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窗听雨丨捡豆儿

 金秋文学 2020-07-25

捡豆儿

作者:隔窗听雨

灾年里经历过很多事情,总有一些事情沉淀在记忆里,像捡豆的这件事,本就属于平常,可它却烙印在心里。也许是白天、也许是夜里,也许是阴雨连绵、也许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它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就好似在昨天……

早晨,喝过两碗稀糊糊,我们姐四个就出发了。今天是礼拜天,三姐四姐不上学,带着我们去捡豆,她俩拿着面袋子,我和五姐各拿一个小布兜,三姐身上比我们多了一个挎包,里面是四个窝头、两瓶水,这是我们一天的干粮。看过本人相关灾年的文章,都知道我们姊妹五个,今天为啥少了一个?因为妹妹太小,怕她走不了太远的路。

出潘屯堡子后街,来到一委铁路住宅区,从高大的水楼子旁边走过去,前面不远就是一处无人看管的铁路道口。这里是“长大铁路干线,”从灵山穿境而过,我们习惯叫它“中长路。”

中长路两组铁轨,分上下行,每组两条铁道闪着亮光延伸向远方,这里就是我们捡豆子的地方。站在路基旁,我一脸茫然,眼前除了路基上的石头,还有黑黑的枕木,旁边顺着路基是不太平坦的道路,豆子在哪呀?

正当我狐疑之际,三姐说:“我们从这向北捡,捡到首山再折回来,一定要注意火车,多加小心。”

我们向北,朝着首山的方向,也就是在右侧的铁道上,是迎着火车开来的方向。三姐四姐低头哈腰,两只眼睛盯着道线两边,我和五姐走在铁轨中间,仔细收寻豆子在哪里。

三姐四姐蹲在路基边,扒拉着石块,没看见捡到豆子了。我和五姐越过她们,在前面仍然没有发现豆子,我俩使劲哈腰,几乎把脸要贴到铁道上,也没有看到豆子的踪影。

我俩跑到相邻的铁路线,眼前还是无数块小石头,正在寻找之际听得三姐招呼:“过来,那边没有!”

“为啥?”五姐问。三姐回答:“那边是下行线。”

“下行咋了?”边问我们边折了回来。

“这条铁路是长春至大连的,”四姐开始给我们解释,“粮食是从吉林、黑龙江那边运过来的,到大连港装船。火车从北面往南面开,走的是这边道线。”

灾荒是全国性的,国家从粮食产区调拨粮食,发往各个城市,调控缓解各地区的灾情,尽量把灾害缩到最小。这些事和我们小孩子没什么关系,当下最关心的是豆子在哪?

看着一望无际的铁路,几乎没有人影,心想:这铁路上要是有豆子?早就有人来捡了,现在人都要饿疯了,有这好事还能一个人没有?

“姐,我怎么瞧不见豆子?”我问。

“姐,你们听谁说的,哪有豆子?竟瞎扯!”五姐倒出我的疑问。

“头两天爸爸下班,在铁路边上捡了半饭盒呢!那天我们吃的煮黄豆就是。”三姐回答。

“你俩哈腰在路基上慢慢找。”四姐说。

我俩照做,没一会累得不行,直起身往前望望,只见前面是碎石铺开的路基、黑油浸过的枕木,整齐均匀的排列着,一眼忘不到头。回头看看,已经超过三姐四姐十多米,看见她们在路基坡上还翻动着石头块。我俩也蹲在路基上,认真、再认真的往下面看,终于在石头缝里发现一粒豆子,我欣喜得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就差蹦起来。

可算见到豆子影了,捡到第一颗豆子高兴得不得了。这下得到门了,细心的在碎石缝里寻找,紧接着第二颗、第三颗,一直到记不清数量。这里不单有豆子,还有苞米粒,是粮食我们都要,一粒一粒的被捡到布兜里。

豆子圆溜溜的,有时轻轻一碰会滚到石块下面去,所以要翻动石头,不顺利时,它会一直往下蹿,好像故意在和我们捉迷藏。捡到一粒豆子,有时要颇费一番功夫。

正捡到兴头上,三姐喊:“快,都下来,火车要来了……”

抬头向北看看,没有火车,只是东王庄村旁的高道横跨在中长路上。

“下来,下来,一会火车就过来了。”四姐也在招呼。

再抬眼看时,桥洞口北面有一个黑东西闯过来。真有火车过来了,我们都撤下来,躲到路基旁的小路边沿,看着火车钻过桥洞子,喷着黑烟,像只疯牛似的冲过来。

火车经过,像一条巨龙,带着风、卷着土,轰隆隆的咆哮。我们把双手捂在耳朵上,转过身,感觉大地都在颤动,浑身都跟着颤抖。

火车过后,我们又跑上路基,重新捡拾一粒粒豆子。虽然和想向的不一样,并不是满地豆子,但“稀了巴登”的毕竟还是可以捡得到。

我们不停的挪动脚步,朝着桥洞子方向。中长路上火车很多,差不多二十分钟就能过来一趟,加上对向过来的火车,就感觉一会一趟,没有消停时候。有的火车过来两边喷着白气,“呜呜”的高叫着,吓得我们躲出好远。大概两个多小时,我们上去、下来,来回折腾,慢慢接近桥洞子边上,捡豆虽不算什么体力活,低头弯腰也挺累的慌。

姐姐招呼我们过来歇歇,我们集中到沟沿边上,初春的阳光挺好,气候微冷,忙乎得热了还挺舒服。来时光顾着捡东西,不知不觉走了这么远,现在朝两边望望,杨树还未发芽,柳树也未泛青,沟沿上的枯草根,刚刚有点绿的迹象,否则还是一味冬天的景象。

