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辽时期白沟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开发之建议

 唯我英才 2020-07-24

丁建军 张冲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2)

内容摘要:白沟在中国历史上出名是与宋辽关系密不可分的,处于宋辽边境的白沟,正是伴随着宋辽关系的跌宕起伏,由原来的名不见经传一跃而出现在了中国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随着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关系趋于正常化,但双方围绕边界、两属地的争议甚至冲突又时有发生。一百多年的宋辽双边贸易开启了白沟的商贸传统,“两属地”的特殊地位使白沟成为了宋朝君臣关注的热点地区之一。白沟驿是接待辽朝使节的第一站,白沟还是宋朝向辽朝交割岁币的地点,宋辽之间的许多纵横捭阖发生在这里;不少宋代名人也因此而到过白沟,他们的诗文传播了白沟的名子。在宋辽关系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使得白沟声名鹊起。当代白沟人有条件,也有义务将宋辽时期白沟的历史文化遗产加于开发。

关键词:白沟  宋辽时期  历史文化遗产  开发建议

白沟在中国历史上出名是与宋辽关系密不可分的,因此,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宋辽关系的总体情况。

五代时期,黄河流域的几个割据政权为争夺正统王朝的地位,都不同程度地想借重契丹的力量,牵制或消灭竞争对手。936年,石敬瑭为了取代后唐,不仅甘愿向契丹称儿称臣纳贡,甚至将燕云十六州之地方割让给了契丹。此举后患无穷,从此燕山长城一线的天险关隘尽入契丹之境,为契丹牧骑南下中原大开了方便之门。此后,想有所作为的中原皇帝(如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宋神宗,甚至宋徽宗)都有收复燕云,夺回燕山长城关隘的想法。这就为后周、北宋与契丹争夺幽州埋下了导火索。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率军伐辽,一举夺回了燕云十六州中的莫、瀛、易三州。960年,陈桥驿兵变后,赵匡胤建立的宋朝也继承了周世宗收复的上述州县。979年,宋太宗第一次伐辽惨败,不仅没能收复幽州,反而将易州又丢了。尽管此后宋辽之间又多次交战,但宋辽边界基本稳定了下来,双方以雄州城北三十里的白沟河为界。

今天白沟新城管委会所辖区域,当时分属辽朝和宋朝,白沟河以北是辽朝涿州辖下的新城,白沟河以南至雄州城北(包括现在的白沟镇)是名誉上由宋朝所有,实际上宋辽都插手的“两属地”。

辽朝不仅插手两属地,而且总想收回被周世宗夺去的瓦桥关以南的关南之地。因此,1004年澶渊之盟以前,宋辽双方在燕赵大地互相攻伐,直到于景德元年(1004年)双方签订了澶渊之盟,战争才停止。在澶渊之盟的谈判过程中,辽朝坚持索要关南之地,宋朝则以每年付给辽朝岁币三十万匹两绢银以助辽朝军费,才换得了对关南之地的控制权。但盟约中并没有写明辽朝放弃对关南之地的要求——这为后来的宋辽关系埋下了隐患。宋仁宗庆历二年,辽朝趁宋夏战争难解难分之机,又以索要关南之地为借口逼宋朝每年增加了二十万匹两的岁币。

总的来说,澶渊之盟后的相当长时期内,宋辽双方基本上遵守了盟约,没有发生战争,但在处理双方关系时,辽朝相对强势,宋朝多妥协退让。特别是宋仁宗至宋神宗朝,双方围绕关南之地、两属地、边界纠纷的激烈争夺,多以宋朝退让而平息。直到宋徽宗联金灭辽,辽亡,北宋也灭亡了。

以上便是宋辽关系总的情况。处于宋辽边境的白沟,正是伴随着宋辽关系的跌宕起伏,由原来的名不见经传一跃而出现在了中国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成为了中国历史天空中的一颗永不磨灭的星星。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宋辽时期白沟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论述,并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谈点粗浅的建议。

一、白沟的商贸地位奠定于宋辽时期的双边贸易 

河有源,树有根,今天的白沟以商贸新城闻名于全国,但是追根溯源,白沟的商贸历史却源于宋辽时期的双边贸易。

澶渊之盟以前,宋辽之间的互市贸易时断时续,并不稳定。双方关系恶化时,宋朝就以罢榷场、停互市作为报复辽朝的手段。《宋史》卷186《食货志》记载:

