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与修行

 大道自然360 2020-07-25

谈到修行,好多人心里都在犹豫徘徊,修行科学不科学啊?那咱们就科学的认知力说说这事吧。

一、所谓科学

科学就是假设某事是对的,对某事可进行重复验证的体系。首先科学就真的科学吗?咱们先举例就科学的发展体系和进程说一下:

首先关于宇宙天体运动的问题。

众所周知,地心说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的,之后经过学者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对其进一步发展逐渐得以建立和完善。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横空出世,才将沿用了1300年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赶下了历史舞台。

300年前,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典物理学,几乎在一夜之间就颠覆沿用了2000年的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然而仅仅200年后的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来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而时空才是绝对的。

为了证明牛顿的万有引力的超光速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并说明引力是如何产生的,爱因斯坦在1916年,又在《物理学纪事》发表了一篇论文,这就是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就是永恒的科学真理吗?时间会去验证!

以上表明,所谓“科学”、“真理”只是相对的,在当前一段认识水平内只是相对正确而已。况且人类现在认识到的世界不足真实世界的5%!

二、修行、佛法

佛法是佛陀老人家亲自证悟过的。用“所谓现代科学体系”应该这样证伪:先假设佛陀老人家是正确的——用现代科技手段(数据)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举几个“栗子”:

1、佛说三千大千世界

依据佛经中的描述,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边界,其中有四大部洲及七山八海,并有一日月遍照其内,称为一个小世界;即现在的一个太阳系。

一千个小世界,为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大千世界由小千、中千和大千三种千世界所集成,故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因此,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就是指一个大千世界。

那又有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呢?那又有多少个三千大千世界呢?

《金刚经》中有个说法叫恒河沙数,指假如恒河中有多少粒沙,就有多少条恒河,再把所有这些恒河中沙的数量加起来。

通过这个比喻,可以想见大千世界的数量可谓无穷无尽。

哈勃望远镜的问世验证了佛陀老人家2500年前说的“大千世界无穷无尽”。

2、佛说“空”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意思即为“色、受、想、行、识”皆是空。为什么将我们听到的、看到的、感知的世界本质描述为空?

我在前面“人体的奥密与修行”里说过:世间所有物质都是振动波,只是频率不同而已。

通过现代科学,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量方程式E=mc*2和普朗克能量公式E=hv验证了这点,即物质的波粒二象性

我们能听到的、看到的、感觉到的世界其实就是能量波,只是通过我们的大脑将各种不同的能量波转化为意识波才将这个世界“看成”是这个样子(表现为粒子性)而已!(这是为人的生存设定的)

3、佛说“业力”“因果”

我们常说“一念之间”,“念”为何物?《佛经》云:一念而从善,一念而从恶,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一念之间,一线之隔,截然不同。好与坏,一念好,一念坏;成与败,一念成,一念败;得与失,一念得,一念失;善与恶,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念之间,已然明了!念即业力,起心动念就产生业力,业力为因;有因必有果。

现代科学体系的“一念”即是一个“正弦波”;念也是物质,只不过在波粒二象性里呈现的是波而已!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念、意识”基于实证,科学在研究“念、意识”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问题,现在在哲学界、神经科学、心理学、物理学等多学科领域里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就像时间、空间、质量、能量一样,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属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这与佛学认为“万物皆有佛性”具有惊人的一致!

随着时间的发展,所谓“科学”与“佛学”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殊途却是同归!

科学与修行
科学与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