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清末状元,被翻译忽悠,错将2.8万平方公里土地送给它国

 无风起念 2020-07-25

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奔涌而来,近代时期许多国家纷纷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崛起与现代化进步,但世界各国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有的国家在崛起的额浪潮中国力不断增强,对比之下,一些固步自封的国家因缺乏远见而深陷贫穷与落后的泥淖,比如离我们最近的例子——晚清。

近代社中国社会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真理”——弱国无外交。这并非意味着弱国没有外交官终止一系列外交活动,而是在外交中弱国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往往是属于吃力不讨好反被倒打一耙的那一方。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的外交事业建设。早在秦初,朝廷就设立了“外交官”一职,官属九卿,到了汉初官职更名“典客”,景帝又更名“大行令”,到了武帝刘彻统治时期,外交官又改名“大鸿胪”……明末清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民族陷入了更深的政治危机中,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后,清朝开始设立“外交官”,又称为“总督通商大臣、公使”。

清朝有这么一位外交官,不仅给外国人撑腰,还轻易将中国的部分领土拱手让人。他是清末的外交家洪钧,谈起洪钧,此人可谓一身本事,就可惜了满腹经纶却不懂变通。洪钧祖辈经商,生活富裕,后逐渐家道中落,父亲劝其弃文从商,但年纪轻轻的洪钧坚定拒绝了父亲的要求,对于学业更加用功,十八岁就成为了秀才,两年后又中举人。1868年,洪钧一鼓作气考上了状元,仕出翰林,平步青云。43岁升迁官至驻四国外交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状元外交官。

1887年,洪钧作为一名外交官奉命出使德国,刚刚抵达异国土地,洪钧就听闻朝鲜使臣到访俄国,由于当时朝鲜和大清是友好邻国关系,洪钧担心俄国在此时挑拨离间为难朝鲜,做出对大清朝廷不利之事,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带着使团赶往俄国。由于初到俄国,人生地不熟,出行诸多不便,于是洪钧买来了一张俄国地图,地图到手,洪钧如获至宝——地图绘制十分详细精美,大到俄国国界,小到河流街道,恰好当时中俄双方关于边界问题一直争执不下,洪钧火速请了一位翻译,把地图译成中文版本的寄回国内并大量印刷出版发行。

这本是好事一件,可谁知洪钧请来的翻译也是个半桶水,硬生生地把中国帕米尔地区(2.85万km²,新疆南部)划到了俄国。而俄国人知道此事后自然是暗自窃喜,利用中国人对地理知识的缺乏,赖着那片“被翻译”出去的土地不肯归还。清朝知道了事情真相时也为时已晚。尽管后来通过了几度谈判才说服俄国要回领地,但洪钧无法忘怀自身的过错,在悔恨中抑郁过世。

参考文献:《科举人物:洪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