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盘它!这条古街绵延七里长,直达吴中第一名胜!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俗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此乃盛赞苏州、杭州风景优美,物产富庶。同时意在赞叹江南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苏杭,苏州在前而杭州在后,可见古人对地方的排名是有讲究的。作为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苏州,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清代“天下四聚”之一,历来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就在这样一座名城的西北处,还深藏着一条不起眼的长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7华里,因此称之为“七里山塘到虎丘”,七里山塘经过数千年历史的演变,已然成为古老著名、优美而繁华的交通要道和游览风景区。
别小瞧这条不起眼的长街,历史文化却十分悠久。唐宝历元年(825年),著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虎丘与古城交通不便,又河道不畅,易致水灾,于是组织百姓开凿水道,由阊门城河直达虎丘山麓,并与运河贯通,这条水道就是山塘河,其淤泥堆积于河边就成“白公堤”,天长日久,“堤”演变成“街”,即为七里山塘街,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2010年,山塘街获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单位”,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山塘街被中国住建部、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因这条长街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久而久之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七里山塘街上河道多,由此而造成了桥也多的特征,这充分体现了苏州这个水城的街巷特点。其河道逶迤平行,绵延至虎丘长达七里。山塘河的东段民居大多都是临水构筑,水榭和水阁都是由木桩支撑着的。河的西段水面则疏朗宽阔,两岸种植花木绿树。水面上横跨的古桥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

七里山塘沿街两侧均是古建筑,且大多是晚清和民国时期所建造,为几落几进构成的建筑群体,纵向为落,横向为进。其特点是:单门面种类繁多,包括石库门、栅板门、遮堂门、矮挞门、雀宿檐门等。建筑入口有门厅、轿厅、花厅、楼厅等三到五进,有些住宅则拥有七进,其前后两巷相通。
从建筑格局上看,这些建筑在纵贯线上,明代的建筑几乎都是一路的,但到了清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人们开始崇尚奢侈,所以就出现了三路、五路。备弄的设立在纵横交错的各路之间,往往是由备弄隔开的。弄不但是建筑的前后进通道,又起到了各路间的消防作用。

遥想当年,这样一条繁华的街区,半近城市半近山林,半喧闹半清幽,竹林豪客,吟诗声和着弹琴声,令多少文人墨客浮想联翩......

就说当年乾隆六下江南,六次都微服私访到这个地方。试想一下,那吴侬软语和着苏州评弹,那曲子直抵心中最柔软部分,酥到骨子里,简直是如痴如画般的诗意中国!

若是春天,桃树垂柳,小桥流水人家,枝繁叶茂掩映着堤岸人家,那曾是古人喝酒泛舟的聚居地,也是苏州当地人赛龙舟的竞技场。

还有民间盛传的冒辟疆和董小婉的故事。在这皓月当空之夜,二人坐小舟穿水巷,造访董宅,竹楼如画,烟岑水涯。问世间情为何物,所谓人之不易得者情,情之不易得者人。

古吴揽胜,到此一游。引发舞文弄墨者大发感慨:水绕山塘笑旧日莺苍笙歌何处,塔浮海湧看新关图画风月无边。
徜徉在这样一条古街,因为它临近寒山寺,更让松涛君遐想连篇,倘若现代人也模仿唐代诗人张继,再乘船去一趟枫桥夜泊,或许陡然也会生出一样的夜晚一样的感受。你可知,短短一首诗,美了一地界,温暖一座城,成就一诗人,留传千古颂。
七里山塘,一条穿越古往今来、连接历史现代的文旅长街,让我们沉浸在阅历的某一部分而深有感触......

所有插图@浆声及网络

进军随艺而来 │ 秋天的焦山

海棠依旧隽永 │ 立冬(外一首)

百合清风徐来 │ 百合的美篇~非凡的“跨界”

松涛视听沙龙 │【周末专稿】音乐才子谭盾印象

雅洪文艺视界 │【记者节专稿】我与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的特殊缘分

天成光影境界 │ 大片来了!初冬走进这个美丽的岛国,体验自然风光的神奇魅力

【探索】唱疗——用声音打通人体经络,使你青春永驻!

我们不是信息搬运工,我们是原创新工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