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岁港剧男星走出8年抑郁,从北大硕士毕业:这才是披荆斩棘的哥哥!

 昵称44943940 2020-07-24

撒盐少年丨来源

(ID:BeSalt)



最近,热搜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人,

今年48岁的他,

从北大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毕业,

毕业论文查重率仅0.77%,还光荣地上了热搜,

(本科毕业论文的查重率只需在20%以下),

他就是马浚伟,那个《鹿鼎记》里的小玄子,

另外,他在就读硕士课程期间,还兼顾了自导自演的舞台剧、电影,

以及创业的两家公司,各种大大小小的事务,

在舞台剧排练时参加线上毕业典礼 

虽然课程排得满满当当,但他是工作学习两不误,

北大硕士的课程刚刚上完,

他就马不停蹄地报考了,香港浸会大学中医学院的两年课程,

 

12月份还有一个短期儿童心理学课程要上,

所以网友们都说:“请收下我的膝盖。”

还尊称他为“时间管理大师”,

许多人看见他年近50的年纪,还是对生活如此有激情,

纷纷感慨自己前半生真是虚度了,

看见了他如此努力,他们似乎也有勇气去重启人生了。

如今他俨然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样,

事业有成,学业有成,

而他的人生,

并不都如同,“北大硕士”这个头衔一样光荣和顺坦,

更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就藏在日日夜夜的苦读之下,

藏在你想都想不到的触底反弹,和绝处逢生之中。

01

“时间管理大师”

是个初中辍学的穷小子

和很多艺人不一样,

他对学业的态度,并不是交个钱挂个名,

每节课、每个学分的背后,都离不开他日夜苦读的付出,

他的微博就记录下了学习的全过程,

他经常早上七点就出现在学院门前,

每一个课程都是老老实实地上,

因为要兼顾工作与学习,

他总是不辞辛劳地,一次次飞到北京去上课,

毕业论文撰写的全过程,他也是认真完成,

几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他老早就开始准备了,

从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到最后的答辩,

他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的,

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事业繁忙的商人,而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学者,

另外,在他读书期间,他还运营着几家自己创业的公司,

出品了好几部自己写剧本、自导自演的话剧还有电影,

与此同时还兼顾着iStudy,

这个在香港,由他和好友合作开办的教育辅导机构,

甚至他在入学北大前,出于兴趣还学习了咖啡并拿到了执照,

如今他也有自己的咖啡品牌,

“时间管理大师”这个称号真的非他莫属,

他不仅做了那么多的事,他还把每件事都做好了,

这些公司、品牌以及演艺活动,

每个都是他亲力亲为。

而在自我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为何要走上学业的道路?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这努力学习的背后,是对过去的弥补,

马浚伟出生在香港一个贫民区,一家七口人,

住在一间室内没有厕所、厨房在走廊,不足二百尺的公屋单位,

这间小屋子还在7楼,没有电梯,

他爸爸是巴士司机,是全家的支柱,

妈妈体弱多病,在他6岁那年就患上了癌症,

因为家里实在太贫穷,他不得不初中辍学出去打工,

本应该读书的大好年纪,

他先后做了雪糕店、图书馆的兼职,打工补贴家用,

但总是在底层打工的他,也心有不甘,

他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个歌手,

于是他开始参加歌唱比赛,

锲而不舍地参加了整整43次的比赛的他,都落选了,

直到第44次,他才拿下了第一名,

1993年签约了华纳唱片。

不知道那失败的43次,他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对于正常人来说,3次落选都可以把人给打败,

而整整43次的失败,跌到谷底,

他却依然尝试触底反弹,

终于在第44次,他成功了。

02

8年抑郁差点去死

他靠信仰直面疼痛

看似命运终于垂怜的马浚伟,

以为成了歌手就可以顺风顺水,

可现实却不尽人意,

当时的唱片公司为了推广马浚伟,

居然设计了这样一句宣传标语:

“他不是学友,他不是克勤,他不是黎明,他是马浚伟。”

这蹭四大天王热度的新人,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

不仅形象没立住,

每每上台唱歌都被喝倒彩,连唱片公司都放弃他了。

后来终于在别人的引荐下,进入电视剧行业,

1998年,出演《鹿鼎记》康熙的他,

终于一炮而红、好评如潮,

连金庸都说,

这是那么多演过“康熙”的人之中,最像“康熙”的那一个,

演艺事业终于有起色的时候,噩耗传来,

患癌症将近22年的母亲,在1999年去世了,

当时母亲的去世,给他带去了巨大的冲击,

本身经历了22年病痛的母亲,

本不想再手术,只想安安静静地离开,

但马浚伟舍不得她,坚持让她手术,

 

