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

 东海若水斋 2020-07-25

清涧县古名宽州,位于黄河陕晋峡谷西岸,榆林东南部与延安交界处及无定河黄河交汇处。地处东经109°55′27"~110°38′50",北纬36°57′30"~37°25′,是扼守延安、关中之要地。东西长95千米,南北宽55千米。

包西铁路210国道穿境西而过,渭清公路、210国道交汇于县城。清涧县是中国红枣之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享誉全国的“红枣之乡”、“道情之乡”、“石板之乡”、“粉条之乡”。

【三秦文学】清涧河

陕西学习平台2020-07-23
订阅
作者: 王馨

我出生在一个名叫清涧的小县城,县城的城墙外环绕着一条清澈的河流。说它清澈,绝不是说它具有一般意义上的透明的水质,而是说它是一条一眼望去有着蓝莹莹的光泽的河流,因为它的河床是整块的光滑的蓝色的石头。

这种石头是清涧最著名的特产,属于一种页岩,可以整块整块揭起来作为建筑或生活用石材。那首流传甚广的陕北民谣是这样说的:“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在清涧,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这样用整块石板支起来的石桌石床。在夏季,白天,一家人围坐一起吃饭;晚上,铺块凉席躺着纳凉,看星星;闲暇时,中央支根扁担,就是乒乓球桌,所以一般清涧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打乒乓球。

当然,清涧城的人也多半会游泳,因为门口有一条蓝色河床的河流。这条河古称秀延河,从明朝开始就直接叫清涧河了。清涧河发源于清涧西北面的邻县子长,流经清涧,在清涧西南的延川县注入黄河,全长只有168公里。清涧人唤它“大河”,是因为清涧还有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这条河在县城的南门口汇入清涧河,两条河在城内呈T字形分布,把一个本来就小小的县城隔成几块。这条支流更绢细一些,所以被称作“小河”。

两条河里都长着茂盛的水藻,长长的,柔柔的,随着波光粼粼的流水飘动,像绿色的绸子,像女人们的长发。水藻里藏着各种各样小小的水生物,只要用手轻轻一拨,便会有受惊的小蝌蚪小青蛙游出来。

小蝌蚪是孩子们的小玩意儿。清涧河里没有鱼,清浅的河里到处都是摆着小尾巴的蝌蚪。我们在河边开挖一条小水渠,把水引到几米外的河滩,再圈起一个小水坝,捉很多蝌蚪放进去养着玩。或者在玻璃瓶里养几条放在家里,看着它们慢慢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而小尾巴则从长到短直至完全消失,终于有一天,小蝌蚪变成了不只会游泳还会跳远的青蛙。很多孩子还能辨别出不同种类的蝌蚪。

那时候孩子们的玩具不在商店里,而是要自己去寻找去制造的。河里还有一样可以玩的宝贝,就是那些光滑的五颜六色的卵石。每个孩子都会去捡漂亮的石头,颜色亮丽的,形状特别的,有各种花纹和图案的,捡回来浸在水盆里,比比看哪一枚更漂亮。许多被暂时视为宝贝而收藏起来的石头,经常会被新的更漂亮的石头淘汰,但毕竟会有一些经过无数次的筛选而最终留下来。节假日里,那些从外地回来的亲戚,也会跟着小孩子到河里捡几枚石头带走,说是要点缀鱼缸或盆景。

小城的街上,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小水房,每个小水房都有一个专门放水的人,大家都在水房前排队挑水。冬天,没有取暖设备的水房温度太低,水管被冻住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到河里挑水吃。河面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大家就想办法凿开一个比水桶直径略大的圆形的冰窟窿,用扁担的铁钩子勾着水桶,从冰窟窿里打水。

而在不远处,孩子们正三三两两地比赛滑冰车。冰车是父母帮着动手做的,一个一尺见方的小木筏,下面嵌着两根平行的钢锯条以减轻前进时与冰面的摩擦力,这是北方孩子最普及的一种冰上运动。小孩子或坐或蹲在冰车上,双手各握着一根铁锥,只需在冰面一点,就可以飞速地向前滑行。也有年长一些的,穿着冰鞋,弓着腰,背着手,那优美的滑翔姿态像是掠过冰面的鸟儿。有一年冬天,这条河上还举办过一场地区级的冰球赛,热闹的场景至今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关于这条河,还有一个古老的风俗:五月端午节的清晨,每个人都要到河里汲水洗脸,而且,在洗脸之前绝不可开口讲话。所以,这一天早上,虽然家家户户厨房的大锅里都是煮了一个晚上的粽子,粽叶的清香已经弥漫了整个小城,但没有人先去尝一个解馋,年轻的挑着桶,年少的提着壶,男女老少都拎着洗脸巾,一个个神情严肃地往河边赶。有早早就洗过了脸的,已经一手挟着从河对岸采来的艾蒿,一手提着水回来了,便要逗正往河边走的人说话。那赶着去洗脸的人紧紧抿着嘴巴,像不认识对方似的,埋着头快步走了。常有已经洗过脸的小孩子,专门守在路边等着招逗小伙伴说话。在端午节的大清早,看着一个个硬憋着不言不语甚至也不敢笑的大人小孩,觉得煞是有趣。等洗了脸,采了艾,然后,粽子端出来了,一家人才大声说笑起来。

