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旅行】夏之乐,走出生命的节奏——云南腾冲休闲游(出行篇四)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众所周知,旅行的意义在每个人的眼里千差万别。但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那份追寻生命历程中真正的自由和心灵的放松至少还能达成基本共识。显然,长期置身于钢筋混凝土包围的大都市,与大自然的心灵对话几乎难以做到随心所欲。于是怀着一份虔诚和企盼,走进久违的山明水秀田园世界,呼吸那里的空气,感受山水与人文,成为彼此间一拍即合的共同诉求。

在笔者看来,旅行教会你从无字处读书,在体验这种“行为艺术”的时候,不在乎接触过多少人,浏览到多少景,而是走着走着,在一个际遇下,突然重新认识了自己。当然,大多数人只会在生命终结的瞬间,才意识到那些才是生命的本真需求......

5月18日,参加腾冲品质游的全体驴友经过两天来的上述体验,已渐入“化境”。最起码在腾冲这样一个没有太多嘈杂、污染和功利的滇西原生态边城,效仿五柳先生恣意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人脸上都褪去几分戾气,平添了几分和气,面对青山绿水、人文景观,个个荡漾着发自肺腑的笑颜。

在腾冲之行前,一些朋友提醒我,来到滇西腾冲,必去的地方就是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园!当天上午,我们在导游的引导下终于实现了这份夙愿。当我们走进这片被中华将士鲜血和灵魂浸染的空间,一种不可抵御的凝重气场顿时令人肃然起敬,以至于每一下呼吸都裹挟着悲壮、悲烈和悲愤的混合气息。

参观拜谒过程中得知,滇西抗战纪念馆始建于1944年,它位于腾冲城西南来凤山下。二次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2013年8月15日,在日本战败投降日的68年后,滇西抗战纪念馆开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942年2月至1945年1月,在我国西南边地的保山、德宏和怒江临沧等地,爆发了一场以保卫滇缅国际通道,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为目的的抗日爱国战争,这就是闻名于世的滇西抗战。如今,快80年过去了,英雄不死,英烈英魂尚在腾冲滇西远征军纪念馆徘徊。

在纪念馆里,历史以雕塑、图片、实物、影像等多种方式走近参观者视线,那段悲壮的抗战史变得真实清晰起来。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等七个部分。展览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

笔者在此想再耗费些笔墨将主要过程描述如下:自1942年5月中旬至1944年5月上旬,滇西抗战进入敌我相持阶段。这期间,我国滇西守军为扼制日军进犯攻势,及时炸毁滇缅公路惠通桥,阻敌于怒江之西,同时派部队深入腾冲、龙陵等地,组织沦陷区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敌后游击战争,极大地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自1944年5月中旬至1945年1月下旬,滇西抗战呈现中美盟军大反攻战机。这期间中国政府为打破日军封锁,重开滇缅国际运输线,重组的以卫立煌上将为首的20万中国远征军,利用国际反法西战争发生转折的有利时机,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适时强渡怒江,向盘据滇西的数万日寇发起全面反攻,经过8个多月的浴血奋战,毙敌21000多人,最终于1945年1月20日将侵略者全都赶出国门,取得了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

人在情境中,心随景触动,从拜谒起点,到参观终点,我们不禁把历史的足迹连成一道生命的彩虹。以至于当我们下午驱车前往腾冲北部滇滩镇境内的云峰山时,还久久沉浸在那悲壮如歌、荡气回肠的感觉中。

以至于乘坐回程的缆车,再回首极目眺望这处盛景时,也仍然有对中国远征军梦莹魂牵、挥之不去的崇敬情愫。

我甚至感觉中国远征军就是这座连绵起伏的青山,它中峰挺峙,拔地倚天,独伸云端。正如鲁迅所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总之,当你攀上云峰之颠,无论观日、观云、观山,还是睹物思人、缅怀英烈,弘扬抗倭精神,我们都会心神摇荡,真真切切地尽情领略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天人合一妙境。

(本文部分图片由学东、晓时、阿荣、阿英和苏伊等提供

阅读是种品味  分享是种美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