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御制耕织图彩绘本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7-24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为主的国家,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桑蚕和农耕。元世祖忽必烈曾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耕织图”是用绘画配合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农桑劳作过程的一大创举,《耕织图》被称为“中国最早完整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是解读中国农业史、纺织史、艺术史的珍贵文献。

  一、耕织图的流传扩展

  (一)、最早的耕织图是由南宋初期的楼瓙所绘。楼瓙在南宋任于潜县令(今临安)时,“深领帝旨”,笃意民事,概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防始末,为‘耕’、‘织’二图。

  (二)、楼璹《耕织图》的直接摹绘本(1)、宋濂《题耕织图卷后》认为,他所见到的《织图》有吴皇后的题注,可能是翰林待诏重摹之图,所谓“翰林院重摹本”之说不一定可靠。也许这个“题注本”可能就是楼璹所进呈之图。(2)、由《进东宫〈耕织图〉札子》可知,楼璹侄楼钥曾依据楼璹《耕织图》的副本重新摹绘(传写旧图),并抄录了他为《耕织图》写的“跋”语,分装为两轴,进献给太子殿下。说明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楼璹《耕织图》的摹本。(3)、根据楼洪为《耕织图诗》刻石题识之意,似乎将“图”和“诗”都“镌诸石”。但楼钥在为《耕织图》刻石的“跋”语中却说:“欲以诗刊诸石,钥为之书丹”。似乎是只刻了“诗”,而未刻“图”。究竟刻没刻图,这还是个疑问。不过既使是只有“诗”的刻石,至今也还没有发现。(4)、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绍兴(会稽)知府汪纲见到楼《图》之副本,出于让皇宫及官员们了解农桑之艰辛的良好愿望,于是命工重图,付梓刊印,并且为楼《图》写了“赞语”,楼杓为刊印写了“跋”。这是又一种楼《图》的直接摹本,并且有了刊刻本。

  至此,连楼璹《图》正本、副本在内,直接从楼《图》摹绘、刊刻之《耕织图》己有五种。即:楼璹所绘之正本和副本;楼钥之摹本;汪纲之刊印本;以及吴皇后题注本。

  (三)、楼璹《耕织图》的延伸

  在楼璹《耕织图》的影响下,绘制《耕织图》几乎成了一种风气,宋代及以后的几个朝代,都有《耕织图》出现,现择要加以介绍:

  (1)、刘松年《耕织图》  刘松年的生活年代和楼璹大约相距四、五十年,也就是说约比楼璹晚一至两代人。也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但遗憾的是,至今没有找到刘松年《耕织图》的任何踪迹。

  (2)、梁楷《耕织图》  宋代梁楷的《耕织图》在国内一直没有见到过,而且也没有见过文献记载。日本. 渡部 武先生1982年10月至11月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美国二大美术馆所藏中国绘画展”见到了一种绢本、墨图、淡彩的《耕织图》。这套图己不是全本,且没有配诗,但却标注为梁楷真迹。

  (3)、程棨《耕织图》  程棨生活于宋末元初。乾隆皇帝在校订蒋溥进呈之《耕织图》后,肯定为程棨《耕织图》之真迹。乾隆皇帝还步楼璹《耕织图. 诗》的原韵为程棨《耕织图》配了一组诗,并将此图收藏于圆明园多稼轩。接着乾隆皇帝又命依此图刻石,并亲自为刻石题写了《耕织图》三个大字。

  (4)、宋宗鲁《耕织图》  明朝英宗天顺六年(1462),江西按察佥事宋宗鲁曾据宋版《耕织图》进行翻刻,然至今国内未见此翻刻本,但在日本却有延宝四年(1676年)由狩野永纳忠实翻刻的版本。

  (5)、仇英《耕织图》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明朝杰出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据说仇英也绘过《耕织图》,但至今未见。据赵书雅在《关于〈耕织图〉之初步探讨》(《幼狮月刊》1976年第5期)中介绍,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册题名为仇英的《耕织图》。

  (6)、唐寅《耕织图》  据《石渠宝笈》续编,着录有唐寅真迹《耕织图》一卷,但未见流传,真伪待考。

  (7)、焦秉贞《耕织图》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得宋版耕织图,于是命宫廷画家焦秉贞参照宋版《耕织图》重新绘制。焦秉贞吸收了诸家之长,又融入了西洋绘画的一些技巧,是各种《耕织图》中水平较高的一种。焦秉贞的《耕织图》得到康熙皇帝的褒奖,每图都配题了诗,还写了一篇长长的重农劝农的《序言》。由于皇帝的重视与褒奖,这套《耕织图》得到广泛的翻刻与传播,从此之后,社会上又出现了许多以焦秉贞《耕织图》为兰本的《耕织图》。