契丹在太祖时虽听沿边市易,而未有官署。太平兴国二年,始令镇、易、雄、霸、沧州各置榷务,辇香药、犀象及茶与交易。后有范阳之师,罢,不与通。雍熙三年,禁河北商民与之贸易。时累年兴师,千里馈粮,居民疲乏,太宗亦有厌兵之意。端拱元年,诏曰:“朕受命上穹,居尊中土,惟思禁暴,岂欲穷兵。至于幽蓟之民皆吾赤子,宜许边疆市易。自今缘边之戍兵不得辄恣侵略。”未几复禁,违者抵死。北界商旅辄入内陆贩易,所在捕斩之。淳化二年,令雄、霸州、静戎军、代州雁门砦,置榷场如旧制,所鬻物增苏木,寻复罢。咸平五年,契丹复求置署,朝议以其反复,不许。知雄州何承矩继请,乃听置于雄州,六年罢。

澶渊之盟以后,随着宋辽关系的正常化,双方以榷场贸易为主的双边贸易也趋于正常化。景德二年,宋朝在雄州、霸州、安肃军置三榷场,作为宋辽互市的合法场所,“北商趋他路者,勿与为市”。[1]4562

为了加强对双边贸易的监管,宋朝采取了如下措施:1、选派“有行止心力,谙会钱谷”者担任榷场提点官,负责管理双边贸易;并规定当地地方官员负有兼管责任;2、通过价格优惠招徕契丹客商到榷场交易,如景德二年五月,“诏雄州,契丹诣榷场市易者,优其直以与之。”[2]54803、禁止在榷场之外交易,甚至于景德四年三月颁诏:“北面沿边趋境外径路,自非榷场所历,并令转运使因案部规度断绝之”[2]7254,于是派兵巡守控扼商旅道路,“不得令北界商贾潜赴近南州军经商”[2]5480。4、关闭交易量不大,且妨碍边境安全的飞狐茭牙榷场和定州军城寨榷场。[2]5480这样一来,便巨大地突出了雄州等三个榷场在宋辽双边贸易中的地位。辽朝人通往雄州榷场最近便的白沟一带自然也就成了商旅络绎不绝、空前热闹的水陆码头。

除了合法的榷场贸易之外,宋辽之间更有大量的走私贸易。尽管宋朝对互市交易的地点、商品种类、价格等有诸多的限制和禁令,但实际情况是,越是政府禁止的商品,其黑市价格越昂贵,走私活动越猖獗。例如宋朝士大夫的文集,因为多有涉及朝政和边防机密的内容,宋朝不断下令禁止与化外人交易,但是这类书籍“贩入塞外,其利十倍,人情嗜利,虽重为赏罚,亦不能禁”。[3]487由于官商勾结,到了宋徽宗大观年间,宋辽之间的走私贸易竟然到了公开进行的程度,“上下计会,受贿作弊,容纵客旅,公然贩运违禁物色,透漏盗贩过界。帅臣安抚通知其弊,莫肯按劾,弥缝胶固,牢不可破。虽有禁制,仅成虚文” [2]6521

总之,合法的榷场贸易和非法的走私贸易,都使得白沟一带的商贸功能凸显,一百多年的宋辽边贸活动就这样奠定了白沟一带民众热衷于商业贸易的民俗民风。从此,白沟一度成为了中国北方著名的水陆码头,“日过千帆,商贾云集,货通大江南北,商流九州东西”,被誉为“燕南大都会”。

二、“两属地”的特殊地位使白沟一带成为宋辽之间的敏感地区

所谓“两属地”又称“两输地”,是指该地区的居民同时向宋朝和辽朝输纳赋税和徭役,“雄州城至北界只三十里,路迳平坦,绝无蔽障之所。其间居民又系两地供输”。[4]55张希一曾多次出使辽朝,“辽人尝以雄州不当禁渔界河及役白沟两属民为言,希一曰:‘界河之禁起于大国统和年,今文移尚存。白沟本输中国田租,我太宗特除之,自是大国侵牟立税,故名两属,恶有中国不役之理。’辽人词塞。”[1]9712元丰四年冬十月乙卯,宋神宗在谈到“朝廷作事,但取实利,不当徇虚名”时,批评庆历二年“富弼与契丹再议盟好,自矜国书中入‘南朝白沟所管’六字,亦增岁赐二十万,其后白沟亦不尽属我也”,是争虚名而失实利之举。[5]7656这说明宋朝一直未能完全控制白沟。

