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栏目摘要 | 舞蹈学研究的“中国学派”

 街心舞苑 2020-07-26

 学术主持人按语:  

中华传统哲学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几千年绵延不断、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且自成体系的舞蹈文化传统积淀,是舞蹈学中国学派形成的实践基础;丰富的舞蹈图像、书面文献、乐论、“舞 ”等独特而系统的舞蹈学术概念和学术范畴是建构中国特色舞蹈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传统与内涵。梳理清楚历史上舞蹈学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内涵、特点等,有助于认清中国舞蹈学自身的特点和价值,也有助于充实和丰富世界舞蹈学理论体系。本期“舞蹈学研究的中国学派”专栏特辑《改革开放以来十大革命历史题材舞剧述评》、《论朝鲜族传统农乐舞多样化语境》两篇文章,以丰富舞蹈学“中国学派”的研究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 

 十大革命历史题材舞剧述评 

【内容提要】“革命历史题材”的表现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的讴歌;而作为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可以说全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也即中国“当代史”的产物。“革命历史题材”的舞剧创作,最初是为“战士演、演战士”的部队歌舞团所关注;后来成为从事中国芭蕾艺术的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从舞剧语言的“限定性形态“来审视舞剧的题材选择,除芭蕾外,较少有“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这也就是说,这两类题材的舞剧就其语言形态而言大多是“非限定性形态”的。这种现象说明,对于“革命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舞剧表现,必须摆脱“风格至上”的桎梏而坚持“表意优先”的取向;只有坚持“表意优先”的取向,舞剧创作才可能在“革命历史题材”的表现,特别是在“现实题材”的表现上取得更大进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革命历史题材舞剧;舞剧语言;“非限定性形态”

【作者简介】于平(195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北京舞蹈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舞剧创作理论。

 论朝鲜族传统 

 农乐舞多样化表述的语境 

【内容提要】在历史岁月里,朝鲜族传统农乐舞展现于不同的文化空间,伴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延绵至今,在当前中国文化生态和社会文化语境下,被各类主体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表述,呈现出多样化表述的景观,可谓形态有别,异彩纷呈。但也存在着表述主体对表述语境的不自觉而导致的表述与语境错位等问题。朝鲜族传统农乐舞可在不同的情景语境中表述,且应自觉在不同情景语境下表述。

【关键词】多主体;多语境;多样化表述;传统农乐舞

【作者简介】朴永光(1957—),男,博士,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专家,中南民族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民族舞蹈学。

图文排版:黄格格

图文审核:黄际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