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讲评】摄影用光六要素 第1221讲?

 minru 2020-07-26
津门网推荐搜索
单反相机
摄影入门
照片点评

摄影是(把钱)用光的艺术,用光既是基本功,又能直接体现摄影功力的高低。

光线在摄影中,常常起到了决定性决定性作用。

从修图讲到摄影,知识小课堂,又开课啦!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要素:光度、光位、光质、光型、光比、光色。一次弄明白!

 光 度

光度是一个应用相当广泛的概念,在摄影中,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虽然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总结起来主要是两个要素:

  • 一个是光的强度。比如太阳光肯定比手电筒更强,50W的灯比30W的灯强度更强一些。

  • 另一个是物体吸收光的程度。比如镜子可以反射光,水面的反射光效果也比较好,而石头就比水面承受的亮度低很多。

光源发光强度和照射距离影响照度。照度大小和物体表面色泽影响亮度。

在拍照的时候,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光度大,所需的曝光量小;光度小,所需的曝光量大。

物体因光源而被照亮,这是得以进行摄影的前提。不论何种光源,都有其一定的发光强度即光度。物体被不同程度的照明,与摄影获得的光量直接相关,这也是摄影的成像基础。

 光 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了,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脚光七种。

 光 质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我们通常所说的硬光和软光以及直射光和散射光就是根据光质来划分的。

聚光的特点是来自一种明显的方向,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

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阴影柔和而不明晰。

光质硬,是指光线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轮廓鲜明,反差较高。

硬光带有明显的方向性,并且它能使被摄物体产生鲜明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往往给人刚毅、富有生气的感觉。

而光质软,是指光线产生的阴影柔和不明快,轮廓渐变性明显,反差较低。

软光则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它适用于反映物体的形态与色彩,但不善于表现物体的质感,往往给人一种轻柔细腻的感觉。

 光 型

光型指各个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一般分为以下:

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以显示物体、表现质感、塑造形象的主要照明光。

辅光:又称补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揭示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

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对被摄物体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如眼神光。

轮廓光:指勾划被摄物体轮廓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

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

 光 比

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

一般情况下,主光和辅光的强弱以及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光比的大小。

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现“硬”的效果;

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

如何调节光比:

  • 调节主、辅光的强度,加强主光强度或者减弱辅光强度就会使光比变大,反之则光比变小。

  • 调节主、辅光至被摄物体的距离,缩小主灯与被摄物体间的距离或者加大辅灯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使光比变大,反之则光比变小。

  • 用反光板、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

 光 色

指光的颜色或者色光成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色温。光色无论在表达上还是技术上都是重要的,光色决定光的冷暖感。

光色决定照片整体色调倾向,对表现主题帮助较大。

光线的方向示意图

今天主要讲不同位置的光线有什么特点,以及它们带来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大家在今后的拍照中要加强对光线的运用,这样对你的拍照有很大的帮助。

一、顺光

顺光拍摄就是相机的拍摄视角和光线的方向是一致的,在顺光条件下拍摄,被摄主体面向光的一面会被照亮。因为是顺光,被拍摄主体的受光面基本上是均匀受光的不会产生阴影,所以主体的细节、色彩等等都会得到很好的表现。

顺光拍摄因为相机的拍摄视角和光线是同一个方向,所以被拍摄的主体是受光均匀的,不会出现很明显的光影变化,这也直接导致照片缺乏立体感。所以大家在顺光拍摄时,可以利用构图来增强照片的立体感,比如:使用前景、对焦线构图等等。

顺光示意图

在顺光环境下拍摄,画面中景物的色彩和细节都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光圈: F16 快门: 1/639 ISO: 400 作者:wx46518110

二、逆光

逆光拍摄就是相机的拍摄视角和光线是相对的,而被拍摄的主体则处于两者之间。逆光拍摄面向光线方向的是受光面,而面向相机拍摄方向的则是背光,所以受光面和背光面就会出现明暗反差。逆光拍摄被拍摄的主体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的情况,主体的细节和色彩也得不到很好的表现。

在逆光环境下拍摄时你需要对着主体和画面的亮部测光,然后取一个中间值;另外你也可以使用HDR功能和黑卡的方法,这样你才能得到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