尽管宋辽之间有澶渊之盟,又有庆历再盟,但对两属地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双方对另一方在边境地区(尤其是在两属地)的筑城营建、军兵调动等都高度敏感和警惕,“契丹界每见朝廷于沿边兴作,皆多差人伺察动静”,[2]7254并很快会向宋朝提出抗议;同样宋朝对辽朝在边境地区的增筑城墙、调动军兵也会提出抗议。

宋英宗朝,契丹之民有于界河捕鱼者,更有越过白沟河砍伐柳树者,宋朝以知雄州李中佑不能禁御,别选张利一代替之。张利一转而以强硬手段处置,增置弓箭手,逐杀契丹越界者。《文献通考》卷346记载:“英宗崩,(契丹)遣使吊祭。神宗登极,(契丹)遣使来贺。既而修涿、易二州城,增兵马,葺器械,积刍粮,而燕民数渔我界河,至遣兵遮护。官军相与斗射,或追焚其舟。(契丹)又创遣逻骑越拒马河,入归信、容城两属地内。”

围绕着两属地的争夺,宋神宗朝的大臣分为了两派。王安石主张以柔静待契丹,文彦博主张针锋相对,甚至不惜一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8记载了宋神宗君臣的一次争论:

彦博曰:“交兵何妨。”安石曰:“河北未有备,如何交兵无妨?”彦博曰:“自养兵修备到今日,如何却无备?”上曰:“朕实见兵未可用,与契丹交兵未得。”彦博曰:“契丹若移口铺,侵陵我,如何不争?”安石曰:“朝廷若有远谋,即契丹占却雄州,亦未须争,要我终有以胜之而已。”彦博曰:“彼占吾地,如何不争。占雄州亦不争,相次占瀛州又不争,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安石曰:“太颠闳夭之徒为文王卿大夫,文王事昆夷,不以为辱,以为昆夷强,非由我不素修政刑以致如此故也……若但一口铺尺寸之地而必争,恐非大有为之略……

即王安石认为,别说是界河岸边的几个口铺,就是两属地,甚至雄州为契丹所占,也不可与契丹兵戎相见,而是要以外交途径来解决,要集中力量先经营西北,待收拾了西夏,契丹就不足虑了。[6]而文彦博等指责王安石先西方后北方的战略为“略近勤远非义”,针对辽朝咄咄逼人的挑衅,主张与辽朝就边界争端针锋相对,甚至不惜一战,无视宋朝难于同时对西夏和契丹开战的现实。最后宋神宗接受了王安石的主张,以宋朝的妥协退让平息了此次两属地冲突和其他宋辽边界争端。

如何对待两属户的问题也一直是宋朝君臣头痛的问题。宋朝对两属户怀有一种矛盾心态,既想通过减免其赋税、徭役以维系其“向化之心”,又担心其与辽朝联系密切而怀疑其对宋朝的忠诚,甚至禁止两属户充当官府的公吏,禁止其与内陆人结婚;为宣示主权,还要象征性地维持对两输户的赋税征收和劳役摊派权,王安石变法时期,象对待内陆百姓一样对两属户也放贷青苗钱。

总体上,在宋辽边境争端中,辽朝挑起事端的时候多,而宋朝由于受西夏的牵制,在北方对辽朝总体上处于守势,对辽朝的挑衅多采取妥协避让的策略。正如王安石所说:“幸时无事,庙堂之上犹北顾而不敢忽。有事,虽天子其忧未尝不在河北也。”[7]30白沟两属地的特殊地位,使之成为了宋朝庙堂之上经常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

三、在宋辽外交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得白沟声名鹊起

10至12世纪初期,宋辽关系是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而白沟在宋辽外交关系史上又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

首先,白沟是宋辽使节往还的必经之路,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便开始了频繁的使节交聘往来,甚至一年之中使节往返数次。据有关学者的研究,仅从1004年至1122年,北宋与辽朝互派使节约1600余人次。[8]许多宋朝名人因为出使辽朝或接送伴辽朝使节,往返于开封通往白沟或更远的辽朝的驿路上,从而在白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这些人中著名的就有包拯、韩琦、欧阳修、富弼、王安石、沈括、苏轼、苏辙等等,他们大多在自己的文集中留下了与白沟相关的诗文。正是上述众多硕儒名流的文学作品,使白沟的名字传遍了天下,并穿越了时间长河而流传至今。

