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古时期好多鱼

 千冰室 2020-07-26

鱼在中国古时的寓意很多,常用来比喻信用、求福、幸运、吉庆和美好前途等等。如年年有余(富余)、如鱼得水(夫妻恩爱)、鱼跃龙门(考试顺利)、金玉满堂(美好幸福)……除了是人们美膳之食,用玉鱼做佩饰,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

宋 陈可九 《春溪水族图》

《西京杂记》曾载“昆明池刻玉石为鱼,每至雷雨,鱼便鸣吼,头尾皆动,汉人祭鱼而祈雨,玉鱼便是玉刻之鱼”说明玉鱼还有一丝宗教神巫思想的意味。中古时期能见到的传世玉鱼也不多,这个时期的雕琢技艺对后期的影响颇深。

宋代玉鱼

宋代玉鱼大致分为两种:

1

一种是无鳞玉鱼,头小,长身,鱼身素面,多呈跳跃状,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鱼尾分叉不大,眼多数为凹形小坑,腮部以短而粗的阴线勾出,鱼尾阴刻线挺拔整齐;

2

另一种是鱼身有鳞纹的玉鱼,饰网格纹,鱼嘴张口厚唇且前伸,嘴与头之间有阴线相隔,腮的边缘也有阴线将腮与鱼身相隔,眼睛多为阴刻圆眼和凸圆眼,背鳍呈锯齿状,鳍、尾细部均用阴刻线条表现,鱼尾呈摆动状,富有动感。

北宋 刘窠 落花游鱼图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

此时期的玉鱼常以水草、荷莲作为陪衬物,但一般为单线刻划,如鱼衔莲荷的器形,荷叶边缘向内翻卷,在宋代极为流行,是一种寓意吉祥之物。

宋代初年的和阒玉料来源因受北方契丹及后来辽国的影响,边疆贸易中的玉石交易并不正常,导致所用玉料得不到保障。从现存宋代玉鱼实物看,玉工们在制作玉鱼时的选料是比较讲究的。

白玉鱼巾环  宋  中国国家博物馆

鱼身细瘦,昂首翘尾、活泼动感,素面无麟。小点眼,厚唇微张,鱼鳃用一道阴刻弧线表现。尾部略分叉,细部用较多的阴刻线条修饰。鳍尾边沿为锯齿形。身旁有莲花水草等物陪衬。

此宋代白玉鱼莲佩长4.6厘米、宽3.2厘米、重20克白玉。片状,鱼呈跳跃状。形体呈弯曲状,且姿态生动活跃,并附荷花、荷叶,更增加了静中有动的感觉。

玉鱼莲巾环 宋  故宫博物院

此玉鱼长6.2厘米、宽4厘米、厚0.6厘米。鱼小头,长身,无鳞,鱼身弯成弧状,昂首,尾上翘,鳍短而厚,共6片,其上有细阴线。鱼身旁伴一荷叶,长梗弯曲,盘而成环,可供穿系绳。

宋 白玉鱼莲佩

长4.8厘米,宽4.4厘米 重17克,白玉。片状,表现一条鱼跳跃于荷莲之间,与宋人《鱼藻图》有异曲同工之妙,虽为小品,且很多见,但其显示了宋代艺术高超的水平,堪称美术史上光彩夺目的精品。

白玉鱼巾环  宋  上海博物馆

青白玉鱼纹巾环 宋 故宫博物院

以上这些玉鱼多为片雕,用料不太大,相对而言玉鱼的材料大都是优质的和阗玉,尤其是造型生动,充满着生活气息和写实手法的c形口衔荷、缠草花卉鱼的出现,基本上都选用洁白纯净的白玉或青白玉碾制。即使有些青玉质地或墨玉,其结构也往往比较缜密,很少绺裂,而且油性十足,抛光后呈现出温润华滋、油光发亮的效果,极易获得佩戴者的欣赏喜爱。

