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果果从5岁开始玩电子游戏,现在咋样了? | 果妈育儿手记

 果妈阅读 2020-07-24

公众号回复“书单

获取54个妈妈主题阅读书单

这半年以来,果果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悠长“假期”,在家上网课,自己做作业。

面对着长期宅在家的这个客观条件,他也不可避免地会比平日多接触电子产品,无论是电视、iPad,还是游戏机,疫情宅在家的这个现实,都给他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去玩电子游戏。

对于电子游戏这件事情,我的态度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有条件的允许。

因为我对于电子游戏这件事,不会堵、不会禁,因为我知道讳疾忌医,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所以,果果从5岁就开始接触到了电子产品,那现在7岁的他怎样了呢?会沉迷游戏吗?家中我们会跟他因为游戏产生冲突吗?他能自己管理好游戏时间吗?

今天的文章就来和你来聊聊电子游戏这个话题。

01
电子游戏是洪水猛兽吗?

201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指出:

76.3%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90%以上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使业余时间更愉快,约70%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带来幸福生活的能量。

孩子想玩游戏,其实是他们正常的心理需求。

在BBC地平线系列纪录片《电子游戏真的有害吗》中,西蒙尼·库恩博士做过一个实验。

她随机将48名志愿者分成2组,一组安排玩超级马里奥64,另一组什么都没玩。

库恩博士发现,玩超级马里奥64那组志愿者,大脑中有3个区域的活动增加了。

而这3个区域的活动,被神经系统科学家称为大脑的可塑性。

简单来说,玩家通过玩电子游戏,大脑可塑性增强了。

库恩博士还提到,电子游戏除了可以锻炼人的反应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练习人们的导航能力。

从这个数据能看到,电子游戏除了能给玩家带来快感,它还有不少潜在的好处,比如说大脑的可塑性、锻炼反应能力、导航能力。

《游戏改变世界》的作者:游戏设计师简·麦格尼格尔,从不掩饰自己对电子游戏的执着倡导,她认为:

人们通过玩游戏可以广泛开发四个有用的特质——动力感、强化的社交能力、投入感和意义感,这四个超级影响力能把人塑造为“被赋能又心存希望的个体”。

由此可见,我们真的不用对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在现代的时代,我们更应该看到电子游戏的全面性。

02
在电子游戏上,我们到底焦虑什么

虽然说,玩电子游戏有好处,但是大多数的家长对于电子游戏是痛恨的态度。

一是,因为游戏霸占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成绩;

二是,一些暴力、色情的游戏充斥在网络世界,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误引导;

三是,长时间地玩电子游戏,会导致孩子沉迷游戏,陷入网瘾,不能自拔……

再加上,玩电子游戏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所以,大多数的家长对于电子游戏都是两个字儿:禁止,干脆不让你接触到,这样就不会造成危害。

但其实,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游戏方式进行社会交往和认识世界,像我们小时候,孩子们聚在一起就会玩跳皮筋儿、跳房子、捉迷藏、丢手绢……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产品与孩子童年产生了最大的交集,而且也是孩子社交的手段,尤其是男孩子的社交手段。

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孩子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电子产品。

也可以说,如今的孩子如果不会玩电子游戏,和同龄小朋友之间就缺少了社交的渠道,在某种时刻,会玩游戏的孩子,更加能融入团体。

可是,看到这里,你或许会想,果妈,虽然这么说,但我还是不敢,我担心,一旦进入电子游戏的世界,我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他沉迷游戏可不是一件好事儿。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

在没有电子游戏的时代,孩子就能自律地选择去学习,去读书吗?也总会有一些东西看上去侵扰了孩子的正常发展,歌舞厅、台球厅、网吧,都在不同的社会阶段,扮演过类似的角色。

从某种层面上看,这些外界产生负面影响的东西不断更替,所以,我们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话就会发现,其实本质上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电子游戏,而是在教育模式、亲子关系、家庭氛围上。

关于这一点,在心理学者叶壮老师的新书《边游戏,边成长》中也有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要简单地说,就是因为电子游戏导致孩子不爱学习,而是要去思考我们究竟该如何管理电子游戏。

03
我的管理之道:跟孩子一起同频共游

果果在5岁的时候,幼儿园开始使用ipad学习自然拼读,还给孩子们配备了家中使用的客户端,于是他逐渐地接触一些游戏类的益智产品,比如说都都数学、悟空拼音、悟空识字。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10后一代,他们天生对于电子产品就通晓如何使用。

