,会导致张力过大而造成修复失败。 ▲ 肩袖松解和预复位 肩袖的止点不是简单的腱与骨的线样连接,而是呈足印样的片状连接,因此,修复时要进行双排固定。推荐使用不可吸收聚酯缝线。 肩袖止点的“足印区” 对肩袖修复采取双排固定法 同时,对于足印区的修复重建,必须保证贴骨壁面积,覆盖“足印全区”,让肩袖止点与骨面充分接触,才能让肩袖充分地固定于骨面上。 ▲ 复位后肩袖覆盖”足印全区“ 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时应注重缝合质量,要注意将缝线质量和缝合质量与缝线和打结相结合,这是肩袖修复固定合理和确切的保障。 一般修复技术 对于肩袖损伤,常采用切开修复技术。创伤骨科医师常常通过切开手术,直视下修复损伤的肩袖,特别是巨大肩袖损伤,运动医学医师也常常采用切开直视下手术,因此,应掌握切开术中修复肩袖的缝线技术。 下图提供了一例肩袖损伤的修复: ▲ 患者存在肩袖损伤,经肩峰外侧三角肌切开修复时,通过手术视野所见的肩袖损伤关节面暴露情况。图(A)为术中照片,图(B)为示意图 ▲ 对患者采取缝线修复。图(A)为术中照片,图(B)为示意图 ▲ 应用骨隧道与缝线技术。图(A)为术中照片,图(B)为示意图 使用切开修补方法进行诊治时,需要注意:
现介绍一种经典的切开手术修复法:
▲ 评估肩峰下的肩袖通路是否阻碍肩袖的活动
▲ 对肩袖的止点骨面进行新鲜化处理
▲ 制孔和穿入缝线
▲ 布置缝线 ▲ 先用缝线1缝合过线 ▲ 应用引线和缝线摆渡技术将穿出肩袖侧的缝线1(A)引入相邻的孔洞中(B),形成缝线1的线结组合 ▲ 将缝线2同样通过骨道并从预制的新鲜肩袖止点骨面穿出,并顺势通过肩袖关节侧在相应的位置上穿出肩袖的滑膜侧,此后再应用引线使缝线2穿过相邻的骨道(A),使缝线2形成线结组合(B) ▲ 同理,形成缝线3的线结组合(A),再用间断缝合打结法修复冈上肌和肩胛下肌间隙(B) ▲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检查和去除可能造成肩峰下撞击的危险因素(A),完成修复(B)
要点提示 1.松解损伤的肩袖后预复位确定骨槽的大小与位置。 2.预制骨槽的大结节侧过线孔不可过小,以双线可滑动为度。 3.线结可用方结,最好用力学改变法把方结先成为滑动功能并拉至满意张力后,改变成锁定功能。 骨质疏松患者的肩袖修复技术 发生骨质疏松时,肩袖外侧缘骨质容易因肩袖的高强力牵拉而产生骨道撕脱。 因此,计划置线时,对于骨侧的缝线,尽量避免在骨质较差的区域进针,同时选用双线方法以降低骨道滑脱的风险。 ▲ 采用双线法布置缝线 当切口较小不容易布置缝线时,可以应用套管针巧妙地引线,以增加便利。 ▲ 应用套管针引线 对于骨质疏松严重者,应用缝线技术时经常出现骨板的缝线切割。为了预防这种后果,可在骨槽远端缝制一个坚强的线环,以防止骨道切割。(推荐使用2号不可吸收聚酯缝线) ▲ 在骨槽远端缝制坚强的线环 除此之外,还可应用大结节侧骨质进针的方法,从而有效地避免骨道固定的失败。 大结节侧骨质进针法 若肱骨近端骨质较差,预计单纯缝线发生固定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时,可利用肱骨近端钢板辅助固定(肩袖损伤伴大结节骨折或者肱骨近端骨折同样适用),采用钢板辅助固定时要充分贴合肩袖的足印区,以取得更好地修复效果。 ▲ 肱骨近端钢板辅助固定 肌肉转位修复巨大肩袖损伤
如果遇到巨大肩袖损伤而无法完成止点修复时,可以通过肌肉转位修复方法使患者获得一定的功能恢复。缝合固定较大的肌腱时需要利用一种特殊的缝合方法——Mason法来完成。 ▲ 采用Mason法缝合较大的肌腱断端 Mason法记忆囗诀 进钉分组要合理, 正进斜出画半圆, 正进正出被压线, 正进斜出去压线, 抗张抗切两意全。
治疗可修复的巨大肩袖损伤的手术方式主要有:
常见手术方式的有:
▲ 示意图
▲ 示意图
A:在胸大肌止点认清两层扁腱。在两腱之间将胸大肌的上、下两部钝性分开,并要避免伤害支配胸大肌的神经血管束。将部分止点连带一部分肱骨皮质一起凿下,并用缝线将肌腱部缝针牵引 B:将游离的部分胸大肌翻转并于上部的胸大肌下方穿过,将胸大肌肌腱部移至小结节处缝合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