可最终母亲在手术后并发症的折磨下,去世了,

没有一个人怪他,可是他自己根本原谅不了自己,

祸不单行,马浚伟的妹妹也患上了第三期乳癌,差点在孕期妊娠中毒身亡,

在这样一连串的打击下,

他得了抑郁症,整整8年,

他说:

“外面不知道表面常笑、乐观的我,其实笑得很假。”

他说:

“我真的好像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我甚至没有情绪,

唯一一个方法可以有情绪就是喝醉酒。”

他把当时的自己,

全部都写进了自导自演的舞台剧——《生前约死后》,

他是一个基督徒,面对当时还伤痛的心,

他就求问上帝,知道祂允许我去做,就去着手准备,

他说:

“听起来简单的一个决定,却是一场献上身心为活祭的演出。”

每一次的表演都意味着,他要重新揭开自己的伤疤,

然后把最痛的、最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在大众面前,

每次演出都要带入最深的情绪,哭的死去活来,

在正式公演前,

因为情绪崩溃,他手脚的皮肤都溃烂了,

马浚伟还是把荣耀都归给天父,说:

“我真的哭得好辛苦,却是值得。

感恩分享会获得观众美好的回应。”

很多人,在亲人逝世后,

不敢去触摸、去回想,以为不会再痛了,

可是直到他们看了这个舞台剧,

才发现那些伤口原来从来没有愈合过,

愈合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面对伤痛,

像马浚伟一样,展现它、面对它,最后走出它,

他说:

“我需要回到伤痛的同时,

更相信伤痛背后有最大医治能力的上帝,

结果皮肤问题在完结后一星期内痊愈。”

这样看似残忍的方式,最终治愈了马浚伟的所有伤痛,

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生活却坠入深渊,

他靠着信仰再次触底反弹,经过整整8年的挣扎,

他终于再次“活”了过来。

03

人生如逆旅

需触底反弹

巴顿将军曾说过: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这个人站在顶峰的时候,

而是看这个人从顶峰跌落低谷之后的反弹力。”

马浚伟出生在条件很一般的家庭中,初中辍学,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但他仍然怀抱梦想,经过43次的失败,

第44次,他终于站在歌唱比赛第一名的顶峰上,

可是,他被公司给“糟蹋”了,

落到低谷的他没有放弃,

而是越发去磨练自己、珍惜每一个来到自己身边的机会,

他终于在《鹿鼎记》一炮而红,

又通过《澳门街》《帝女花》等收获了大批师奶粉丝,

演艺生涯蒸蒸日上,可是情绪却跌入谷底,

经历了8年的挣扎,终于从抑郁中走出来……

他登过高峰,也跌落过低谷,

他懂得生活从来不是等待风暴过去,

而是学着在风暴中翱翔。

他真正的成功,并不在于他如今人生的高度,

而是他可以直面人生的低谷,触底反弹,

现在,他仍然在不断磨练自我,向着更好的自己迈进,

他说自己不是明星,而是一个演员,

明星作为一个偶像,可以让大家喜爱、用商业活动来盈利,

而演员却是要肯吃苦,肯打磨自己,

他说:

“如果(演戏)的通告在两点,我可能一点三十分,

我就会先进棚,你得要去看看,

看环境、看人物背后的情绪和遭遇,

那些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你都要自己去体会。”

他去学中医,就是因为小时候母亲22年的癌症病痛,

母亲不断在收集报纸上的中医资讯,

那些剪报集成了厚厚的两本,

这两本保存的情和思,超过40年历史,

他学医,不是为成医,而是为成全!

而他花费数百万去上北大,

也是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或许,只有经历过低谷的人,才会格外珍惜与努力。

如今有很多人“触底”,

却失去了“反弹”的勇气和希望,

于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马浚伟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触底反弹的人生,也可以有无限可能,

人生想要走的远,飞的高,必须要有触底反弹的能力,

人生如逆旅,生活如劲风,

每一次拼尽全力的腾跃,都是一次历练,

不是原地不动,而是为下一次的飞翔积蓄能量,

我们人生的每一次触底反弹的机会,

都在为成功增添羽翼,

等到某一日,

我们终可逆风飞翔、披荆斩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