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忠良之后全家被杀,他侥幸逃脱后却残害忠良,如今名字成骂人的话

 无风起念 2020-07-25

一般而言,名臣之后都会因为家庭氛围不错而获得良好的教育,品行良好,倘若生活遇到变故的话,更是会努力奋斗,争取重获荣光。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个名臣之后,此人家中曾经遭到了变故,全家被杀,幸好他逃过一劫,并且依靠自己的努力翻身了。但是谁也没有写想到的是,此人后来却成为了残害忠良之人,将自己的痛苦附加给了别人,并因此成为了世人唾弃的对象,他便是伯嚭。

伯嚭是楚国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父亲伯郄宛,是楚王左尹,皆有贤良之名。但是后来,因为朝政上的权力斗争,他的父亲被楚国令尹(国相)囊瓦(子常)所杀,并诛连全族。伯嚭在这场变故之中逃了出来,并逃到了吴国,在伍子胥的引荐下成为了吴国的大臣。

伯嚭是个很会说话的人,也帮助夫差解决了一些问题,因此获得了夫差的喜爱,最终官至宰辅,与伍子胥、孙武等人一同成为了吴国的支柱。但是,倘若说到品行的话,伯嚭却并非是个高尚之人,此人担任吴国太宰之时,便因为贪财好色而放弃自己的原则。

后来,当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的时候,吴王将越王围困在了会稽山,吴国的胜利指日可待。越王看到此情此景,为了国家的百姓,他放弃了自己的尊严,派遣使者求和。此时的吴王和伍子胥并不愿意接受。越王走投无路之下,便将眼光瞄准了伯嚭。

伯嚭接受了越王送来的钱财和美女,自然是需要为其办事的,于是他到吴王的面前,用各种理由最终说服了吴王放过越王。就这样,越王逃过一劫,为越国灭了吴国埋下了隐患。

有了第一次便有第二次,伯嚭后来多次因为自己的利益出卖国家的机密,并且给了夫差很多不好的建议,害死了自己的好友伍子胥。越王打了败仗之后,内心自然是不服气的,因此便韬光养晦,最终等到了时机,带领大军杀入吴国皇宫,杀死了夫差。失去了国家之后,伯嚭自然也毫无用处了,因此便被越王一同杀了,其罪行自然是一目了然的。

伯嚭在年轻之时,家中遭遇了大祸,他本该知道,国家之中倘若存在奸臣的话,便会给很多人带来灾难。刚开始的时候,他确实也好好工作了,但是后来的他,却在权力和钱财的诱惑下失去了本心,并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他的结局,是罪有应得。

在今天的中国江浙一带,“伯嚭”则成了一个骂人的词。 比如作为春秋时期吴国核心区域的苏州、无锡地区便将恶人、奸佞之徒称呼为“伯嚭”的说法。在金华话中“伯嚭”指善吹牛、爱说空话的人。宁波话中“伯嚭”指花言巧语、夸夸其谈、好说假话骗取私利的人。由此可见,伯嚭可谓是“流芳千古”啊!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