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石窟数字化开启慢慢丝路上的新千年守护

 阿明观察 2020-07-25

看资讯更要看评论 科技独立评论号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datachina

莫高窟标志性牌楼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后也隐含着浓厚的文化基因。作为丝绸之路上闪亮的文化明星,敦煌莫高窟一直备受全球的关注。早在1987年,莫高窟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同时,莫高窟的石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在敦煌研究院的主导下,不断创新,获得了新的发展。

2017年7月6日,由希捷科技、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三方合力共同启动了“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

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落成揭牌

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开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性,同时满足游客在虚拟3D环境中的石窟艺术欣赏与体验,也可以缓解日益剧增的莫高窟石窟的参观压力。

在该项目中,希捷不仅借助自身的先进存储技术与产品给予支持,同时还带来了全面的存储解决方案,包括石窟艺术前期采集、后期图像与视频处理、虚拟漫游以及数据库存储等数字化整体解决之道。

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杨秀清表示:欢迎像希捷科技这样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参与到莫高窟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数字化的手段必将为莫高窟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415尊泥质彩塑的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带来很好的帮助。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洞窟现场工作

据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专家介绍,从2006年开始,敦煌石窟就开始了数字化的进程,不过那个时候的图片精度比较低,相对来说数据存储的容量也比较小,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不但图片精度逐年提高,同时加上现在三维数字化的应用,因此整个敦煌石窟数字化转化的数据量达到了300TB。

因为敦煌研究院主要考虑的是石窟艺术的数字化存档,整个数据存储的硬盘要求容量大、性能也需要较高,便于数字归档和调用查询,目前全部采用了希捷移动硬盘用着日常数字化转化的图片、视频拷贝;同时企业级硬盘也采用了希捷的高品质产品。

当然,数字化工作对于敦煌莫高窟这颗明珠来说,应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系统性的工程。为此,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分析指出:目前,敦煌研究员拥有近百人数字化工作的专业人员,为了更好推进莫高窟数字化工程的进程,出台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和标准。

经过长期数据采集与积累,已经形成了海量数字化资源。比如在壁画数字化方面,仅仅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宽13.6米,高3.8米,总共就采用了780张照片拼接而成。当前,不仅要对壁画实现数字化保护,同时对洞窟整体、泥质彩塑等都需要实现数字化保护。此外,还要考虑三维构建与虚拟映像的处理。

媒体朋友热情参观莫高窟数字化成果

当前,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数字化成果,包括了洞窟高精度数据采集119个,整窟图像拼接处理57个,洞窟空间结构处理113个,雕塑三维重建17身,大遗址三维重建2处,石窟虚拟漫游节目101个,对外数字化技术支撑与支持有6处。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数字化开启了敦煌莫高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扇新的大门。

需要指出的是:壁画、雕像的数字化实现,不只是合理利用数据存储等科技技术的方式,同时也是与文物修复学、化学、物理学、气象学、历史学等相关研究的融合创新。

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项目,才刚刚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希捷科技的一份力量,对整个敦煌文化的创新传承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帮助和促进作用。(阿明/文)

——阿明/分析评论——

datachina|chinastor|dostorage|artcam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