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是“贼”?是对老人的偏见吗?

 快乐QB 2020-07-25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因为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含义,所以相差一字,往往就会谬之千里。这也是许多国外朋友学习中国汉字时最苦恼的地方。

孔子,作为圣贤之师。其一言一行,被编撰为《论语》传至今天,乃是真正的圣贤书。不过,随着“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越来越少,读得也越来越囫囵吞枣,对书中的诸多句子也开始断章取义。

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为何是“贼”?是对老人的偏见吗?单看这句话,似乎牵扯到了“老人”这个群体。

后世之人多说“老而不死是贼”,两者断句不同,那么意义又差了多少?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而不死是贼”的深层含义。

该句出自《论语》,是孔子训诫一位老人时所用的言语。这位老人名叫原壤,是孔子的发小,孔子对自己的这位发小一直很照顾。

原壤母亲去世时,孔子特地过去帮忙清洗棺木。却没想到理应最悲痛的原壤,却在敲着棺木唱着歌,说那“狸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大概相当于土味情歌。

孔子听后,念其是老朋友,相识多年便没有发火,而是当场离去。之后,孔子开始从事教学工作,却没想原壤又来见孔子,二人见面时,原壤岔开双腿坐在地上,这可把孔子气坏了。

孔子愤怒斥责道:“幼而不孙(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意思是:小时候不懂得长幼有序、尊重兄弟爱护长辈。长大之后,也没有任何成就,一辈子庸庸碌碌,如今到老了却还没死,简直就是个祸害!

事实上,这样的老人很多,或者说这样的人生很多。一代家风的形成,需要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和传承。

小时候不懂得兄恭弟亲,不知道敬畏,长大后自然难以与人相处,甚至连家里的亲戚都没办法与之好好相处。

临到老年,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孙后代。做事、做人不讲规矩、无理蛮横、倚老卖老,只会给后代子孙添麻烦。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若是原壤这样的老人,一事无成,还不注重生活品质、更不懂礼貌,难与家人和谐相处,造成子女家庭生活不睦。对于子女来说,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老而不死”,又称“老不死”,是对老人不敬的称呼。单从年龄上说,“老而不死”是好事,总好过成为一捧黄土要强。谁还不曾年轻过,大概无论是谁,都没有想过自己晚年的情形。

贼,有很多种。如偷取钱财的普通贼,偷人芳心的偷心贼,偷取天地间冥冥气运的偷天贼等。“老而不死是贼”,大致可分为三种贼。

第一种,偷取天地岁月、瞒天过海。过去人过五十岁后,便不能向他人提及自己的年龄,如果非要提及,一定要报小些,生怕老天爷知道,随便降下个征兆,便要夺人性命。

有的老人就经常自嘲自己“老而不死是贼”,人大多是怕死的,生死间有大恐怖,虽然人生天地间,总有生老病死,大多数人都已接受这一自然定律。但是,如果能将至亲滞留在身边,又有谁不愿意呢?

向老天爷借命,当然是不切实际的,主要是为了图一个心理安慰,要更有勇气的活下吧。晚年,并不是人等死的阶段,也可以是新兴之地。

第二种,精明能干、经验丰富。说一个人非常精明,做事会精打细算,就说这个人“贼精贼精的”。

倘若家里的小孩日常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过,时间一长,就会发现爷爷奶奶带的娃处事相当老练,虽然看着搞笑,但不得不承认他们想得正确,只不过对孩子而言有些过早 。

老人作为过来人,活的越久,经历的事就越多,知道的东西就越多。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有时候在老人的智慧下,便能轻松度过人生难关。

第三种,祸害贼。这样的老人一般都会被子女嫌弃,与孔子所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 ”同义。为老不尊,做人不讲究, 只会给家人增添麻烦,导致家庭不睦 ,成为家庭的累赘。

古语:“老而不死,是为贼”就介绍到这里,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在我们国家,老年人口会越来越多,许多新生代的子女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作为父母,纵然身体老迈,也不应该给子女增添麻烦。用过来人经验、智慧帮助子女少撞南墙,多度难关,这样才能不辜负“家中一宝”的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