长条玉鱼  宋  江西省博物馆

江西赵仲湮宋墓出土玉鱼形制则较简单,制作草率,鱼腹上刻斜直线交错方格。冯贽《云仙杂记》曾说:“(杨)贵妃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大概就是这种形制的玉鱼吧。

青白玉鱼  宋  安徽省文物局

仿西周玉鱼是一种特殊类型。这件玉鱼细密光洁,有灰褐色沁,体扁平,两面雕琢。鱼首前伸,嘴略张,尾分叉。阴线勾饰头、眼、鳍、尾,鱼身为回纹。鱼嘴有一穿孔,正背面图案相同。雕法简洁,形态古朴。其身上碾出回纹,一面坡重刀弧线纹,背鳍与下鳍上刻短直斜线,是几种纹饰的组合,在宋玉中并不常见。

后来,片雕玉鱼形制出现了向圆雕鱼发展的趋势,边缘打磨弧形,与商周玉鱼的片雕有所不同。当时还出现了真正的圆雕鱼,说明宋代玉作业的发展,正向着立体视觉效果的圆雕迈进,这与其他类型的玉雕形制是同步的。

青、白玉鱼  两件  四川广元宋墓腰坑出土

这两件造型大致相同的玉鱼,皆是阴刻圆眼,厚唇微张。腹鳍圆雕,鱼鳍用阴刻直线条表现。尾部宽,背鳍和尾部皆呈锯齿形。鱼身素面无鱼鳞。背鳍打孔。鱼身扁宽略肥。整体颇具动感。

青白玉鱼  宋-元  故宫博物院

白玉鱼形玉饰  宋  江苏南京秦氏家族墓出土

江苏江宁南宋绍兴二十五年秦氏家族墓出土的鱼形玉饰,白玉质地,头顶莲花并有一穿孔。鱼体圆浑,很似我们常见的草鱼、鲫鱼形象。

玉鳜鱼  南宋  杭州博物馆

此玉鱼长7、高3、厚1.55厘米,玉质青色,表面受沁。鱼圆眼大嘴,背鳍竖立,尾鳍上翘,脊部有一穿孔。阴刻斜格网纹饰鱼鳞。

青白玉鱼形珮  宋-金 台北故宫博物院

厚1.23公分 纵长2.08公分 横长5.14公分,整器雕为鱼形,背腹间有一长方形穿。鱼厚唇,背鳍与腹鳍同一方向,鱼尾则分为大小二股,微曲伸展如叶,具动态感。

玉鳜鱼  宋  故宫博物院

这件玉鳜鱼长7.7、宽3.8cm,玉质青色,有黄色沁。双圈眼,厚唇上翘。背鳍短而长,身上麟纹以网格纹阴线为饰,扇尾后摆。背鳍上有一圆穿孔,可系挂。

白玉、青玉双鳜鱼坠 宋 故宫博物院

当然,玉鱼还有鱼符这一存在方式,典籍记载“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刻姓名者,去官而纳焉;不刻者,传而佩之。”

白玉鱼符  宋  杭州宋代玉器艺术馆

这件白玉鱼符通体光洁,雕琢精细,而且又因其使用规格过高而使得其称为玉鱼品类中较为特殊的存在。

除了和阗玉以外,无色透明的水晶是当时玉工们雕琢鱼形时的第二种选择。

水晶玉鱼  宋  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

河北定州静志寺塔基地宫出土水晶质鱼,长7.5、宽3.5、厚0.5厘米。无色透明,晶莹剔透。整体圆雕而成,鱼头大目圆,嘴微张,上有一孔。网格纹表现鱼鳞,鱼尾舒挺。用阴刻线表现鱼的细部形态,形象生动,极具神韵。

