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宜业丨桃花朵朵开

 金秋文学 2020-07-25

桃花朵朵开

作者:徐宜业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我很早就会唱了,但是要说喜欢的话,我还是喜欢阿牛唱的《桃花朵朵开》:“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儿时张马队的那片桃园。

《礼记》称桃为五果之首。“园有桃,其实之淆”,早在公元前十世纪的《诗经》中就有写桃了。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述公元一世纪,印度就从中国引种桃树了。

在时间长河里,以花命名的月份极少,可桃花却有。相传春秋时楚国息侯,在一场政变中被楚文王杀死。楚文王贪图息侯夫人美色,想要强娶她。可息侯夫人不屈淫威,殉情而死。息侯夫人殉情之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人们感念息侯夫人的坚贞,就立祠祭拜她,称她为桃花神,把农历三月称为桃月。

    我小时候,金圩村叫红旗大队,红旗大队与孙庄大队相邻。张马队属于孙庄大队,南徐庄属于红旗大队,两个生产队挨在一起。那时,张马队紧挨南徐庄队场的二三十亩地,都栽桃树,四周栽遍枸橘树,围城一个大园子。枸橘树长着密密麻麻的针子,尖尖的,硬硬的,只要粘到人的身上,就会撕破衣服,刺破皮肤。枸橘树构筑起桃园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这些桃树大多一人多高,挨挨挤挤的,高高矮矮的。桃枝奇形怪状的,或虬曲盘旋,或细长柔软,或粗短茁壮……树皮一律淡紫色。每年夏天,桃树枝繁叶茂,结满了桃子。收获时,社员们树上树下摘着桃子。他们把桃子一筐一筐地挑到队场上,然后用牛车拉到街上卖。

    人民公社时期,各队的大田地都种庄稼,各家的小园地也都种庄稼,很少用来栽桃树的。因而桃子成了稀罕东西,这片桃园自然成了附近几个大队孩子的“众矢之的”。桃园平时不需要人看管的,人们可以自由出进;只有桃子成熟的时候,队长才安排人来看。平时我们在桃园里藏蒙蒙、走工程、挑猪菜……“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偌大的桃园被我们“开创”出一条条小道。桃园成了我们的乐园。

      惊蛰之后,淡紫色的树干光亮起来,一根根柔软的枝条上,鼓起了红点。接着,红点越来越大,变成了一颗颗小红豆,露着红嘴圈儿。这就是桃树的花蕾吧。花蕾渐渐长大,花瓣儿犹如小鸡破壳一般,纷纷打开瓣儿。满树的花骨朵,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 

慢慢地,花瓣越来越大,颜色由紫红,变成粉红,变得红中带白,白中透粉。此时,我无法准确表达出颜色,即使高明的画家也很难画得准确。

“桃花开、燕子来,准备谷种下田畈”、“杏花败、桃花开,梨花出来当奶奶”、“桃树开花,地里种瓜。”队长们带着社员种着瓜,点着豆。那满园的桃花开着,庄子上的一棵棵柳树,叶子密密麻麻的,枝条长长地垂下来。“桃红柳绿”大概就是指的这个时候。

自然界中开花的植物倒是不少,可受宠的还是桃花。“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文人墨客就爱赏桃花、写桃花。陶渊明还给后人“创造”出一个“世外桃源”。

毋庸置疑,桃花是美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桃花美得如美女,美女俊得像桃花。因而,有些好事者把桃花与美女拉扯到一起,把良好异性感情称作"桃花运",把不良异性感情称作桃花劫、桃花煞。其实人的情感跟桃花有什么关系,真的好笑。

“人面桃花”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唐代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这天,他独自城南踏青,见一所院落,四周桃花环抱。适逢口渴,他就叩门讨水。不—会儿,一个美丽姑娘端水给他喝。崔护顿生爱慕之心。第二年清明,崔护再次拜访这家院落时,却见桃花依旧,而大门紧锁,后得知那姑娘已经病逝了。崔护怅然若失,立即在大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杨贵妃和唐明皇的爱情故事,可谓浪漫。据说他们俩都喜爱桃花,禁苑中种植上千株桃花。每到桃花盛开时,他们会于桃园,唐明皇摘桃花枝插在杨贵妃头上,"此花最能助娇态"。美人们为了让自己容貌美丽、青春永驻,常用桃花做头饰,用桃花洗面,用桃花洗澡。

   《红楼梦》说,林黛玉也喜欢桃树,不然她怎么会写了这样一首《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黄花瘦……”不知林黛玉此时心境怎样,可宝玉看了泪流满面。

   “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这时的桃花用成千上万来形容显然是不恰当的,因为桃园里的桃花是不可计数的。正是这不可计数的桃花创造出了这满园春色。“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妖”,适逢春雨蒙蒙,滋润着朵朵桃花,那真宛若仙境。

