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苏两军会师不相识,红军身上的一个记号成为接头暗语

 战旗视界 2020-07-24

作者:寻觅五年

1945年8月30日上午,渤海西岸,一个叫“前所”的小火车站附近,两支武装队伍在公路上相遇,距离300米对峙。

一方是外国人,5辆汽车疏开成战斗队形,车上驾着重机枪,1门82毫米无后坐力炮,1门37毫米平射炮,都已做好了射击准备,车下人员手中的轻机枪和转盘式冲锋枪均已子弹上膛。

图:战场上的苏军

另一方是一群中国人,灰色粗布军装上没有任何军衔标记,每个人手中是清一色的日式步枪。

图:八路军在训练

这是我党领导的冀热辽军区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率领的东路军,奉朱老总“第二号命令”进入东北,与苏军会合以配合作战。

曾克林判断,这群外国人就是他们进入东北寻找的苏军,但苏军并不明白眼前这群手拿武器的人是干什么的。

侦察科长找了一个曾经在海参崴做工的老汉前去交涉,但不曾想,苏军的翻译竟然是个蒙古人,俄语和汉语水平还不如“海参崴老汉”。一时鸡同鸭讲,怎么都沟通不了,更糟糕的是,曾克林带的唯一一部电台与关内的联络中断了。

就这样,双方持枪对峙了2个多小时。

曾克林灵机一动,对唐凯说,让他们看看你的胳膊。唐凯恍然大悟,立即把袖子卷了起来,露出了右臂上醒目的印记:镰刀和锤子。

图:开国少将唐凯

唐凯的纹身“格米尼斯特(共产党)”,并非心血来潮。

唐凯系湖北黄陂人,父亲死后,和母亲沿街乞讨为生。13岁之前,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这辈子不要再乞讨,什么时候让母亲、让自己吃上饱饭。那年,一个领导穷人暴动的少共书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吃上了人生第一顿饱饭,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他以为好日子来了,但没过多久,这位少共书记被民团以最残忍的方式杀害了。

那一夜,他用钢针沾着草木灰,在胳膊上一针一针刺下完整的镰刀和锤子图案,铭记少共书记教给他的一句话:共产党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永远不后悔

这句话和这个纹身,伴着他南征北战,印刻在身体上,也印刻在心灵上,直到这位共和国将军83岁逝世。

在充满血性光泽的皮肤上,镰刀和锤子的图案吸引了对方的目光,苏军军官立即指挥大家放下枪,高喊“格米尼斯特(共产党)”。这名叫伊万若夫的苏军营长,向唐凯伸出了自己的双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