  (8)、雍正皇帝命绘之《耕织图》  雍正年间世宗皇帝胤祯,也效法其父康熙皇帝玄晔的作法,命人绘制《耕织图》一套,共有“耕图”、“织图”各二十三幅,每幅冠以胤祯配诗一首。

  (9)、陈枚《耕织图》  陈枚字殿论、号载东,乾隆年间供奉于宫廷画院,受乾隆皇帝之命,也参照焦秉贞《耕织图》重新绘制了着彩《耕织图》一套,笔法也有些摹仿雍正帝命绘之图本,每图配乾隆帝题诗一首,所配之诗是乾隆帝年轻时的旧作。乾隆皇帝还为之写了后记。1985年12月日本渡部武先生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见到此图。

  (10)、冷枚《耕织图》  和陈枚同时供职于宫廷画院的画家冷枚,字吉臣,也绘制过《耕织图》,其画法与陈枚基本相同。此图上方影录了康熙皇帝为焦秉贞《耕织图》的配诗。冷枚《耕织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1)、何太青《耕织图》  清朝光绪年间于潜县令的何太青,也仿焦秉贞《耕织图》绘制了一套《耕织图》,并且制成了刻石。图末附有楼璹和何太青的五言诗。何太青本存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12)、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收藏着一套《耕织图》袖珍画册,其画面布局与绘画方法与焦秉贞《耕织图》十分相似,虽系小品,却是很用心之作。

  二、初步统计耕织图在世界各地藏品:

  (一)、北京故宫博物馆:《御制耕织图》又名《佩文斋耕织图》,不分卷,清圣祖玄烨题诗,焦秉贞绘图,朱圭、梅玉凤镌刻,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府刊本。故宫博物院藏品中还有景德镇出品的五彩耕织图碗,画面取“舂碓”和“分箔”两组题材。

  (二)、北京历史博物馆:元代时安徽休宁人程棨根据楼氏家族收藏的副本临摹,流传于世。元程棨摹楼璹《耕织图》乾隆皇帝将程棨摹本置于盒内,收藏在圆明园贵织山堂,同时命画院临摹刻石,所刻之石也同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刻石在这次浩劫中部分被毁,余石于民国初年被徐世昌收藏,镶嵌于花园墙壁,至1960年,留存的刻石才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存共23方,其中耕图13方、织图7方,另有3方未能辨识。

  (三)、北京图书馆:焦秉贞《耕织图》原图未见,现存内府刻本及多种翻刻本和无名氏仿本。

  (四)、黑龙江历史博物馆:题注本现有“织图”部分。1984年,在中国黑龙江省,发现了一组有南宋皇后题注的《蚕织图》。1947年为大连市民冯义信所购,十年浩劫被查抄,险遭毁灭,1983年返归原主。1984年冯氏将其捐献给国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由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

  (五)、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乾隆朝冷枚(焦秉贞弟子、供奉内廷)、陈枚(画家、官内务府员外郎中)绘制的焦图的绢本着彩摹绘本。和袖珍版耕织图。
大连图书馆所藏乾隆时刊印的《御制耕织图诗》则不但有康熙的诗,雍正、乾隆时的御制诗也都赫然在目。

  (六)、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专家居蜜女士提及他们也藏有《耕织图》,收藏的御制耕织图属丝绸手绘,世间罕有。这份文件上的文字出自清朝康熙皇帝;耕织图是由焦秉贞创作的。《御制耕织图》又名《佩文斋耕织图》,不分卷,清圣祖玄烨题诗,焦秉贞绘图,朱圭、梅玉凤镌刻,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内府刊本。这本画作的起源非常值得一提。这本御制耕织图于1908年由来自纽约的弗雷德里克·彼得森博士在伦敦购得,经过当时两位著名的汉学家鉴定后发现该画作出自焦秉贞之手。1921年《通报》13号上发表了一篇有关耕织图的重要文章,题目是“发现失落之书”,奠定了康熙版耕织图在历史上的学术地位。20年后,1928年,纽约的威廉·H·摩尔夫人从彼得森博士手中购得该本画作,并交给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

  (七)、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元代时安徽休宁人程棨根据楼氏家族收藏的副本临摹,流传于世。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将程棨摹本置于盒内,收藏在圆明园贵织山堂,同时命画院临摹刻石,所刻之石也同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烧毁圆明园时,《耕织图》被掠去,现藏于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

  (八)、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梁楷本,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存残卷三段;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存全套忠实摹本。

  (九)、日本、朝鲜等国家也纷纷摹刻,其著名的有狩野本、上野本、渡道本、金弘道本等等。据渡部武先生研究认为,日本廷宝四年(1676)狩野 永纳复刻的《耕织图》、《古朝鲜版耕织图》和金弘道画的《耕织图》都比较忠实地摹写了明代天顺六年的刊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