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飞仿造歼-5,图纸和零件对不上:自产25万个零件,提前首飞

 战旗视界 2020-07-24

作者:慎独
1951年1月,何长工率领航空工业代表团远赴苏联,与苏联谈判援助建设航空工业的事宜。经过漫长的谈判,当年10月30日,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与苏联外贸部副部长科瓦丽,代表两国签署《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场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
按照协定,苏联将援助我国建设6个飞机、发动机修理厂,即沈阳飞机修理厂、发动机制造厂,哈尔滨飞机修理厂、发动机制造厂,南昌飞机修理厂、株洲飞机修理厂。1953年,航空工业局计划将这6家修理厂扩建成制造厂。其中,沈阳飞机修理厂扩建成国营松陵机械厂即现在的沈飞,沈飞发动机修理厂扩建成国营黎明机械厂即现在的黎明航发集团。
【50年代的沈飞】
当时,新中国刚刚结束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一五”计划建设,蒋军在沿海地区仍活动猖獗,我军海空军急需大量的国产飞机补充。在这种情况下,沈飞与黎明一边进行工厂建设,一边推进米格-15与配套发动机BK-1A的仿制工作。两家工厂此前已经有了多年维修的经验,并且在维修过程中,尝试自行制造相关零件,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培养了不少人才。因此,这两家工厂对按时完成仿制任务信心十足。
然而,让沈飞与黎明没想到的是,由于苏联国内已经停止了米格-15的生产,所以苏联希望中国直接开始仿制更先进的米格-17Φ,发动机也升级为BK-1AΦ从米格-15到米格-17Φ,两架飞机之间的差别巨大,很多在维修米格-15时的经验已经失去价值,对能否成功仿制,沈飞的技术人员心里没底。
航空工业局了解米格-17Φ后认为,应该追赶世界先进技术,遂下令要求沈飞全力仿制米格-17Φ。即使有了更先进的飞机,也要把米格-17Φ的仿制进行下去,从而积累经验。航空工业局给沈飞定下具体时间:一定要在1956101日前完成仿制,参加国庆阅兵。
【歼-5的仿制来源系米格-17Φ】
米格-17Φ全身零件总共近15千种、25万个,对于从未完整制造过一架飞机的沈飞来说,要仿制这款战机是个不小的挑战,更何况当时厂房还没建完。1955年2月,苏联方面开始将米格-1Φ7的图纸以及散装零件、零件原材料等运到沈飞。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沈飞将采用四个阶段、平行交叉作业的方案。
第一阶段,用苏联提供的部件组装5架,学习总装技术;第二阶段,用苏联提供的装配型架和组合件装配成部件,再进行初、总装,学习初装技术;第三阶段,用苏联提供的零件和组合件装配,然后进行初装与总装;第四阶段,用苏联提供的原材料生产零件,然后装配成飞机。
四个阶段,难度逐步提升,自主程度不断增加,这样技术人员可以一点点地学会一架飞机是怎样设计制造出来的。沈飞的技术人员没有完全的照猫画虎由于苏联方面提供的图纸与零件实物不对应的情况,若要等图纸更换需8个月,显然这是无法接受的。总工程师高方启大胆提出,先按照图纸组装,出现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一举措大大加快了项目进度,还锻炼了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沈飞上下的不懈努力下,1955年12月,完成了第一架用苏联零件装配的米格-17,并进行了试飞。19562月,全国产零件的米格-17开始装配,直到713日完成总装。随即开始进行相关实验,用了13天时间对38个重要部件做了129项实验,结果全部合格。729日,第一架国产化的米格-17Φ(编号中0101号)在沈飞北陵机场完成首飞,试飞员吴克明,此时国产化的米格-17代号为东风-10160年代改为歼-5)。
【编号为中0101的歼-5】
与此同时,黎明厂仿制的BK-1AΦ型发动机也完成了交付,代号涡喷-5至此,新中国终于实现了喷气式歼击机与喷气式发动机的国产化。在当时,涡喷-5属于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发动机,我国也成为为数不多可以独立生产喷气式发动机的国家。
歼-5与涡喷-5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的开端,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制造的喷气式歼击机。当年国庆,沈飞制造的4--5飞过天安门广场,伟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的飞机飞过去了!”
【首批歼-5正准备交付】
1956年投产到1959年停产,歼-5总共生产了767架,守护着祖国的蓝天。此后,歼-5被改装成装备雷达的歼-5甲型、双座的歼教-5,退役后部分改装成无人靶机。-5比较传奇的一次战斗,发生在海南岛上空,4架海军航空兵的歼-5拦截4架美国F-4鬼怪歼击机,美军的F-4鬼怪不仅性能更先进,且装备了麻雀空空导弹。这对于我军来说还是新鲜玩意。只是导弹实在不争气,美军发射的导弹,没打到海航的歼-5不说,却击落一架自家的F-4,闹了个大乌龙。
虽然歼-5如今已落后了,但作为新中国制造的第一型歼击机,其意义十分重大。5与“无”谐音,也寓意着中国军工从无到有的艰难历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