其次,白沟驿馆是宋辽使节交接的第一站,辽朝使节到新城后,宋朝会派接伴使“依例自界首音乐迎接”,[2]7694第一站便住宿于白沟驿馆,并在驿馆赐辽朝使节御宴,而后再一路陪伴其到宋朝的东京开封。双方在白沟驿馆既有友好交往,也有礼仪之争。最严重的一次是发生在熙宁八年二月的交割礼物地点之争。当时,辽朝节使萧禧不按惯例于白沟驿馆与宋朝接伴使交接礼物,坚持要到雄州北亭交割礼物,此举暗含了欲以雄州北亭为界的用意。宋朝接伴使向宗儒、副使王泽则坚决不同意,双方在白沟驿馆僵持近十天。最后上奏朝廷,经宋神宗批示:“萧禧于白沟住几十日,至今未闻起离。向宗儒等虽再三执以旧例,禧殊未有顺从之意。……或出不逊之言,或以巡马拥送南来,益难处置。……万一扰攘,或伤官吏,恐不可收拾。”同意辽朝使节“人夫负担於白沟交割,其马驮即比常岁车乘,听至城北亭。”[5]6344~6345

白沟在宋代的出名,还因为那里是宋朝每年向辽朝送纳岁币的具体交接地点。从1004年澶渊之盟到宣和三年(1121年)宋朝停付岁币的118年中,宋朝共向辽朝支付岁币总计绢3150万匹、银1970万两。

这些银绢的具体的交割地点就在白沟桥之中心。先由宋朝雄州官府向辽朝涿州官府发一“公牒”[5]8181,约定交割银绢时间,届时双方人员齐到界河,辽朝人员依照宋朝人员提供的《交割图表》核对数目后,即交割完毕。通常是宋朝人将银绢堆垛到白沟桥中心,辽朝人员只是清点一下堆垛数目,“自来交绢体例,每二千匹作一会,只事逐会点数来交割,不曾差人解拆绢一匹匹看验量托”,[5]5654因此,快就会完成交接。但在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辽国接受岁币人员却要求逐一验看,宋朝官员指责其违反惯例,故意生事。辽朝官员则称因为奉了上级命令,必须逐一检看,确保无小损破弱才可交割,而非故意生事。宋朝官员无可奈何,只好多“伺候三两日”。原来是宋朝以前所送的绢出了质量问题,辽朝人这次才坚持逐一勘验。

宋辽之间的情报战也一直不曾停息,白沟两属地的特殊地位、雄州榷场贸易的人员流动之频繁、两国使节往来之不断等特殊环境,为双方“探事人”活动提供了方便,因此,在白沟一带宋辽之间的情报暗战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的历史文化资源。此外,宋朝迎送辽朝使节的礼仪文化、饮食文化、乐舞文化等等,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限于篇幅,拟另文论述。

总而言之,上述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奠定了白沟在宋辽关系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

四、关于白沟宋辽历史文化遗产开发的建议 

首先,在城市定位方面,应该将经济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当代白沟在发展商贸功能的同时,还应该把自己建成一座宋辽历史文化名城,因为这种历史文化资源是白沟所独有的,只有白沟有条件,因此,也有义务将这种历史文化资源加于发掘和利用。为此,我们建议成立一个白沟历史文化研究会之类的学术团体,将有关的专家学者和地方文化爱好者组织起来,深入研究与白沟相关的历史文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学术资源支撑。至于具体的开发项目,可以考虑建设一座宋辽历史文化广场,将宋辽关系史浓缩到一座广场,直观地突出白沟在宋辽关系史上的特殊地位。其次,还要与旅游、传播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强交流,吸引有识之士参与其中,扩大影响,提高品位。可以考虑创作和拍摄一部以宋辽关系史上的榷场贸易、两属地争端、使节斗智、情报暗战为基本故事情节的电视剧。

总之,在白洋淀、温泉城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再为白沟增加一抹靓丽的历史文化色彩,我们相信白沟这座商贸新城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更久。

               喧闹榷场今何在,辚辚轺车辙已平。

当年一块两属地,如今商贸风正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