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狗十三》: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李玩?

 果妈阅读 2020-07-24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30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这是果妈阅读会员投稿文章的

—第167篇—

作者:小薇

坐标:北京

上周末,一个人去看了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

这部影片被禁五年,其中也有很多原因,而我认为最大原因是太真实。

为什么叫做《狗十三》?主人公李玩刚好上初中,十三岁。正是青春花季的年龄,也是自我叛逆的阶段。整部影片以李玩的父亲送给她一只狗贯穿剧情,所以才有这个电影名字。

我在李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在李玩父亲身上看到了做父母的问题。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成为下一个李玩?在这里跟你分享3点心得。

1.父母的陪伴,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

李玩的父母离婚,她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会来看她,也时不时会给她钱来哄她。

为讨好李玩,送李玩一只小狗,他想弥补因工作忙不能在李玩身边常常陪她,他想哄李玩开心。

果然,小狗成了李玩最好的玩伴,一开始的爱因斯坦缺乏安全感,只有躺在李玩身边才能睡。李玩每天晚上在窗前吃一碗面,与他面前的风作伴,两个孤独的灵魂就这么紧紧的链接在了一起。

但小狗并不能替代父母的陪伴,当李玩考试考好了,李玩的父亲就会特别高兴,带她去她想去的地方。这完全要取决于父亲的好心情,所以李玩的学习一定要好,才能换来父亲的陪伴。

现在有太多的家庭都是这种状态。

父母去忙工作,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承担了照顾和陪伴孩子的任务。我经常看到周末在公园、商场里老人带着孩子,聊起来才知道孩子的父母不是加班就是周末想休息。

在果妈阅读社群里,我看到斜杠妈妈说到的一句话很打动我: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投奔父母,不是投奔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带?

的确,我们有身不由己,需要帮忙的时候,但是陪伴孩子左右主要的还应该是父母,一个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爱和陪伴,才能健康的成长!

2.孩子需要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影片的一开始,就是李玩不知道如何选择物理兴趣小组还是天文兴趣小组而苦恼。

但是她爸爸在老师面前,听到老师说的话,不由分说的就把兴趣小组改成了英语。

爸爸不问李玩的意见,然后还会加上一句“我这是都是为你好”。这句话真的是太熟悉了,我们也是在这种话中长大的,

是的,每一个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因为他们吃过的盐比我们走过的路还要多,不想我们走弯路。但是,作为一个孩子,有些事情不试过又怎会知道?

兴趣班毕竟是孩子自己去上,而不是父母。父母一旦把自己的意愿和希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替孩子做主,那么想必他也不会上的顺心和有效果。

李玩的爱因斯坦丢了之后,李玩疯了似的到处去找,爷爷怕李玩感冒,给她拿来外套,却被李玩不小心推倒,弄伤了脚。李玩只是看看,又去找狗,爷爷伤心的说:“你的爷爷奶奶还不如一只狗。”

是的,在我看来,李玩对爷爷摔倒后的冷漠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首先,爱因斯坦是爷爷带到菜市场不小心弄丢的,我想李玩也不会怪年纪大的爷爷。但是,在爱因斯坦丢了之后,全家人没有一个人跟着李玩去找狗。

他们认为那只是一只狗,奶奶也经常说那是畜生,没有人理解她,就连家里唯一一个还能理解她的表姐,在李玩后妈拿另一只一模一样的狗回家,在奶奶的使眼色下,她也要李玩承认那只就是爱因斯坦,尽管她知道那不是。

最终,李玩还是妥协了,她要适应大人的世界,即使她知道那是不对的,面对大人的谎言,她只能接受。

3.家暴,会给孩子带来巨大创伤

影片最经典的一段,演员演得特别真实,李玩被迫承认后妈拿回来那只狗是爱因斯坦这件事之后,为发泄自己的情绪,她去喝酒,回家很晚,从没有出过门的奶奶去找她,差点出事儿。

李玩爸爸气急了,不仅把李玩的手弄流血,还打了她、踹了她。其实,我很理解爸爸的内心,他生怕李玩因为这件事闹出人命,也怕李玩这个正值青春期的花季少女出事,所以他才会疯狂的对李玩施暴。

最让我心疼的是李玩被打之后在浴室里那个撕心裂肺的哭泣。

我想,从此之后,李玩把自己的心锁住了。爸爸有一点还算让我欣赏,就是之后向李玩道了歉。

但是他始终没有发现李玩手上的伤,始终没有跟李玩交流一下内心的想法。李玩只是默默的听着,就这么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离开了,剩下的还是李玩自己孤独和受伤的内心。

4.父母给予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李玩爸爸是爱李玩的,他知道李玩喜欢天文,几次想带李玩去看天文展览。

第一次因为记错时间错过了,这个李玩可以欣然接受。但是第二次,却是因为要陪着爸爸去应酬,去喝酒。她几次催促爸爸时间要过了,但是爸爸却碍于面子,一直要李玩等。最后还说了一句“人的事还研究不明白呢,还研究天上的咧”。

李玩的心情低落到低谷,后来,她终于一个人跑出去,却仍旧没有赶上,那种失望到极点的心情,真的让人好心疼。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吧。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答应我们一件事,然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兑现他们的承诺,我们哭我们闹,还要被他们说我们不懂事一类的话,而当我们做了父母,兴许也在重复上演着这种故事。

我现在给自己的要求就是要不就不答应,要是答应了孩子就一定要实现。你做不到的时候跟孩子解释,他会理解。但是一旦你答应却不兑现的话,不仅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也是一种不好的示范。

育儿先育己,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说话要算数。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话,还怎么要求孩子呢?

5.为人父母,我们需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影片中有两个情节:

1、上课时,飞进教室一只蝙蝠,影响大家上课,老师一下子就把蝙蝠拍死,然后很冷漠的扔到窗外,继续上课。

2、李玩的弟弟用脚踢狗,用棍子吓狗,后来被狗咬了,后妈气的让爸爸把狗送到狗肉店。

看到李玩苦苦哀求爸爸不要把狗送到狗肉店,只要不是狗肉店,哪里都可以的时候。我哭了,我们这么对待一个生命,是有多么残忍和悲哀!

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向孩子传达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我们需要怎么对待生活中的小生命?

当两岁多的弟弟踢狗、打狗,没有人制止,也没有人说他。爸爸还笑着说还打狗呢。当狗为了保护自己,作出正常的反抗时,却要被送到狗肉店。

难怪,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孩子虐待小动物的新闻,我相信他们也是看到成人对待小动物的态度,在模仿。

影片的最后,李玩终于“长大”了,终于如爸爸所愿“懂事”了,而她也终究活不出自己,会把自己隐藏的很深。

在她被保送考上高中的庆功宴上,她吃下叔叔特意给她点的那道红烧狗肉,她看到爱因斯坦,心里却想幸好它刚才没有扑过来,然后一个人躲起来伤心的哭。

这些场景、这些情节都好熟悉,似乎我们就是这么长大的。

从一个纯真的少年,慢慢成长为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成为让家长“省心”的孩子,我们觉得这就是一个正常的成长轨迹啊,却发现其实我们活丢了自己。

影片结尾,李玩看着在冰场学滑冰的两岁的弟弟,也在重复着李玩的成长经历。

为人父母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反思,我们的孩子如何才不会成为下一个李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