我也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果果接触到了贪吃蛇、汤姆猫跑酷,我和他爸爸都不怎么打游戏,可是他天生对于游戏就特别擅长,能看到他的反应能力在游戏中表现特别好。

就这样,我们家中开始探讨游戏的时间设定,双方协商好什么时间可以玩,玩多长时间,虽然偶尔也会闹些小情绪,但是总体上他还是很遵守约定的,因为他知道,规则就是规则,如果一直遵守规则,就能一直有游戏可以玩。

在疫情期间,我专门购置了游戏机,跟他在家里玩起了“分手厨房(煮糊了)”的游戏,我俩团队配合,分工合作,学会统筹,当我们用集体的智慧通关之后,他兴奋地说和妈妈一起玩简直太棒了。

我们还用游戏机一起随着音乐跳舞,玩体感游戏,弥补宅在家运动不足的问题。

这段时间,游戏反而成了增进我们亲子关系的粘合剂,我跟他一起商议该如何分配做饭的方式才能够打通关,有时候,到了约定好的时间,还是果果主动提醒我要关闭游戏了。

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有趣的游戏会把我们的杯子蓄满,也会把孩子的杯子蓄满。

在我和果果玩游戏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其实当我懂得选择优质的游戏,跟孩子一起制定好游戏的规则后,电子游戏确实不是洪水猛兽,我自己也很享受其中。

当我看到果果和其他小朋友说自己玩马里奥赛车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那羡慕的眼神,那意思是,你家咋还有游戏机的感觉。

另外,我们在游戏管理上一定要明确一点,游戏是可以带来心流的,这也是孩子为什么会喜欢游戏的原因,当然大人也会喜欢,所以我们才担心沉迷。

那这个问题怎么预防呢?

有调查显示:在沉迷网络倾向偏高的未成年学生中,有将近50%的人认为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失败者。

所以,如果你要想管理好电子游戏,就要做一个懂生活的父母。

我们在生活中要商量和安排好全家一起的娱乐时间,全家可以一起玩桌游,一起看书,一起运动,一起唱歌,一起手工,一起画画,要给孩子创造各种各样的快乐,这才是能让孩子抵抗诱惑的终极免疫力。

很多家长说孩子一直看电视、玩游戏,只会批评,可是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刷抖音、逛淘宝、追剧、打游戏,如果你在家里除了让孩子去学习,没有高质量的陪伴,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对他而言,生活就是空虚的,他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到慰藉,自然对游戏无法自拔。

育儿先育己,你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简单地说,就是放下手机,坐到地板上,有时仅仅是与孩子一起玩点什么,并时不时轻松愉快地互看一眼,就能预防或解决很多问题。

因为我始终坚信,如果孩子有自己想做的事情,能找到快乐的事情有很多,他是不会沉迷于其中的某一个带来快乐的事物不能自拔的。

就拿现在来说,果果有时都想不起来玩电子游戏,因为他知道,他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等着他去探索,如果他想玩,也不用偷偷摸摸,他可以光明正大地玩,还可以带着我这个不懂游戏的妈一起在游戏世界里探索。

我相信,在电子游戏的选择上,我会和他一起面对,筛选出符合我们价值观真正好的游戏,这样我就能让孩子在离开家独自生活后,不会担心他的选择。

因为我笃信: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培养服从的能力,而是培养孩子自己具有良好的判断力。

最后,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心理学者叶壮的新书《边游戏,边成长》即将全新上市,很荣幸我被邀请和叶壮老师一起做一次直播访谈,聊聊我们能从游戏中学到什么。


扫码预约7月15日直播

参与直播还有惊喜彩蛋,欢迎扫码海报提前订阅直播间,7月15日(周三)19:00-20:30,我和叶壮老师在直播间等你哦!

-作者-

果妈李璇:果妈阅读创始人&CEO,知名育儿讲书达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正面管教家长认证讲师、欧盟认证蒙台梭利中级教师、平和式教养法课程认证讲师、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认证高阶讲师、家长帮高效阅读训练营课程讲师。还曾经受邀到中国太平,中国平安、索尼电子,还有各大高校学校、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开展讲座,前后在50余座城市举办了200多场讲座。新浪微博@果妈李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