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欣赏 | 汪卫红:别人家的孩子

 相子诗生活 2020-07-25

 别人家的孩子 

文:汪卫红

近日读到《妈妈,我踩到泥巴了!》这篇文章,文中有一段写到:“上午去枫林九石沟藏香猪基地参观,和他年纪相仿的另一个孩子早已经是玩得满头大汗,一身尘土。他的妈妈总是哭笑不得,对我说,陈老师,还是你的儿子乖,玩了半天了,身上一点灰都没有。那个孩子早跑得七里不见烟,她的妈妈呢?在后面不紧不慢、悠闲的跟着。”这段文字中提到的“玩得满头大汗,跑得七里不见烟”的孩子,就是我家小伙子。没想到,在别人眼中,这个头疼得让我有些嫌弃的孩子,竟然也是他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读罢这篇文章,忍不住也想为我家小伙子写点文字。

说起来,今年8月已经满6周岁的他,应该是小学生了。今年9月,他也确实如我所愿被城东新区实验小学录取。在此之前,因为没有上过学前班,暑期,我为他报了珠心算和拼音的暑假班。他从未没有接触过珠心算和拼音,对于“课堂纪律”,也是毫无概念。在暑假班,他就被两位老师“投诉”过多次。上课和同桌讲话,随意下座位,注意力不集中。好在,他并不厌学,每天还是很喜欢上课。只是,因为每堂课听半节玩半节,每天辅导他的作业,几乎占用我大半时间。每天看着群里的家长发自家孩子练习的视频,我都感觉他不止是慢人家半拍,至少要慢两节课的进度。这让我很焦虑,唯恐他落后太多。然而,每天辅导做作业,为他讲解如何借位进位,讲得我口干舌燥,他却还是一脸呆萌。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依然没有太大进步。直到84日,他的阳历生日,挨了两顿骂后,第二天早上竟然早早起床,乖乖做作业,不用我催,也不用我在旁边陪着,默默地用我教他的方法记口诀。等我做好早餐过来检查,他已经做了将近三十道加减综合计算题。虽然还是有错误,但是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也许是已经满了6周岁,突然开悟,对那些绕得他一头雾水的口诀也突然理解了。之后的日子,每天回家做练习不再痛苦,我也轻松了许多。

就这样度过了两个月的暑假,满心欢喜带他走进小学校园。为了方便接送他上下学,也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前景,我在城东新区离教育城不远的莲花湖一号租下一间门面,整个9月,不是在卖桔子,就是去门店督工或买材料,直到中秋节开业,迎来新一轮的手忙脚乱。初次经商,于我很多地方都是懵懂的,又因为是新小区,入住率很低,生意也很清淡。这倒也罢了,最让我焦虑的,是每次去接他放学,班主任老师对我说的那番话。开学第一天,老师说他完全不在状态,第一节课,看到地上有只毛毛虫从他脚边爬过,他竟然下座位去捉。之后的日子,也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不做,考试睡觉交白卷。老师说的这些,我都相信。因为每天回家,辅导他的家庭作业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每天都能听到我的怒吼声。即便如此,他依然一动不动。偶尔动一动,也是被我骂得没办法,怕挨打。不记得有多少次,恨不得对他拳打脚踢,还是忍住了,只能不断告诉自己这是“亲生的”来强压心头的怒火。

915晚,他去翻姐姐的书柜,左手肘关节摔骨折。如此一来,学习自然更受影响。班主任老师说,不如让他去读学前班吧,这样下去会很吃力的。我深知老师的良苦用心,却又总想再看看。一拖再拖,在班主任老师的苦心劝说下,1015,我将他送到学前班。以为上了学前班,学习进度没那么快,压力不大,应该不会跟不上。没想到,去学前班没多久,两位老师都说他的作业完成得不好,不如班上其他孩子。我相信老师所说,因为每天回家,他还是那样懵懂,还是每天拿去的铅笔和橡皮擦,总要失踪得只剩一支铅笔,还不知道是谁的。书本也被他撕得不像个样子,还被他弄丢过两次,只得重新去买。一次放学接他回家,班主任老师拿出他的作业本,无奈又有些生气地说:“你看看他的作业,没有哪一个是按照要求完成的,左右不分,也没有写在规定的格子上……书本也乱扔,每天都有同学捡到他的书交给我……”我被老师说得抬不起头,而那个懵懂的家伙,早已跑到教室外,不肯站在我身边听老师训话。