再细看时,杨树下一溜乱坟岗子,从桥洞子延伸至来时的方向,不尽让人有一些毛孔悚然。三姐从挎包里掏出瓶子,从我开始依次轮流喝水,没歇多一会,我便央求姐姐们一起离开这里,实际是看着一处处坟头有些害怕。

准备钻过桥洞子,忽然发现高道向阳的石壁下坐着两个人,我们好奇的停下脚步,那是一老一小,衣衫褴褛,女孩倚在老妇怀里,应该是在睡觉。此景一看就知道是逃荒的,当下各地都闹饥荒,逃荒要饭的时有出现,已经是时空见惯了。

本来正欲离开,五姐说了句:“不会死那了吧?”这一下让我们所有人心里往下一沉。不知道是好奇心、还是同情心,我们的脚步转向了她们的方向。

来到近前,才看清她们身体坐在一个没有水桶粗的被褥卷上,老人手里握着掉了漆的茶缸子,小女孩靠在老人身上闭着眼睛,看样子应该是祖孙关系。

“喂、喂……”

三姐轻声呼唤,老人没有反应,还是五姐胆大,用手碰了老人一下。老人睁开眼睛,怔怔的看了我们半天才开口说话,她们是外地人,说啥我一句也没听懂。小女孩醒了,习惯性给我们作揖,并伸出手来,这时我才明白,她是在向我们乞讨要东西。

五姐抓了一把黄豆递到小女孩手里,她即刻往嘴里塞,接着嚼起来。灾年里,我们也曾饥饿,可从来也没有生吃过粮食,看来真的是饿急眼了。

每人给他们抓了一把豆子,她们对我们千恩万谢,小女孩那眼神像刀子一样剜在我的心上,看年龄她应该比妹妹还小,觉得她们太可怜。走上路基,我的心里似乎有一些不忍,不由自主的低下头。毕竟我们已是自顾不暇,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去救助他人。

转过桥洞的石壁,三姐停下了脚步,我们围在一起。她打开挎包,拿出两个窝头,看看我们又看看窝头,目光里带着犹豫。我们谁也没说话,四姐点点头,五姐点点头,我也点点头。那一刻好像有一点神圣,三姐末了回去,我们紧随其后。

三姐把两个窝头放在老人手里,掏出一瓶水给她,并用手指着我们来时的方向:“奶奶,你一会带着孩子顺着铁路边往前走,过道口不远有一个票房子(火车站),你在那里可以避风雨,或许还能讨到一些东西。”

我们再次离开,身后传来一阵话语,还是听不明白,我不由得回过头去,只见祖孙两人跪在地上正向着我们磕头。我的心瞬间酸酸的,不敢再看一眼,急忙转回头来。

我们沿着路基继续向前捡豆,谁也没有再多言语,心情都很沉重。说不定哪一天灾情继续严重,我们也会像她们一样,随着妈妈远离故乡出门乞讨?

中午,我们姊妹四个分吃两个窝头,三姐四姐各吃一少半,我和五姐吃了多一些的那半。水没够喝,三姐在路边水沟里装了满满一瓶,我们四个轮流着喝解渴。

太阳西斜的时候,我们姊妹一起回家,多半天里,我们四个人共捡得五斤多豆子,里面还掺杂着苞米粒。我捡的最少,其次是五姐,总的来说这也是不小的收获。

需要把豆子和苞米粒分开,当然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早年跟父母下酱挑过豆子,还是放上炕桌,一头高、一头矮,东西往上一倒,豆子滚进盆里,苞米粒留在桌子上,十分钟都没用上,一切问题全部解决。

晚饭的时候,姐姐们把当天的事情对妈妈讲了,妈妈夸赞我们善良,给予赞许。同时也深深叹息,对那祖孙两人的境遇,即同情又牵挂。

晚饭后,妈妈心里多了一桩事情,她把给爸爸留下的两块饼子拿出一块,还有熬汤留下的半个萝卜切成块,用擀面杖擀了一把盐面,把这些东西归拢在一块交给三姐。我知道,这些东西是给那祖孙俩的,按照白天三姐的指引,她们此刻应该在票房子里面。

天色微暗,三姐牵着我的手,直奔灵山火车站。路程并不远,七八分钟时间就到票房子,满怀兴奋的推开车站的棕色大门,里面空空如也,了无一人。顿时,像有一盆冷水泼在我们身上。

三姐不甘心,围着火车站找了好几圈,直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才扫兴的、极不情愿的往回走。在路上有行人经过,她要多看上几眼,一路上还不断的回头张望。

没有见到那一老一小,我的心有些失落,心里在猜:她们是来过这里又走了呢,还是压根就没来过?那个可怜的小妹妹今夜在何处安身……?

这一切,在那一刻起,一直延续至今,在我心里永远是个谜。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小妹妹生吃豆子的情景,还有那剜心的眼神,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存在。凭着记忆,感觉她们应该是山东人,小妹妹现在若是活着,也该接近六十岁,当年她是否跟随奶奶又回到了家乡?

得知《金秋文学》上了百度、趣头条,特意赶写这篇文章,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或许在众多读者当中就有当年的那个小妹妹,只需要知道她现在安好幸福,我的心也就落地了。 

文/隔窗听雨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隔窗听雨,实名:单乃久,74届知青,辽宁鞍山人,一个职业摄影师,无法扑捉流去的时光,在回忆中追逐过往,用键盘敲击出远去生活,让每一个片段温暖心间。品味平淡的日子,召唤远去的流年。

《金秋文学》微信公众号(微刊)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因所刊发的内容优质,2018年7月16日正式应邀入驻自媒体《趣头条》平台,2018年9月18日又应邀入驻百度旗下百家号,凡在《金秋文学》平台刊发的作品均有可能同步到《趣头条》和百家号平台。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评论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