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拼搏686 2020-07-25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桃花红、李华白,一尘一佛土,一叶一释迦。”(《五灯会元》卷十七)这禅意就是包容一切又无迹象、不取不舍的本体性,也可称为“无心之大心”。这也是张大千深深体悟到的,他的很多题款都显示了自然这颗“无心之大心”对于我之本心带来的怦然心动之触碰,一如《飞泉图》题款所云“绝壁过云开锦肃,疏松隔水奏笙簧”、《题白荷》所云“明月曾呼白玉盘,多情更照玉兰杆。香吹一夜西风满,水殿罗衣讶许寒”等,禅意也便在我与自然万象、存在与存在相遇、相对时一瞬间的消息盈涨、彼此映照中哗然落入笔下。所以,张大千的画作虽然承继了文人画的禅意传统,却不乏荣荣生机而又别有逸趣。这是因为,对于张大千而言: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第一,空灵神秀的山水中自有之禅机。

“花开水流,鸟飞叶落,他们本身都是无意识、无目的、无思虑、无计划的。也就是说,是'无心’的。但就在这'无心’中,在这无目的性中,却似乎可以窥见那个使这一切所以然的'大心’、大目的性—而这就是'神’。”④那么,以荷花画作为例,可以看出,作为虚实开合之构图中静观悟对而通“神”的媒介,荷花就是了大千经过悉心的临塘观察、写生以取法自然,长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迹化于笔墨之外的纯然“本心”之心性加以浸润,使之成为呈现某种平淡简远意趣的言说符号。至其泼墨、泼彩、泼墨彩画作更将文人画的笔墨拓展至另一境地,以传达画家灵通而空明的“无心”之“心”。正如大千自己在《与孙云生的谈话》中所说:“我认为,绘画是无法教的,必须靠自己去体会。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这也是禅宗所谓“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之意。而这“难以言传”之“意会”,便是“无我”之“本心”,因此,它无从说,无需说,自然也不必说。因而,在张大千的荷花系列画作中,每一片浑然舒展的荷叶,每一个宛然自若的花苞,每一擎灿然盛开的花朵,每一枚艳丽丰腴的花瓣,都呈现出了这种“无心大心”以及“瞬间的永恒”的禅意境界。从而使人悟得:禅,就是那绝对无的无心,是心对境之时,了知境的本性是空,心的本性也是空,从而不染不离,又能以空为观点来任运一切来去自由的无心之大心。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于是,荷花便非纯粹的“本性是空”的境中绝对无心的符号,而是融合了“生机”的妙象。这也是大千深深体悟到的:“一切生物都是向上向阳的,即使下垂的枝叶,其末梢也必有一股向上之力。那崖壁上的树木之所以向一旁猛烈伸张,乃是争取生存的天地。”(王永年《大师携我入画门》)对于生命力量的表现是所有艺术家倾其一生都在逐求的美学理想。因此,“传统士大夫文艺中的禅意由于与儒道屈的紧密交会,已经不是非常纯粹了,它总是空幻中仍水天明媚,寂灭下却生机宛如。”⑤这一点在张大千的画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山山水水还是山山水水,荷花还是荷花,它们都是自然生命之本体,并不依附于禅悟在无禅体验中的静止,而是具有勃勃生命力量的自然存在。于此,对于张大千画作中所含蕴的禅意而言,就是“人与自然冥合,将生命还原到艺人之生命中开放花朵”⑥,源于画家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自然山水中丰沛的生命力量的天然契合。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第二,禅的秘密之一即在于“对时间的某种神秘的领悟”。

李泽厚认为,对时间的某种神秘的领悟,就是对所谓的“永恒的瞬刻”或“瞬刻即可永恒”的一种直觉感受。所以天地万物无言而禅机无限、禅意自生,在心物相遇时本心之刹那触动,在无始无终的时间中禅定为永恒。比如,张大千笔下的荷虽形态各异,多姿多彩,但多半以一开一合之荷来构图,开合之间,有无相成,虚实相应。于是,禅意不在宛然“一笑”的荷花中,而在一切“无”有的花苞中,因为在开合之间的悟对中,一切都得到了超越。然而,又不仅仅止于此。可谓具象一层相对,超越一层静观,佛性正在那“瞬间即永恒”的有无突转之间。当然,也由此而生成一种“于六尘中不离不染,来去自由”(慧能《坛经》)的令人瞬间可以听得心响的禅悟体验。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张大千在《泼墨钩金红荷》中有一题诗:“疏池种芙蕖,当轩开一萼。暗香风襟袖,凉月吹灯坐。”从中可以把捉到张大千对某种神秘的领悟、顿悟或了悟之顷刻:因风过而凉月吹灯,在自然给予的这一悄然动态中,“我”之“坐”这一静态心境,在一瞬间完成了主体对生命本体所具有的不动之永动又永动而不动的神秘性的体验和领悟。也所谓“万象源生一念,一念照彻大千”(晓云法师语)矣。在此,禅意由画借助诗的多重能指在由言荃而指向无的表达过程中亦虚亦实,层层延宕;同时,也由诗借助画的具象在由象符而指向无的过程中亦实亦虚,画作中处处流溢着一种禅悟的愉悦心境。

张大千画作中禅意探源(二):对“无心之大心”禅机的天然体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