仿佛刚刚升起的希望,再次跌入谷低。那天走出教室,我问他,老师和我说话时,为什么要跑出去,不进来听老师说话,他只是固执地摇头,不肯说话。我没有骂他,也没有提老师批评他的话。只是对他说,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否则作业就做得不好,没有100分。要爱惜自己的课本和文具,像爱惜自己的脸一样。(这些话说了可能也白说,他的脸经常像只花猫,再好看的衣服给他穿,也是穿着龙袍不像太子,好看不到三分钟。对于自己的形象,他毫不介意。)

因为第二天要带他去新一中听华师教授晓苏的讲座,回家的路上,我一口气为他买了六件衣服,里里外外全部都是新的。他很开心,我又趁机给他“洗脑”,让他只要好好学习,做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妈妈永远爱你,不仅会为他买新衣服,还会为他买喜欢的玩具。他果然听话了许多,回家主动做作业。只是第二天,在一中听讲座时,他好动又好说的本性又变本加利,惹得主办方的负责人很委婉地让我将他带出去,不要影响其他人听课,让我无地自容,只得带着他走出课堂,发誓再也不带他参加类似活动了。

前不久的枫林采风活动,我还是忍不住带他前往。虽然,他的形象依然有些邋遢,脸上还有被同学抓过的伤痕。我只想尽我有限的能力,让他接触更多优秀的人;让他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增长些见识;让他混沌未开的心智,渐渐变得明朗。

好在,他懵懂却并非愚钝。121日的晚上10点,他的第一颗乳牙光荣下岗。第二天,就听到数学老师主动对我说,乐洋这段时间的作业进步很大哦,格式也对,字也很工整。老师说这些话时,他娇羞地依偎在我身旁,喜滋滋地听老师表扬他。回到家,他翻出数学作业本,指着上面的100分和小红旗对我说,他也能“考”100分加小红旗了。次日早晨送他上学,他无比骄傲地指着墙上的光荣榜,指着他名字,告诉我那面红旗是石老师(班主任)贴上去的,表扬他有进步。放学遇到班主任老师,问他在学校的表现,班主任老师也带着欣喜的口吻说,乐洋这段时间表现还可以哦,拼音也会按照格式写,上课注意力也好了很多。他仍然满脸娇羞地站在我身边,放学路上主动告诉我,他没有弄丢书本,铅笔也没弄丢,只是橡皮擦找不到了。又无比愧疚地说:“妈妈,对不起,都怪我没保护好橡皮擦,我再也不会把它弄丢了。”

无法表达当时的心情。这大半年来,因为我的急功近利,让他的自信心承受如此多的“打击”。对于我没有让他读学前班直接读小学一事,很多朋友都说我的这种做法是拔苗助长。起初,我是不以为然的。我总想让他和他姐姐一样,让我省心又骄,时刻拿他和他姐姐比较。当然,我的心里也时刻住着“别人家的孩子”。我怕他比别的孩子落后,怕他输在起跑线。可事与愿违。我越期待,越失落。当我减少对他的期待,降低我对他的标准,放松对他的要求,他却回我以惊喜。虽然,这些惊喜在别的家长看来,只是微不足道的进步,甚至是不值一提的。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世上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哪怕是同一个爹妈生的。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更不可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家的孩子固然优秀,我的孩子自有他的优点。与其羡慕别人家的孩子,不如把目光收回,去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不吝啬对他的鼓励和肯定,也许哪一天,他的成长和进步,会带给我不一样的成就感,是不是“别人家的孩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2018-12-29)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作家刘富道为相子诗生活题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