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悟《论语》专栏 | 0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上期链接(点击阅读):

04:巧言令色,鲜矣仁!

 05:谨而信

06:民无信不立

07:无友不如己者

08:过则勿惮改

【相子诗语】

认识黎千驹教授源于学校举行的一场国学讲座。他是讲座的主角。

他的讲座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讲座前不需要我们去强调会场纪律,他一走上台,大家自然就安静了。眼光都集中了他的身上,好像他身上有磁石,那些思想的碎片都在向他飞奔。他开始讲话,会场就带动了,大家跟着他一起惆怅,一起深思,一起欢笑,“乐而忘忧”,不亦乐乎。

我记得,在湖北师范大学,黎千驹教授的课常常是座无虚席,那些选修他课程的学生,有时得挤在走廊外的窗边听课。

有很多“家”的头衔落在他的头上。

他是国学家,其《论语导读》获湖北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他是训诂学家,其《训诂方法与实践》获湖南省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优秀奖;《现代训诂学导论》被纳入“华大博雅语言学系列教材”;他是说文学家,其《说文学专题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贯通古今两千年的说文学史研究领域的专著;他是模糊语言学家,其《模糊语义学导论》获湖北省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实用模糊语言学》是国内第一部公开出版的成体系的模糊语言学著作;他是修辞学家,其《现代汉语同义修辞研究》获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助,《模糊修辞学导论》建构了模糊修辞学的学科体系;他还是作家,出版了诗歌集《点滴人生》、《参人生·感时事·悟国学──黎千驹诗词集》和长篇小说《柔情似水》。

黎千驹教授退休后,不时回到湖南老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我们时常还联系着,聆听他的教诲,总是如沐春风。相子诗生活特为他开一个专栏:论语《感悟》,不是老生常谈,教授对《论语》有独到的见解,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一起来读读吧。

09: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作者:千里马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1.9章,意思是曾子说:“谨慎地办好父母的丧事,追祭先祖,百姓的道德就会归于忠厚了。”

“慎终”,是指办丧事而言,主要是指丧事能尽其哀与尽其礼,强调按照礼仪去办理丧事,寄托后人的哀思。“追远”,是指祭祀而言,主要是指祭祀能尽其诚敬与尽其礼,强调祭祀时对祖先的那份诚敬之心。这正如孔子所说:“所重:民、食、丧、祭。”(《论语·尧曰》20.1章)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重祭,所以致敬。”刘宝楠《论语正义》云:“丧以哀为之,祭以敬为之。丧祭者,所以教民反本追孝也。”也如子游所说:“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19.14章)意思是居丧达到悲哀的程度也就可以了。“慎终追远”既是儒家孝道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几千年来它凝固成了一种民俗。

一个家族,有其共同的祖先。大家通过祭祀的方式来追念祖先,来认祖归宗,从而提高家族成员的亲和力、凝聚力。一个民族,也有其共同的祖先。我们中华民族,乃炎黄子孙、尧舜苗裔。近年来一些政府组织或民间团体通过开展大规模的祭祀炎帝、黄帝、尧帝、舜帝等活动,来追思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来团结我海内外同胞,从而提高我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由此可见,“慎终追远”既可以用来表达孝子对先人追思之情,也可以用来凝聚家人、族人乃至国人之心。

然而,凡事不能太过。“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2.5章)一切都得依礼而行。如今某些先富起来的人,为先人修墓动辄数十万上百万,其心已不在于寄托哀思和诚敬,而在于摆阔和炫富。如此,民德未归厚,而奢靡之风已长。这恐怕有悖于孔子“慎终追远”的初衷吧。

作者简介:黎千驹,笔名千里马。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黄石市首届十大文化名家、中国模糊语言研究会会长、湖北师范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作家刘富道为相子诗生活题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