我们这些小孩子,置身于花海中,已经感受不到它的美了。小丫头把桃花串成花环挂在胸前,小小子把花瓣揪碎,放进破瓦盆里“扮饭吃”,大家玩得有滋有味。我摘一朵花,放在嘴里吹,仿佛在吹小喇叭。二狗掐两朵花插在三丫的辫子上,引得大家前俯后仰的笑。三丫被二狗这一出格的举动,羞得满脸通红。后来,有好长时间,小伙伴们都喊三丫是二狗的媳妇。 

桃树是个“数世同堂”的大家庭,大家互相映衬,互相包容。在同一棵桃树上,有的在鼓着苞,有的打着骨朵,有的展开两三片瓣儿,有的含苞待放,半藏半露的,有的瓣儿全展开了……真是其乐融融。我不喜欢“野店桃花红粉姿”,那样太热烈了,太张扬了;我不喜欢“桃花乱落如红雨”,那样太伤感了,太冷酷了;我独喜欢“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那有一种少女的羞涩、温情。

“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这是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里的一句;“桃花红,杏花落,朵朵落在我窗前,奴家妹子苦黄连……”这是民间小调里的一段。我原以为桃花都是红的,描写桃花时我只想到“粉红、深红、浅紫”等词语。后来我才知道桃花除了红色的,还有白色、绿色、绛紫的。后来我又听说有的桃树同一棵树上能开不同颜色的花,甚至同一朵花也有两种不同的颜色,一半白的一半红的。这弄得我头都晕了。哎呀,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

桃花开了,花瓣完全展开,露出一丝丝嫩黄的花蕊,散发出醉人的芳香。成百上千的蜜蜂嗡嗡地闹,五彩的蝴蝶也飞来飞去。过不了几天,桃花就谢了,枝头残留着几片微红的花瓣。再过几天,就是那几朵花瓣也落了,嫩黄的叶子在不知不觉中长了出来。“桃花落地,豆子落泥”,这时队里的黄豆早已种上了,有的苗儿已经出土了。

三月是桃月,桃花大多是三月开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四月才开。可有一年暮秋,我去成子湖边闲玩,发现一个蹊跷事:成子湖边有棵桃树正开着花,一朵、两朵……红通通的,如同红胭脂,在秋阳下闪烁。时令都十一月份了,桃树还开花?我惊讶,我茫然,我不知道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我想咨询生物专家,后来没有成行。

     那年成子湖边桃树十一月开花,是我多年来一直解不开的迷惑。夸父逐日,最后“弃其杖,化为邓林”;“羿射九日,死于桃焙”。《山海经》也不是说:“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种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蛮奶奶说的“桃树是带有仙气的”这句话。此时,我的思绪有点迷乱,我的情感受到了诱惑。

 “立大桃人……以御凶”,桃木能“御凶”,可见桃树有神力,有法力。《礼记》上有桃木扫除不祥的说法,《左传》上有桃木造弓,消灾避祸的记载。战国时民间就有用桃木制偶人立于门侧,来“御凶”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新桃”、“旧符”,就是用桃木来“御凶”的。宋朝时,我国有了春节贴“桃符”的习俗。到了明初,朱元璋下令将“桃符”改用红纸写的“春联”。

现在,故乡还有人用桃木来“御凶”的。聋大娘在世时,经常在枕下放块桃木;狗子小儿媳妇每次带小孩走娘家时,总是掰一根桃枝,插在孩子衣服上;栓子死去的老父亲在时经常唠叨:"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刽子手’",叫栓柱不要在院子里栽桃树。他说,桃花、桃枝是血红的,容易招惹妖魔鬼怪。不过,如今相信桃木能够“御凶”的人越来越少了。

桃花谢了,桃叶长出来。不久,桃叶间生出绿豆大小的绿“疙瘩”,桃树开始结果了。慢慢,绿“疙瘩”越来越大,由绿豆大到黄豆大,到鹌鹑蛋大,到鸡蛋大,青青的、硬硬的。

到了夏天,经夏阳照它十天半月,桃子长到小拳头大小,它的外表由浅绿变成浅红,桃体上面的绒毛渐渐少了,桃子的尖子红了起来。

     到了七月,桃子“满面红光”了,润泽晶莹。它的周身红扑扑的,像姑娘的脸扑上了粉,涂上了胭脂,又像醉汉的脸。

没熟的桃子是淡黄色的,削开皮可看见白白的果肉,如果轻轻咬上一口,又苦又酸。快熟的桃子是一半黄的一半红的,这时的果肉是淡黄色,如果你吃了一口,已脱离了苦涩,有甜津津的味儿。熟透了的桃子果肉饱满,汁水丰盈,如果你咬了一口,果肉果汁一股脑吞进嘴里,咽进肚里,你真是通身甜透了。这时你的疲劳、饥渴一扫而光。

