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杀敌无数,论打仗几千年没人超过他,为何最终却会被皇帝赐死?

 无风起念 2020-07-25

春秋战国时期,烽火四起,中原各诸侯国分裂割据,自立为王,不断挑起战火,通过土地掠夺来扩张领土,尤其是战国后期,战事渐趋频繁。战争,可谓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

在军旗林立的战争中,秦国为其中佼佼者,商鞅带领的一系列变法改革使这个小国迅速茁壮,为其后来吞并小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秦国征战六国一统天下的军事扩张史中,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是“白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秦军的顶梁柱,直接奠定了秦国统一华夏的辉煌战绩。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军功制,为白起这一类一介草民打开了封官加爵的绿道。刚开始,白起应征加入军队,只是一个三万分之一的普通士兵。靠着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白起一步一步爬上了统帅千军万马的统领将军之位。他的战马踏上过70余处土地,所到之处逢战必胜,所向披靡,作为一名将军,他的功绩没有一点瑕疵,被誉称为军事奇才,毫无异议,论打仗,说他天下无敌也不为过。

白起一生杀敌无数,仿佛这匹黑马生来就该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一回,白起率领秦军攻陷赵国,赵国全部军队共计40万兵力全体投降。可出人意料的是,白起却一声令下把所有降卒赶尽杀绝,片甲不留。

据历史统计,当时赵国全国上下的全部人口尚不超过350万,白起这一出,使得赵国军队几乎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失去主力男丁的赵国,从此在夹缝中奄奄一息。后世又有专家研究得出,战国时期死于战争的人口大约在200万左右,可被白起坑杀的人口已经超过100万这个胆颤心惊的数字。这些一个个让人触目惊心的数字,散发着真正寒气,隔着数千年的时光迎面而来,许是现在才明白,何以白起又被称为“人屠”。

可见,白起一直秉持着“不留后患”的战术策略,哪怕敌军诚心投降,也要赶尽杀绝,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百分之一,以此达到彻底消灭敌人威胁的目的。这个帮助他百战百胜的策略尽管完美,却也波及无辜群众,不少百姓也连带遭殃。毕竟,杀死战俘总是有悖人伦,而历史的主流也不总是征战。

后来,白起与秦昭王渐渐不和,加上不少眼红白起的小人在君王背后说了不少风凉话,秦王一怒之下,便直接一道圣旨把白起赐死在战场上。

白起就这样成为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