如果你是想要拍摄剪影,那么你就可以对着亮部进行测光,这样就可以压暗主体得到一张剪影照片。如果你想拍逆光人像照,那么你就需要使用反光板或者灯具对人物的面部进行补光,这样才能拍出一张漂亮的逆光人像照。

逆光示意图

光圈: F8 快门: 1/80 ISO: 200 作者:tigerbabi

光圈: F3.5 快门: 1/250 ISO: 200 作者:观自在

三、侧光

侧光拍摄就是光线是从被拍摄主体的左右两侧照射过来的,相机的拍摄视角和光线呈90°左右的角度。利用测光拍摄可以让被拍摄主体产生明显的明暗对比,被拍摄主体的受光面会表现得很清晰,而背光面则会产生阴影效果。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侧光拍摄手法常用于拍摄层次分明、立体感较强的物体。

侧光示意图

利用侧光拍摄白鹭,被摄主体一侧受光便会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使形态、线条、质感得以突出。

光圈: F5.7 快门: 1/1579 ISO: 400 作者:广东汕尾苏浪

四、前侧光

前侧光和侧光差别不是很大,前侧光和侧光相比就是角度小了一点而已,前侧光拍摄相机的拍摄视角和光线成45°左右的角度。前侧光拍摄可以让面向镜头一面出现大面积的受光面,而小部分被光的面则会产生阴影的效果。

因为受光面受光均匀,所以能很好的将主体的色彩、细节等表现出来;而被光面则会产生明暗对比,增加画面的立体感。拍摄建筑、人像、花卉等等题材时就常用前侧光来拍摄。

前侧光示意图

利用前侧光拍摄花卉,能很好的将花的色彩、细节表现出来。

光圈: F5.6 快门: 1/249 ISO: 100 作者:大黄蜂

五、侧逆光

侧逆光和逆光非常相似,光线都是都是从被拍摄主体的背面照射过来;只不过逆光和相机拍摄视角为180°,而侧逆光和相机拍摄视角为120°左右。虽然变化很小,但是这两种光线所有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侧逆光示意图

侧逆光兼具逆光与侧光两种光线的特征,采用侧逆光照明,被摄者面部和身体的受光面只占小部分,阴影面占大部分,人物的一侧有明显的轮廓光,能很好地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层次丰富。

光圈: F10 快门: 1/159 ISO: 200 作者:大黄蜂

六、顶光

顶光拍摄就是光线从被拍摄物体的顶部照射过来,相机的拍摄视角和光线为90°。一般来说顶光在日常拍摄中用得比较少,在拍摄需要展现物体顶部特征是才会用到顶光。顶光拍摄只有被拍摄主体的顶部才会被展现出来,而其余部分则是出于阴影中,所以这种光线很少用。

顶光示意图

在中午时分,太阳在空中几乎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光线。高光是一天中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会给画面造成很深的阴影。同时,高光具有一定的垂直性,除了表现从上到下的阴影层次外,并不利于表现物体的质感。

光圈:F8 曝光时间:1/1250s 焦距:44mm

七、脚光

脚光也就是低光,跟上面的顶光刚好相反,低光就是光线从被拍摄主体的下方照射过来,相机的拍摄视角和光线的角度在45°到120°之间。低光很少见,所以也比较少用,一般在舞台剧、演唱会等等场景中比较常见。低光它会使被摄主体显得残暴,纯粹的底光容易形成阴险、恐怖、刻板的效果。

脚光示意图

上面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几种光线,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运用光线,接下来给大家讲讲光线方面的知识。

六、正面光会减弱主体的纹理,而侧光、顶光和底光则可以强化主体纹理

擅长拍摄人像的摄影师一般都会将光源保持在镜头的轴线附近,以此来弱化模特脸部的皱纹。而擅长拍摄风光的摄影师则喜欢用侧光来强调岩石、沙子、叶子的纹理。一般来说,光线方向和被摄主体角度越大,主体的纹理就越明显。

七、阴影创造立体感

有时为了增强照片的立体感,摄影师会利用阴影来描述物体的三围性。同时,阴影还能展现照片的空间感,而不是看起来像投影一样。像侧光、顶光、低光都能在物体上投射出深而长的影子,从而增加照片的立体感。

