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涛视听沙龙 │ 渐行渐近的年味,渐行渐远的老城

 二泉映月听松涛 2020-07-26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说到南京最有名的小巷子,莫过于这条被千古吟唱的乌衣巷了。

一条幽静狭窄的小巷子,却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与整个中国的文化历史紧密相连。同时,还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如今南京的旧城改造也在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尽管如此,当怀旧的人们走在石板桥上,回望小巷,体验老城南的清幽、雅致和浓浓的人情味,以及属于老南京城独特的质感,还是让人十分着迷。

俗话说“北京胡同,南京巷子”。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是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当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把45平方千米的南京城分为3部分:西北军营,东部皇宫,南部居住。从那时起,在南京城的南部,以夫子庙为核心,东西至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老城南”。

一条条巷子紧密相连,静静的诉说着南京老城南的千年春秋。它节奏不快,至今还保存着本来慢生活该有的样子。这样常见的房屋样式,你肯定最熟悉不过了。但是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破坏,还有最近几年的危旧房改造,老城南的旧民居已经所剩无几了,只剩下了破败的巷子和瓦砾。虽已是风雨飘摇,却青砖小瓦木门窗,一样都不少,维持着当年的体面。最招惹摄影爱好者的,是浓浓的市井气息。看似不起眼的木门,走进去庭院深深,古意幽幽。

对于老南京人来说,窄小狭长的巷子是儿时的回忆。穿梭在这些小巷里,总给人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如果是傍晚时分谁家做了一桌好菜,那香味可能从街头飘到巷尾~

南京小巷子里,也从来不缺好吃的!小巷里的元宵铺子、香喷喷冒着白气的蒸饭、热气腾腾的小馄饨……从早到晚,每到饭点,叫卖声不绝于耳。这些小吃咸甜相宜、物美价廉,把南京小巷的生活点缀得有滋有味。

走进这些蕴含着浓浓历史醇香的古巷子,时间似乎渐渐变慢,身心也变得从未有过的舒畅。巷边停着的单车、随意摆放的花盆、懒散的桌椅使本来并不宽的巷子略显狭窄。

抬头望去,错综复杂的电线像是织成了一张网,网住古巷的安静与祥和。电线上挂晒着的衣服与被套伴着鸟鸣随风飞舞,这一幕让我遐想到古巷昔日的热闹与喧嚣。

僻静的老巷,夕阳的余光透过青瓦撒向青石板路,三两个悠闲的老人倚坐在自家院子门口,喝茶聊天亦或是闭目养神。身旁的小狗也趴在地上打着盹儿。偶尔驶过的单车会将这些小家伙们吵醒,它们便会抬起头看看驶过的单车然后望向主人,随后又低下头继续酣睡。

在巷子中穿梭,大概每走十几步,就会有一个院子。院子的门很狭窄,只够一个人经过。透过院门向里望去,会有一只小猫在诧异地盯着你,你再往前一步,它便会一溜烟地跑到门后将身子藏好,探个头再好奇地望向你。而一旁的院主人正在娴熟地摘菜、洗菜,应该是在准备晚饭。

当然古巷的韵味也可从其周围院子的白墙、青瓦、梁架、门头、窗棂细细品味。白色的院墙经历了时间的冲刷变得斑驳。墙角长着厚厚的青苔,青苔上面偶有一些杂草,点缀着一丝绿意。梁架和窗棂上的红漆经历了风吹日晒也已发黑,甚至有些地方红漆已经掉了,裸露出棕黄色的木材纹理,像是经历过沧海桑田的老人的脸庞。

巷外主干道上的汽车鸣笛声将从幻想中惊醒,突然一阵依依不舍之感从松涛君的心头涌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样的古巷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业气息浓厚的仿古老街。

试想一下,将来这里也难以幸免。到那时候,这里的院子和街道将会干净整洁,白墙、青瓦、梁架、门头、窗棂也会焕然一新,游客也会络绎不绝,排网红奶茶的队也会排到巷口。然而我们却再也见不到电线上挂晒着的随风飞舞的衣服与被套;再也看不见随意停放的单车和摆放的花盆桌椅;再也看不见喝茶聊天的老人与打盹的小狗……

历史的巨轮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就像人类的世代繁衍,总是在周而复始地前进。所幸的是巨轮经过的地方会留下些许印记,这些定格的印记会将老城南过往的故事传叙……

摄影@浆声

刘建凌书画影 │ 冲绳一瞥

海棠依旧隽永 │ 钟声(外二首)

进军随艺而来 │ 书店也是百花开

百合清风徐来 │ 新年,我遇到了“美丽”

魏宁诗意生活 │ 新作:又遇大连(外二首)

松涛视听沙龙 │ 流金岁月如诗如画,承载了过往的美丽瞬间!

雅洪文艺视界 │ 江苏老年春晚,创意展现中国革命历史壮丽画卷

松涛视听沙龙 │ 新年寄语:2020,我们继续给梦想一个微笑的机会

天成光影境界 │ 这块“画家的调色板”深藏着一个小九寨沟,它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源之一!

【探索】唱疗——用声音打通人体经络,使你青春永驻!

我们不是信息搬运工,我们是原创新工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