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成王败寇?看看刘邦和项羽死后,两人墓地情况对比就知道了

 无风起念 2020-07-25

众所周知,在中华文化中成语的使用尤为经典,而每个凝练简洁的成语并非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古人长期的社会实践与文学应用中总结的,换言之,这些丰富多样的成语背后都有典故。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成王败寇”及其背后的故事。

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以及他们死后的陵墓比较向我们生动地演绎了“成王败寇”的深刻含义,比教科书上签字印刷的生硬文字更具有现实意义。

公元前206年八月,楚汉之争爆发,以西楚霸王项羽为首与以汉王刘邦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为争夺政权而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将近四年。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以西楚霸王战败,自刎乌江告终。自此,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所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事实是,败寇的烙印并没有因为项羽亡命而消逝,待刘邦逝世后,人们方见成王与败寇之差,岂止千里,仅从二人墓地建设上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刘邦之墓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他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以布衣提三尺有天下”的皇帝,在位期间政绩斐然,死后被葬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的长陵。由于此处地势起伏,地形以山地为主,故此刘邦之墓——长陵整体看起来也带有着“山”的恢宏与大气,加之刘邦之后人曾人为地修葺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陵远望气势雄伟,有着与陵墓主人身份地位相匹配的无上尊贵。长陵南临长安未央宫,北倚九山,黄河支流泾渭二水从陵区穿流而过,此处可谓占据了得天独厚的风水位置。

陵园内的构造设计也独具匠心别具一格。长陵布局整体是一个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的长方形。陵园的主体是刘邦之墓的墓室,除此之外,周边还坐落着许多大小不一的陪葬墓,墓室设计比刘邦之墓略逊色一级,但这些大大小小的陪葬墓组合在一起甚是恢宏,陪葬的多为名门望族、王侯将相,如萧何、曹参、张耳、田蚡、周勃父子等。

西楚霸王项羽之墓

话说当年项羽自刎乌江后,遗体被汉军抢夺肢解,刘邦感念项羽之才,遂主持将其头颅葬于谷城,即今日的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与长陵相比,项羽墓就显得简陋了许多。当地人把项羽墓成为“霸王坟”,可“霸王坟”至今仅存一座低矮的坟冢和一块残碑,经历几个世纪的风雨洗礼,碑上有些字迹已脱落。

刘邦与项羽的陵墓对比将“成王败寇”这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但难免为项羽的英雄过往感到惋惜,而当地也制定了关于“霸王墓”的初步修缮方案,相信不久,霸王墓也会以崭新的姿态傲立于历史长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