水晶鱼  宋  陕西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

这件水晶鱼为一挂饰,一起出土的还有几枚水晶珠。其吻部突出,身体宽且短,背鳍呈齿状排列,就是鳜鱼较为写实的再现。

水晶硬度比玉高、而且脆性也高,其过于透明而且缺少油性的特性,使其作为玉料时在表现世俗化人物、花鸟、动物造型时,很难表现出五官面部细部特征。所以水晶在我国被使用的历史虽然很早,但在肖玉生的雕刻方面却一直备受冷落,这种情况到宋代以后出现很大变化,水晶被广泛用于各种器具的玉石雕刻。

宋  刘松年  撵茶图

宋代社会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市民对世俗化的心理认同,导致许多来自民间的习俗在祈福消灾保平安时得以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宋人佩玉者,劳动大众较为罕见,而那些高官权贵及起家于军功者为数较多。

到了北宋真宗以后,科举制度才让玉佩饰在文人士大夫中最为流行。佩戴玉鱼荷佩,与其说为了祈福富余,倒不如说佩玉明德,佩莲示廉。“廉洁有余”这当是当时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情怀,更是为官入仕者的一种自我约束与操守的内敛表现。

辽、金玉鱼

辽金时期的鱼形玉器主要为圆雕、片雕、镂雕技法巧妙结合,碾琢工艺非常精湛。辽代玉鱼常以左右对称的双鱼造型出现,鱼眼以阴刻细纹眼为主,鱼鳞有素面和网格纹鳞两种。

辽代玉鱼主要出土于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辽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其中有组玉佩、鱼形盒、双鱼玉佩等。

龙、凤、鱼、摩羯组玉佩 辽  内蒙古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龙、凤、鱼、摩羯组玉佩,其中有两件鱼形玉,一为荷叶双鱼形玉坠、另一为莲花卧鱼形玉坠。皆为片雕,采用镂空技法。鱼体较为细长,头部呈三角形,阴刻小圆纹眼。网格纹鳞,鳍尾皆呈锯齿形。

双鱼玉佩一对  辽  内蒙古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玉鱼长10.5厘米,通体白色,圆雕,鱼体稍弯曲。用阴刻线表现鱼的圆眼、腮、鳍、尾。鱼嘴部各打有一孔。

双鱼玉佩一对  辽  内蒙古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包金鱼形盒饰件  辽  内蒙古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

玉鱼形盒 辽  另有盖

银丝链玉组佩  辽  多伦县贵妃墓出土

这件玉组佩由1件镂雕折枝花纹玉饰系鎏金银链下挂7件玉坠组成。分别为双鱼形坠、龙首觹形坠、鱼形坠、圆盒形坠、摩羯首锥形坠、鱼形坠、摩羯首觹形坠。此类组佩为辽代贵族墓葬中常见,为日常系挂于腰带上的装有粉盒、解绳器、刀、锉刀等生活用具仿制生前用品的明器。

金代则多以水草荷叶作为陪衬,皆以细线阴刻荷叶叶脉,多为鲤鱼,鱼眼大多用刻痕较粗深的阴刻圆圈表现。鱼鳞亦有素面和网格纹鳞,鱼鳞刻痕较为粗重。

旧玉鱼  金  黑龙江绥滨中兴金代墓群出土

长5.74、宽3.15、厚1.45厘米。通体黑褐色,半透明。形似一条鲤鱼,阴刻圆眼,口微张,衔水草,网格纹。鱼藏匿在一枝大莲叶之下。用阴刻线表现荷叶的叶脉。

青玉鱼  金  绥滨奥里米石椁墓出土

长6.12、宽3.69、厚0.35-0.51cm。青色,鱼头部前伸,深阴刻圆眼,下腹斜弧,背鳍呈三角形,尾部上翘,一枝荷叶在背鳍之上,鱼身有两个钻孔。

荷叶鱼形玉坠  金  陕西西安未央区范家寨村出土

此玉坠长3.7、宽2.7、厚1.6厘米。玉呈灰白色,体呈长方形,正面为一条浮雕鱼在荷叶上衔一水草茎干。荷叶片内卷,两面都以细线阴刻叶脉。鱼身较直,钻环状孔表现鱼眼,网格纹鳞。

