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建立后,陈友谅的后人去哪了?朱元璋:在水中生活,不得上岸

 无风起念 2020-07-25

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乃是世间常态,在交战的过程中,或许两方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但是当结局已定之时,失败者将成为案板上的鱼肉,随意为对手所处置,比如陈友谅便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就连他的后人,都因此而遭殃。

朱元璋和陈友谅都是元末民初农民起义的重要人物,都是因为元朝压迫而奋起反抗之人,也都是有能力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

朱元璋,我们都知道,他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后来遇到自然灾害,家中没有吃的了,还剃发出家,四出流浪,靠化缘为生,25岁还是一贫如洗,也没有家室,直到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才逐步翻身。

而陈友谅则不同,他虽然也出身底层,但家庭条件也不算太差,小时候还是有条件读书的,史书记载他”少时好学,略通文义,姿貌丰伟,膂力过人,优于武艺“,20来岁的时候,还在元朝当官,担任沔阳总管府的“狱吏”。

相对于朱元璋而言,陈友谅的生活要好上不少,因此陈友谅从决定反抗起,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成为了长江以南的第一农民势力。而在这个时候,张士诚和朱元璋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并不能够算得上是和他势均力敌的对手。

陈友谅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将南方统一了,因此朱元璋和张士诚是他所必须战斗的对象。朱元璋也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陈友谅一定会来进攻自己,于是便用了计谋将陈友谅骗到了南京,并收走了对方的战利品。吃了一次亏之后的陈友谅势力大减,无奈之下只能够逃亡湖北,而朱元璋便是在这个时候将安徽的重镇收入囊中的。

陈友谅对这件事情自然是不高兴的,因此不久之后便开始用自己的所有财富进行反击,他选择了进攻南昌,从而为攻打南京做准备。但是可惜的是,陈友谅的计划不大好,南昌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同时也由于朱元璋一方的南昌守将能力实在太强,因此陈友谅消耗了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拿下,最终让朱元璋有了支援的机会,双方并因此而展开了一场大战。

陈友谅的船非常之大,刚开始有着很好的优势,但是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风向的改变让朱元璋有了火攻的机会,将陈友谅的船只都烧了。失去了倚仗的陈友谅自然落败了,无奈之下只能够选择投降。

然而,朱元璋并不打算放过陈友谅,他继续进攻并将其给射杀了,而陈友谅占领的所有地盘也成为了朱元璋的囊中之物。最为无奈的是,朱元璋大概对陈友谅是非常不喜欢的,因此此战过后,朱元璋还下了命令,不允许陈友谅的后人们上岸一步,他们一辈子都只能够在湖中生活, 与今天的疍民(“疍”,拼音:dàn)有些类似,只是不知道他们是否为疍民的祖先。

或许朱元璋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因为怨恨,而是因为忌惮,他害怕这些人上岸之后开始布局,开始反攻,最终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便选择了这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我们看来,陈友谅的后人还是挺可怜的,你们说是不是呢?

参考资料:《明史》、《大越史记全书》、《明太祖实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