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丽淡雅,别具一格:评邹一桂的书画艺术

 志涛书馆 2020-07-26

邹一桂(1686—1772年),字元褒,号小山,又号二知、让卿,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曾先后任职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后进京为官,任大理寺少卿、内阁学士及礼部侍郎。以书画闻名,而深受皇帝赏识,出入于宫廷,并经常奉旨作画。曾奉命作《洋菊谱》,绘宫内栽种的一百种洋菊品种,是一位有官职的宫廷画家。《清史稿》卷三O五有传。


邹一桂是一位注重书画创作实践的画家。他擅长画花鸟,间画山水。其花鸟画师法恽寿平,但又不墨守陈规,自成一家。在花鸟画创作方面,他继承了恽寿平重视写生,用色清丽的传统,主张“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相传,每年紫藤花开时节,邹一桂都会来到紫藤树下,研砚调色,为花传神。他观察花卉非常细致,就连花瓣下部的一圈绿色小片都要谛视琢磨,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他要求写生应有意、有笔、有色,而不是照搬实物。


无锡博物院所藏《二泉八公图》是邹一桂为华西植贺八十寿辰而作,这件生日礼物后被华氏后裔“民国养蜂大王”华绎之带到台湾,并最终由其子于2013年捐赠给无锡博物院。《二泉八公图》卷轴为纸本,由题首、画卷、和诗三部分构成,纵40厘米,横分别为112厘米,48厘米,120厘米。画卷题首由寅保书写:香山媲美。起首钤“沈阳唐氏”双龙缘白文印,款识:虎侯寅保,款下钤“臣寅保印”白文方印,“号曰芝圃”朱文方印。


邹一桂在绘事方面擅长花卉,颇得画坛“清初六家”之一恽南田(字寿平)之真传,而且“派接(五代)徐(熙)黄(荃)”(注:邹一桂曾有一枚“派接徐黄”闲章),并且受到当时某些宫廷画家如郎世宁等人的影响,善于精工细写,兼融没骨技法,注重自然写生,把握客观对象的神态特征,他为此还栽培过不少植物用于观察写生。所作强调“一活,二脱”(注:这也是其倡导的绘画创作“两字诀”),敷色考究,形神兼备,生动自然,风格清丽秀雅;其山水画尤得赵孟、倪瓒、黄公望、王翚等前贤影响,但并不拘泥于陈规旧法,而是坚持师法造化,观察体味物象,不断丰富个人蒙养,其创作构图不拘一格,写中兼工,从形似中追求神似,画风往往清淡滋润、秀逸隽冷。

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不止一次提到,在画花之前,先要用心观察花卉不同时期的形态变化,体会它们不同的性情,并且举出宋代的草虫名手曾云巢的例子:曾氏以工画草虫闻名,而且技艺愈老愈精,有人向他询求方法,得到的答案是“此岂有法可传哉”,他唯一的经验就是昼夜不厌地观察,甚至在画完一幅画后,唯恐神情不够完备,再度钻入草中观察,最终达到“不知我之为草虫耶,草虫为我也”的物我两忘的创作境界。


我们可以想见,邹一桂在与他精心栽培的花卉朝夕相处时,一定也是这样倾心投入的状态。雷杜德亦是如此,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绘画生涯中,不厌其烦地描绘着在旁人眼中也许只是装饰之物的花朵,他必定深深热爱着笔下的生命,否则,我们不会在画作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活泼生机。


唐代张璪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主张,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到“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综合讲来,画家要以大自然为师,结合内心的感悟,抛除杂念,形成纯净无暇的审美的心胸,方能创作出好的作品。邹氏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即为此种内外兼修。


从上文分析中可知,他不仅追求画面的“活”而且还要求有“跳脱仍是活意”的“脱”;不仅在具体“八法”中锤炼自己的绘画形式语言,而且也要在“四知”中观察品味天地人物之灵气,可以说他的这种内外兼修来源于时代、家庭、身份,更是他个人主动的艺术修为。观其花卉,有清丽之梅兰竹菊、有富贵之牡丹芙蓉,各类花卉均各赋秉性、栩栩如生,邹氏的画中有自然,是独特充满文人气息的另一个自然。


总之,邹氏师承恽南田,画风偏向没骨,恰亦吸收了黄筌、徐渭一工一写之法,既得黄家富贵,又兼徐熙野逸,既适合自己的词臣画家的身份,又难得保全了内心文人之一面。邹氏难得平衡了皇家审美趣味与自身画格修养。结合《小山画谱》窥其传世遗作,对于其绘画思路与见解进行梳理可得知,邹氏走了一条写生与创作、形式与灵性、技法追求与深度认知之间的线性循环,最终使得其绘画作品达到“恬淡冲夷、自然合度”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