开春后,树枝才泛青,河水刚不冰手,就有人到河里洗衣服了。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不论午后还是傍晚,河里除了流水的叮咚声,就是女人们的欢笑声了。孩子们放学回来了,问母亲在哪儿?听到的回答总是“去河里洗衣服了”。偶尔也会发洪水,人们就等着,相互问询:“河开了吗?”最多不过三五天,河水就清了。也有人等不到河开,就端着脸盆提着篮子到小河里洗衣服了。

好像是专为沿河人家而来的,清涧河的河床,一截宽一截窄。宽处河水清浅,卵石裸露,方便浣衣;窄处河水深幽,河底平坦,适宜游泳。

在河床宽的地方,水流缓缓,水底铺满了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卵石,随便找块光滑的大石头坐下,再找块平整的薄石片当搓衣板,就可以洗衣服了。如果怕正午的太阳太毒,就去早一点,占一个阴凉的位置。要知道,清涧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是一条从岩石上流过的河流,她日复一日温柔地凿开了坚硬的岩石,下切到深深的河床。于是,两岸青青的岩石半包着河水,形成天然的屏障,可以遮阳。坐在阴凉的石岸下,赤脚浸在水里,河水痒痒地缠绕着小腿,真是一件惬意的事。夏天里,有些女人天天都要寻几件衣裳去河里洗,或者是想跟邻居姐妹拉家常,或者是在家里生了闲气,到河里洗洗头发,吹吹凉风,想想心事,散散心。

如果是傍晚去,天色暗了,河上凉快了,河里人少了,很恬静。听着流水和卵石击打出叮叮咚咚琴声一般的乐曲,还有偶尔的蛙鸣,真是美妙。在有月光的晚上,一个女人伏在河边洗衣,不时抬起一只纤细的手,拢拢散在额前的头发,河水和卵石都在那里闪闪烁烁,像是一河的宝石,那不是画,而是一首诗。

几十米的浅滩过去,又是一段较窄的河床,齐胸深的水,坚实的青石河底,像是天然的游泳池。一般是母亲在那边洗衣服,孩子在这边耍水,过一会儿,那边就有人喊一声,这边也有孩子应一声,喊的人放心了,继续在青石板上搓洗着。

女孩子长到五六岁就会自己去河里洗小件的衣物了。我记得刚开始洗衣服时,是在祖母或母亲的身旁,找一块小的光滑的石头坐下来,打很多的肥皂,狠劲洗自己的小手帕。再后来就搜罗了家人的内衣袜子,端着小脸盆,借着洗衣的缘由,跟着小姐妹去深处耍水。谁也没有泳衣,都穿着随身的小背心短裤。小姑娘站在石岸上,就像站在跳台上,捏着鼻子,“咚”一声扑进水里,像条鱼一样滑滑溜溜地游开了。

清涧方言把游泳叫“打澡戏”,蛙泳被叫作“钻石岸”,仰泳则是“打背水”。邻居或同学里有很多身手好的,样样都会。我因为体质差,运动方面总是落在小伙伴的后面,但都会一点儿。如果打比赛,还可以做个替补的角色。

常常是女孩们在这边玩,男孩们在几十米开外的另一个深水处玩,互相能看得到,但不会认出人来。

那时候已经懂得怕羞,从水里出来是要换干衣服的,那隐蔽的凹进去的石岸,就是我们的更衣室,即便距河岸十来米就是大路,大路上人来人往,躲在石岸下的小姑娘也是绝对安全的,一边换衣裳一边还在叽叽喳喳地争吵。

耍水也不是小孩儿的特权。到了晚上,累了一天的大人们歇息了下来,他们坐在院子的石床上一边乘凉一边聊天。女人们会互相问询着:咱们也去河里洗洗?男人们便抢着应:那我们也去,你们在上游,我们在下游,给你们照个怕,壮个胆。于是出门喊一声,街坊邻居男男女女十几二十个就相约着一起下河里了。

一般上到中学的女孩儿,就不会大白天耍水了,只有在晚上的时候,跟着母亲或姑姑婶婶到河里撒撒野。晚上耍水也是特别有趣的。在夜晚的河水里,皮肤特别白净的女人,会比白天更耀眼,大家会戏称这是一个“二百五”的大灯泡,照得满河亮。正当她们互相打趣的时候,一辆汽车开着大灯从岸边公路上驶了过来,河里一下子明晃晃的,女人们顿时尖叫着一齐钻到了水下……

写到这里,我禁不住一边笑着,一边流出了眼泪。我的清涧河啊,遥远的清涧河,现在即便我年年夏天回去,也见不到记忆中的清涧河的情景了。据说现在清涧河已经不能洗衣了,自然更不能喝不能游泳了。关于它的许多美丽的记忆,也许只能存留在我们这一茬人以及前辈人的心里了。

 


来源:清涧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