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篱村夫丨灯火阑珊看《沉沦》

 金秋文学 2020-07-25

灯火阑珊看《沉沦》

作者:东篱村夫

海陵老缪:你好!大作已经读过一遍,有些感想,在此和先生说说。

打工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怀着对改变命运的幻想,离开贫寒的乡村,进入城市,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城市打工。在家乡那些不明情况的人看来,她们去了一个个美妙的充满浪漫色彩的地方捞金,能捞多少不论,境遇一定都是童话般美好。然而真实的情形,却是十分的艰辛甚至是凄凉。

本人,读到过一些关于打工妹的生活纪实式文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还是一个江苏姑娘,写过一本自传,讲述她的打工生活。这位姑娘聪明好学,遗憾的是家贫失学,只能外出打工。在打工生涯中,她备尝艰辛屈辱和恐惧。她酷爱文学,边打工边写作,后来,几乎是奇迹般地,进入了《知音》杂志社,成为那里的一名编辑。她的这本自传,我读过后,送给了福建的一个姑娘,有希望她借以励志的意思。

还读过陕西作家高建群写陕北打工妹群体的文章,以及报道打工妹苦苦挣扎追求幸福的一些纪实作品,基调都透出苍凉。

据我所知,世界上,第一个写打工妹小说的,是美国人德莱赛。他的《嘉莉妹妹》,想必给很多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本书,讲农村姑娘嘉莉,离开贫寒村庄,到芝加哥投靠艰辛生活的姐姐,开始了为命运的挣扎。后来,她先后失身于一个推销员和一个酒店经理。酒店经理深深迷恋嘉莉,为之抛妻别子,私奔到远方,坐吃山空,沦落到贫困之中。嘉继续开始她的挣扎,机缘巧合之下,她成了著名歌星与演员,身份骤升,与她有个关联的推销员,只能远远看她,而前酒店经理,在极度贫困中,饥寒交迫而死去。

也许,是因为读《嘉莉妹妹》在先,读先生的《沉沦》,难免要作一番比较。

我们读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西方作家的一些作品,总能引起心灵的共鸣。比如,读《高老头》中伏脱冷对拉斯蒂涅说的那番话,相信,会让无数中国底层青年激动。还有《红与黑》中于连的奋斗,几乎也能牵动目下无数中华青年的心,何也?读者能在书中,隐约看到自己的影子。

《沉沦》这部作品,如先生所说,意在展示时下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及这种差距下,弱者(具体为打工妹)的悲剧。我认为,先生的这个目的,已经通过书中的叙事达到。

先生在写作之初,就决意要写一部原汁原味的中国打工妹小说。通过阅读,我认为先生也确实如愿地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

在今天中国文学不景气的情况下,这部作品,其实是很难得的。

本人痴迷文学,但至今没有写出像样作品。聊可宽慰的是,本人自以为:本人不是一个好作者,但是一个不错的读者。这么多年来,读书近两千本,所以,读到一部作品,也敢说一句“观千剑而后知器”。

《沉沦》这部作品,其意义,正在于是一部打工妹小说。打工妹题材,是目前国内罕有写手涉及,而又非常值得涉及的一个题材。

《沉沦》这个小说,不能算很完美,但我要说,与当年路遥的一些小说相比,它并不逊色。

恕在下直言,如果说,《嘉莉妹妹》有值得先生借鉴的话,那么,《沉沦》这部小说,一是可以在农村贫寒方面多一些渲染,二是对人物心理方面多一些拓展,三是对主人公的生活感受多一些笔墨。

一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想法。

                2018319

文/东篱村夫

编辑/王孝付

《金秋文学》微刊征稿启事(最新版)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