小时候,栽桃树人很少,我们乡下孩子是很难吃到桃的。买没有钱,家里又没有,要想吃,那只能偷了。

桃园平时没有人看,到桃子成熟时,队里就安排人看了。月光皎皎的深夜,看园的老头睡着了,我和小伙伴们拿着镰刀、石刀,踏着月光,结队去张马队桃园偷桃子。走近桃园,我们首先找地方打洞,一般洞打在远离看园庵子的地方。我们找准地方,迅速下手,拿石刀轻轻砍断枸橘树根、树枝,用镰刀割掉枸橘树针子,打开一条通道。我们进园时,把砍下的树枝放在一边,出来时,再用枸橘树枝把洞遮盖起来,不让看园老头知道,便于下次再偷。我们悄悄地走,悄悄揪桃。桃园大,桃树多,我们偷了好几回桃子,看园老头都没有发现。我们偷了不少桃子,解了大家的馋瘾。

有一次,我们又去偷桃了,这时大家的警戒心里都放松下来,忘乎所以起来,好像大家不是偷桃,而是揪自家院子里的桃。黑蛋一边揪桃,一边大声讲话,栓子竟然哼起小调来。

这下可惊动了看园的老头。老头看到有人偷桃,拿起粪勺就撵。小伙伴们非常灵活,都从桃树上蹿下来,拱进洞里逃了。可我笨手笨脚的,慌乱着从树上摔了下来。我看伙伴们都跑了,只剩下我一人。我睡在地上大声地哭。

撵走了偷桃的孩子,看园的老头走到我的跟前,伸出手,把我拉了起来。他轻声慢语地问:“孩子,人家都跑了,你怎么不跑啊?”

“我,我——”我吓得说不出话。看园老头没有说我,他从树上揪了好多桃子,装满了我的口袋。他摸了摸我的头,亲切地说:“孩子,以后不要再偷桃子了,摔下来多危险啊。你如果想吃桃子就来桃园,我揪给你吃。”此时,我不再哭了,破啼为笑,向老人点了点头,离开了桃园。

那夜以后,小伙伴又去偷了几次桃子,可我没有跟他们去,我也没有去向看园老人要过桃子。

偷桃子回来的第二天早上,我一口气吃光了所有的桃子。“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那次,我桃子吃多了,结果肚子吃坏了,一气疼了好几天。

不知什么朝代,人们称桃子为“仙桃”的。《汉武帝内传》记载:西王母每年三月三都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她都用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桃招待各路神仙。《西游记》中孙悟空没吃到西王母的仙桃,大闹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可他吃桃子时毛手毛脚,把蟠桃丢到了人间。这样桃子才在人间生根发芽,传了下来。《庆元县志》中有个传说:“黄十公,下管黄岰人。宋时樵于仙桃山,见二叟对弈,取其余桃啖之,遂不知饥渴。”

神仙吃了桃子长生不老,凡人吃了桃子延年益寿。古时老人做寿时,人们送桃子祝寿,美其名曰“寿桃”,有时没有桃子就送幅“寿星捧桃”图,表达祝福之意。

在众多祝寿故事中,要数“孙膑献桃”有意思了。据说,孙膑跟鬼谷子学习兵法,十二年都没回家一次。这年五月初五是孙膑母亲八十岁生日,孙膑师傅送给孙膑一个桃子,孙膑又把这个桃子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母亲。母亲吃完了孙膑送的桃子,立刻变得年轻漂亮。从此以后,人们给老人做寿,都用寿桃作为礼物。如果没有寿桃,就用小红馒头来代替。小馒头做成桃形,顶端捏成桃尖,染成红色,上笼蒸熟。送桃祝寿,表达晚辈对老人浓浓的爱意。

我喜欢吃桃子,可家里没有桃树 ,买桃、要桃那不是长久的法子。我突发奇想,能不能自己动手种呢?有一天,我把吃过的桃核埋在菜园南边的空地里。皇天不负有心人,第二年春天,菜园南边果然冒出一棵小桃苗来,小拇指高。从此,我每天放学为它培土浇水。可是过几天,小桃树死了。我望着枯萎的小桃树,心里有点受伤了。这时,父亲走了过来说:“望什么,小桃树被你浇水浇死了。二子,干什么事情,单靠热情是不行的,你的爱葬送了小桃树的生命。”我怅然若失地点了点头。此后,我再也没有种过桃树。 

    到了盛夏,桃子熟了,社员们揪完了树上的桃子,只剩下绿绿的叶子;到了深秋,桃树的叶子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到了隆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光秃秃的树干镀上了一层银;到了来年春天,这桃园又将是满园的桃花。

    我又想起《桃花朵朵开》里的歌词:“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桃花朵朵开……” 

文/徐宜业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徐宜业,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1985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镇首届名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结题,有一百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