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率领文武大臣向龙椅磕头,刘伯温不仅不磕,还一脚将它踢翻

 无风起念 2020-07-25

元朝末年,天灾不断,朝廷无道,底层百姓基本无法维持生计。在饥寒交迫之中,很多人失去了性命,还有一些人则成为了流民。在这些人中便包括了朱元璋,此人也是个可怜之人,家中很多人都饿死了,而他为了生计,曾经当作和尚,也曾经要过饭。后来,天下起义不断之时,朱元璋才看到了发展的机会,走上了反抗元朝的道路,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其实,朱元璋也并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他最开始的目标并不是完成统一大业,而是割据一方,成为诸侯,获得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当朱元璋在打仗的过程中听说了一个名为韩林儿的人之时,他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韩林儿是个有背景之人,他是宋徽宗的九世孙,并且凭借自己的能力在乱世之中获得了他人的支持,成为了“大宋”的皇帝。朱元璋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便承认韩林儿的皇帝之位,并主动称臣。后来,韩林儿因为战败,被人赶出了汴梁。但是朱元璋对此并不知情,因此还将其当作是皇帝。

不仅如此,在《明史·刘基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初, 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这个记载的理解如下:

当朱元璋势力逐渐变大之后,他的手下们便开始说服他称王。朱元璋听了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于是便自立为“吴王”。但是在称王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事情,并且让刘伯温特别不高兴。

此时的朱元璋虽然自己称王了,但是却对韩林儿依旧十分尊敬,甚至还想要为他设置了一个御座。刘伯温知道,这是朱元璋没有野心的一种表现。为了断了朱元璋对他人的臣服之心,刘伯温直接走到了御座后面,将龙椅一把踢翻,然后对着朱元璋说道:“牧竖耳,奉之何为?

朱元璋看到了刘伯温的做法,有些许的恍惚,但是聪明的他,想了一会便知道刘伯温的用意,于是便开始和众人讨论起了征讨陈友谅之事。

此事过后,刘伯温认为应该彻底和朱元璋谈一谈大业了,于是便向其进言“天命”之事,最终成功说服朱元璋争夺天下。果不其然,在朱元璋阵营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了大明王朝。

参考资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