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四军代表强令日军大佐:你们只有无条件投降,否则全部消灭

 战旗视界 2020-07-24

作者:上下百年
1945年秋,在重庆谈判过程中,我方主动提出新四军北撤,给蒋氏让出了8个根据地。当然,新四军北撤也有一些特殊原因,那就是山东部队调到东北后,部分地区出现了兵力缺口,因而就近从华中调部队过去,有利于今后我军的发展壮大。
蒋氏深知,新四军北撤后一旦完成集结部署,对其可能产生新的威胁。新四军北撤过程中,屡屡遭到蒋军部队的阻截,叶飞率领的北移部队从金华出发,在杭州湾被围,突围后造成了几百人伤亡,后来北渡长江,商船沉没,又有700多人被江水吞没。此时,苏浙军区司令员粟裕到达淮安。
【粟裕将军】
被誉为“南北咽喉,江浙要冲”的两淮,是新四军所在地。在这里,38岁的军事天才粟裕在战争中经受洗礼。战争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的印迹,留下满身的伤疤,体内还留有令他晚年经常无法入睡的弹片。
当然,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从最初的班长到此时的军区司令员,经过多年战争的锤炼,这名青年战将的指挥造诣愈加炉火纯青。更重要的是,他已具备成熟指挥员的战略眼光。就是在这里,粟裕对未来战争有了惊人的预见,那就是我军即将面临大兵团作战。要适应这一形势,就要在华中组织一支强大的野战军,来统一指挥编制零散的部队。随后成立的华中野战军,正是起到了捏指成拳的作用。
华中野战军下辖4个纵队,归粟裕、谭震林指挥。令粟裕困扰的是,机动部队只有6万人,而蒋军已基本完成了调动部署,一方面完成了对华中解放区的包围,另一方面切断了山东解放区和华中解放区的联系。
粟裕自参加南昌起义以来,以其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出色的指挥才能脱颖而出。在决定前途命运的屡次战略决策中,粟裕多次直言,改变总指挥部的决策。历史也多次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粟裕将军当初的判断和建议往往是正确的,对赢得战争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粟裕认为,蒋军重兵集结于徐州,蚌埠地区,高邮和邵伯必打一战,夺取高邮,可解除蒋军“分割华中之威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已过去几个月,高邮和邵伯仍然在日伪军的控制之下。此时,我军战斗力已不再是抗战初期,拿下这两个城池对我军来说是探囊取物。但粟裕认为,更有必要打巧仗,必须做到伤亡最小。
粟裕决定先打邵伯。邵伯为运河上的军事要点,他就在邵伯附近设指挥部,七纵主攻,包围三面,留一面,战斗打响后,日军果然中计,突围中夺路而逃。可笑的是,日军几乎就从我军指挥部门口而过,逃到开阔地时,早有部队在那里等着,围歼命令下达后,日伪军计2000多人被歼。
几天后的高邮战役,更是打得从容而高明,如同一件艺术品。日军自1939年6月占领高邮城以来,将其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地。经过数年的经营,日军把城防工事修得十分坚固,高9米、厚7米的城墙上,分布着数十个火力点。驻守高邮的是日军独立第90混成旅团,626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还有伪军部队。敌人占据有利条件,要是几年前,这仗会很难打,而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期而语。日军的对手已是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中野战军。
为减小伤亡,我军一边挖交通壕,不断抵近城墙,在城下构筑了机枪掩体,弱化了敌人防城工事的作用。另一边,向城内不断喊话,请来会说日语的翻译,用日本话告知日军,天皇已宣布投降,并用弓箭向城内射入传单,极大地削弱了日军的士气。然而敌人接到了固守待援的命令,知道从扬州方向增援而来的蒋军和一个团的日军已经出发,由于有这样的资本,日军拒绝投降。
更嚣张的是,他们竟然把放回去劝降的日伪军脑袋砍下,挂在城墙上。不肯投降,这仗就必须打了,粟裕的攻击命令下达,八纵的64、66、68三个团从三个方向发起猛烈攻击,官兵冒着大雨通过云梯,登上城墙后与日军肉搏,进展顺利。城南、城西迅速打开突破口,部队奋力攻城。攻入城内的部队逐街逐巷,与顽敌激战。
面对新四军凌厉攻势,守城日军指挥官岩崎大佐终于表示愿意投降。起初,此人还固守几年前的观念,没把我军放在眼里。和八纵政治部主任韩念龙见面时,岩崎说,他只能把重武器和战略物资交给我军,轻武器则要带去南京投降。韩念龙以命令的语气说,你们只有无条件投降一条路,全体日军必须按俘虏来处理,否则接着打,直到全部消灭为止。新四军如此硬气,日军不得不屈服。
1945年12月26日,韩念龙代表新四军在高邮的公园礼堂,接受日军驻高邮司令官岩崎大佐投降。在这场被称为“抗战最后一役”的战争中,我军共毙俘日军1100多人,伪军4000多人,缴获大量火炮枪支,而我军伤亡仅600余人。
【江苏高邮,抗日战争最后一役胜利广场纪念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