八、背光可以作为高度散射的光源使用

在生活中是很少有靠背光照片的物体的,也就是正面没有一点光线作为照明。如果一个人站在光线充足的窗户前,那么对面的墙会发射一些光线照在人身上。如果一个人如果站在户外,那么即使背面是很强的光线,正面也会有一些光线。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想要记录主体身上的光线,就要增加曝光;并且这些光线会导致人像面部的细节减少,立体感也会被削弱。

九、光线是有色彩的

光线并不是无色的,光线是由色彩的,只是我们将其称为“色温”。只是因为我们的肉眼很难察觉,只有数码传感器和胶片会记录下这些有色彩的光线。清晨和傍晚的阳光拥有温暖的色调,中午阳光投射的阴影则会变的很蓝。钨丝灯光明显偏黄,而且反射这种光线的表面也会呈现出相应的颜色。

当使用相机拍摄时,可以借助相机的白平衡功能来消除或者强调光线的颜色。比如:你在拍摄人像或者风光时可以增加照片的暖色调;当你在拍摄大海或者蓝蓝的天空时,你可以利用白平衡来让照片偏冷色调。

我们都知道,“人”是靠人眼的视觉细胞去捕捉光线,而相机是靠内部的感光元件去捕捉光线,

这种差异导致我们“看到”的和相机“看到”的影像会有不同(比如人眼更加能够适应高动态的环境,而相机往往在这方面表现出曝光的各种问题)这样才有了后期。后期也并非过度去改变看到的场景,而是必须考虑到我们这样子去调了片子,是不是观众所期待看到的结果?

当然,以上都是从摄影的视角去讨论这些,我们作为一名设计师,是完全可以在这个程度上用夸张,突出,强调等各种设计的方法去二次创造一下。

接下来,我们先了解下人眼观察的特性,看看光是如何影像人的.

如下图:你最先看到的是哪儿?

大部分人,第一眼看到的是正中心的远山,除了位置的原因,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因为,人眼是通过无意识的快速移动来观察,每一下,只能聚焦到一个很窄的地方,首先观察到的就是最重要的(比如比赛的第一名),其余的就不那么重要了(谁能记住第三名或者第五名?)下图继续模拟人眼的观察方式:

这会知道了,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人眼往往容易被最亮的地方吸引。这个时候,光的作用就很明显了。

但是,在合成时,如果你觉得“提亮“某一个地方或者物品是用光的唯一方法,对吗,比如下图:

这是一张剪影照,很多人第一眼看到的是画面中的人物,而不是最亮的太阳。

所以,很多时候需要设计师自己去判断,如何利用光去突出主视觉或者强调场景氛围。

—— 光在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又该怎么去讲呢? ——

今天的课题虽然是《光的运用》,但不会涉及到光的太多理论东西,比如:

光,在物理学上指一定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它具有能量,通过热运动.....(省略十万字),

这些实打实的知识,并非我有资格去讲的,因为光的特性和不确定性太多。

我会挑选出来我们在合成中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光,怎么去表现?

我们大部分(非大部分情况,这里就不说啦)情况下接触到的光源都是太阳光(如果是棚拍的话,差别也主要是光源的不同,所导致的特性,巴拉巴拉的我就不另外说了)它的特点还得分4个时间段来说,分别是清晨,白天,傍晚,夜晚。

如果你有兴趣看我怎么胡说八道,继续往下面看就明白了。

——— “清晨” ———

“清晨”,也就是5-6点钟的样子,这个时候的太阳高度大概就是还没有翻围墙的时候(理论的东西太复杂, 自己去找资料)这个时候的的画面最容易出现低动态调子,也就是低对比度的照片。这个时候如果你要去后期调整画面,应当渲染它本来的特征,而不是改变它的特征。

来看看案例的操作效果▼(练习素材见文末~)

——— “白天” ———

“白天”,这个时间段是最长的,阳光的特征变化较小,出片效果也相对比较容易去预计,从早晨的“金色阳光”开始到太阳落山前,所有的变化性主要还是受气候的影响,我们这里以丛林的场景为例子,这种光照环境,往往容易出现的调子是高频调,画面对比度比较高,调整这种光线,我们尽量是让光线更加通透,这里要介绍一下“丁达尔效应”这个时候的光有很明显的光亮的“通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