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从中国六朝时期探索党姓渊源

 新父母在线 2020-07-25

二、从中国六朝时期探索党姓渊源

经过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建立起了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废除了原流传下来的地方分封制,废诸候,立郡县,实行单一的郡县制,县下又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

秦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别婚姻,氏别贵贱”,秦以后姓氏合而为一,据文献资料估计,当时全国的人口约为一千多万。

秦王朝仅15年,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共享国407年,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汉朝主要民族是以华夏族为主体民族,是汉朝的臣民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民族,原在汉朝区域内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都并入汉朝版图,只要是属于汉朝管辖区域以内的人都属于汉族,这也就是后来的汉民族和华夏民族的由来,汉朝是中国历史最强盛之一的时代,汉族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我国历史上的“姓氏合一”始于战国,最终完成于西汉,西汉中期以后,姓氏的发展就日趋稳定了。随着人物称呼的固定化(即姓氏+),继承的固定化(子承父姓),姓氏的定型,极少再有新的姓氏产生。在西汉前期,我国人口出现了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倍数级增长期,从初期的1500万左右到中期的5000多万(公元2年西汉的户数为1235.6490万,口数为5767.1401万《汉书》记载)。人口的急剧增长,这使得我们今天在探讨某些姓氏为何会繁衍成为大姓时,几乎都可以在汉代找到其线索。

汉朝拥有400多年的辉煌历史,对我国的历史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到西汉末年,烽火遍地。到东汉时期,中原连年战乱,为躲避战火,中原人口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人口锐减。

公元220年东汉政权正式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始。这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时期。公元280年,西晋正式统一中国,三国时代就此结束。晋朝是冲突又融合的时代,其永嘉年间,西晋王朝开始分崩瓦解,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趁虚而入,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分裂格局,其后的东晋,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王导传》)

晋朝(公元266年-公元420年),享国154年,在中国历史上的进程中,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其分为西晋和东晋两个时期,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

六朝”,是三国至隋统一前后三百馀年的历史时期亦统称,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思想活跃、学派蜂起的时代,继秦朝创建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央集权、汉朝的大统一使汉族从此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晋朝汉族进一步形成和固定。这是汉族阔步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使汉末年战乱里濒于毁灭的汉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六朝”是承先启后、继汉开唐的重要转化时期,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均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姓氏文化和世系成员更加巩固和明朗,“六朝”是姓氏文化的一处聚焦点,是公元前后,姓氏文化千年历史发展过后的一个节点。

从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229年至589年),中国历史上群雄纷争、南北对峙的时代,南京第一次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三百余年期间,南京一直是汉族封建王朝中心,统治着中国的半壁江山。中国南方地区,先后有孙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6个汉族政权在今南京建都,史学称“六朝”,其疆域北达江淮,南至交广,西抵巴蜀,东临沧海。

“六朝”时代的北方战争频繁,社会遭受严重破坏,长江以南则是一片远离战争的乐土。流离失所的士族和大批北方汉族南迁,给南方增加了许多劳动力,还带来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为南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创立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六朝”时期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思想潮流各领域皆取得辉煌成就,天文、历法、数学、医药、化学、地图绘制等等,其水平往往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行列,从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有重要共献,以当时南京的建康城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同时期的西方古罗马文化同样被认为是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六朝”开创了中华文明新的历史纪元。

六朝时期,北方汉人大量南迁集结,汉人各姓氏在此汇聚,被称为“侨人”。东晋立国后,政府用原来北方的地名在南方设立许多侨州、侨郡、侨县,“侨州至十数,侨郡至百,侨县至数百。”在南京建康城设立的侨郡和侨县就有二十多个,如侨立怀德县专门用以安置随司马睿从山东琅邪迁移的千多户南渡人口,其中大族就有百多户。“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拨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隋书·食货志》)。

当局为了管理,推行了“土断”,从而可反应在行政建制上之严格、户籍登记制之完善,这对查阅“六朝”和研究姓氏溯源,很有代表性。“土断”是东晋、南朝时期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分的政策。主要内容是划定州、郡、县的实际领域,居民不分侨旧,都遵循属地化原则,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在政府登记备案后,才能享有一定权利,承担一定责任的臣民也受所在地政府的政令,以便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进行管理和征收赋税,故称“土断”。土断的实施使政府增加了收入和兵源,也加速了南方人民和迁入的北方人民的融合。“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庶有旋反之期,故许其挟注本郡。自尔渐久,人安其业,丘垄坟柏,皆已成行,虽无本邦之名,而有安土之实。今宜正其封疆,以土断人户,明考课之科,修闾伍之法”(《晋书·范宁传》)。

经查阅,从有关“六朝”时期的历史文献,从户籍登记到备案,从大户族群到名人百姓,从古墓挖掘出土的实物记载,在“六朝”时期,没有出现“黨”姓。

由此,我们可以解读,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除了原分封立国和诸候制度,以及公族大夫封地、邑之后,一直到唐朝中期,约有千年历史阶段其经历了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秦朝;延续了400年汉族社会习俗逐渐形成的汉朝;汉族完全登上历史舞台的晋朝;拥有汉文化辉煌成就的“六朝”等,以汉人为主体的政治中心和控制区域,没有“黨”姓存在。

从历史文献查阅,在唐朝前也有“黨”姓个案的记载,如:党耐虎(早期古文献中也称‘瓽’和‘唐朝改‘党’,唐《元和姓慕·三十七荡》“本出西羌。姚秦将军党耐虎,自云夏后氏之後,代居羌豪。~,子孙居同州。”),同州,今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姚秦”是后秦的别称(384-417年),是中国十六国时期羌族贵族姚苌建立的政权建都北地(今陕西耀县东南),次年(385年)擒杀苻坚,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苌称帝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国号秦,史称后秦。)那么,我们把”姓起源的触角,投向汉人控制的边沿地区与少数民族在征伐和融合区域里,看看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未完待续

党氏家族报——汇天下党氏,报家族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