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伤寒论》中“证”的问题

 *江河水* 2020-07-26

       大家认为,《伤寒论》很难学。那么,究竟难在哪里呢?有人提出“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抓主证是辨证的最高水平”。下面我们就针对《伤寒论》中“证”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1,症与证

    现代的人们认为,“症”是症状,是疾病在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常感觉和状态,而“证”则是证候,是对一组症状和体征的高度概括。其实,在古代中医里,症和证是通用的。由于人们以现代语意去理解古代语意,便产生了错误的概念。这是现代人们自找的麻烦。

    2,抓主证

    由于证和症在古代是通用的,抓主证就是抓主症。不过,“抓主证”这个说法是新提出来的,以前没有这样的说法。在《伤寒论》中,每个条文中所列出的证都是主证,因为《伤寒论》不会把在临床上通过“四诊”获得的全部脉证都列出来,而列出来的脉证都是与疾病密切相关的,反映了疾病的基本性质。因此,在第217条中讲:“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很显然,“证”就是“症”,只要见到柴胡证的一种,就可以确定为伤寒中风,没必要每个证都齐全。如果你非要在那些证中找出哪个是主证,那就是自找麻烦。

    3,病与证

    《伤寒论》共列出六大病,即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六大病是“纲”,“纲”下面的证是“目”,以纲带目,提纲挈领。没有“纲”,“目”就象无头苍蝇;没有“目”,“纲”就是光杆司令。纲与目,病与证,是隶属关系。病,是证之病;证,是病之证。不知道病,抓主证就是自找麻烦。

    4,方与证

    方是针对病证的,“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病,反映的是病位;证,反映的是病因。之所以桂枝汤是“群方之首”,是因为它针对的病位很广,既包括表里,又包括上下;至于病因,是针对阴阳失调。也就是说,只要是阴阳失调引起的病证,都可以用桂枝汤治疗。

    5,因与证 

    这里谈一下"一因多证"的问题。例如气虚,表现在肺脏就是气短,表现在心脏就是失眠,表现在肝脏就是无力,表现在脾脏就是食欲不佳,表现在肾脏就是尿频,如此等等。这样多的证,病因只有一个,"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独参汤治之。因此,辨证要抓住证的本质。

    以上为学习《伤寒论》的一点感悟,抛砖引玉,供大家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