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眼中的月色有多美?唐代才女的这首诗,开篇10字便惊艳了世人

 无风起念 2020-07-25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早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女子只能够成为男子的附属品,过着相夫教子的生活。而这样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就断送了有能力的女子的才华。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即使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也有一些女子,用她们的能力震撼的后世的我们,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的经典作品,比如唐代女诗人薛涛便是如此。

薛涛,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女诗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与母亲定居于成都,二人相依为命,生活非常窘困,16岁时颇有姿色,通音律,善诗文,迫于生计而沦为乐妓。

薛涛容貌美丽,天资聪颖,八九岁的时候便能作诗,并且精通音乐,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为“蜀中四大才女”,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九十几首经典的作品。而在这些作品之中,就包括了下面的这首《月》。

《月》
唐代 薛涛
魄依钩样小, 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 人间几处看?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
不管是微微细影还是满月团栾,人世间又有哪儿的人在凝望呢?

自古以来,月亮,在世人的眼中一直是写作的重点对象。人们总能够从这颗离我们最近的星球中,找到不一样的感触。有的人,纯粹是欣赏月亮的美丽,而有的人,则是借着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其中有思念之情,也有悲伤之情。

而对于薛涛而言,她显然是后者,而这样的情感,从诗句中,可以体会的淋漓尽致。在诗的前两句,我们看到了月亮的形态。弯月在天上悬挂着,仿佛是钩子一般,但是人们都知道,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变圆,仿佛成为了一个团扇。之后作者话锋一转,从月亮引申到了人的身上。月亮的阴晴圆缺,是世间不变的定律,但是人世之间,又有多少人在细细欣赏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