衔枝玉鱼 金-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

长5.1公分 宽4.3公分 厚1.9公分,青玉质,边缘有大片褐斑,琢一梭游水藻间的鳜鱼。鱼身丰腴,腹部尤其饱满,然因尾部上扬,线条又极为自然流畅,赋予了强烈的跃动感,以致毫无痴肥呆滞之病。陪衬的水藻採多层次镂空技法,更增作品生动活络的趣味。

元代玉鱼

元代玉鱼纹饰多用重刀雕刻,雕工粗犷,气魄豪放;造型较为固定,趋于写实。

元 赖庵 鱼图  水墨绢本19.4×31.0cm  东京国立博物馆

元代玉鱼普遍身体宽阔平扁,多作鳜鱼形。尾部则宽呈扇形,内有锯齿形纹或数道阴刻长线条修饰。背鳍雕出脊骨纹。厚唇,口微张,鱼眼为双眼皮眼(在眼睛的上部或者眼眶的侧面有半个弯月形的眼眶)和减地浮雕而成的环形眼。鱼鳞为网格纹鳞、刀法深峻、粗犷、有序。

白玉鳜鱼  元  上海嘉定法华塔元明地宫出土

这件为元代典型鳜鱼形玉饰,圆雕。大圆凸眼,厚唇微张,网格纹鳞;扇形宽尾,上面的阴刻线条根根挺拔;腹鳍凸出体外。

玉鱼一对  元  江苏无锡钱裕墓出土

鳞、鳍、尾皆用阴线刻成,线条精细,刀法娴熟,形态逼真。圆眼,网格纹鳞,扇形宽尾。长4.7、宽2厘米,长4.8、宽3.2厘米。

白玉鳜鱼  元  清宫旧藏

相对出土玉鱼,元代传世玉鱼数量较多。此为清宫旧藏元代玉鱼,长7.3、宽4.3、厚2厘米。玉质三分之二呈黑色,圆雕,体阔,鳜鱼形。重环眼,收腹鳍,摆尾。网格纹鳞,腹鳍和尾部用阴刻线条修饰,背鳍雕出脊骨纹。

和田白玉鱼  元  安徽省文物总店资料室

这件玉鱼长8.1厘米,宽3.9厘米,玉质白润细滑,有黄沁,鱼身宽扁素面,厚唇微张且向上翘,鱼眼凸起且伴有月牙形,脊骨纹的背鳍上琢一小穿孔,扇形的鱼尾饰以阴线,双面雕 ,刀工简洁大气,体态饱满,富有动感。

墨玉鳜鱼形饰件  元  故宫博物院

高11.3cm,宽20.6cm,厚6.7cm,鱼口衔莲枝,身体上刻有平行交叉的斜纹,颜色以白色玉质为底,呈现大面积的墨斑和赭石色。鱼尾部多铺展如扇,此鱼衔莲造型沿袭了唐宋风格,主题较为常见,但如此敦厚肥硕则十分罕见。而且此玉鱼选用墨色斑点玉也的确是元朝的选料风格。

白玉鳜鱼  元  新乡市博物馆

长10.5厘米,和田白玉籽料,有红褐沁,呈扁状,嘴凸,二目凸出,鳍、尾为阴刻,上部饰二圆孔。更显古朴优美。

玉鱼  元  湖南省博物馆

长5.5、宽2.6厘米,玉质黄色,带黄褐色玉皮。立体圆雕大鱼衔小鱼。大鱼阔体扁身,头大,约占身体面积的三分之一,阴刻大圆眼,厚唇,背鳍凸起,胸鳍紧贴腹下,尾鳍较大,伸展,上阴刻多道直线。鱼身呈弓形,雕琢粗拙,豪放之气显而易见。鱼头、鱼身和尾部用宽粗阴线分隔。小鱼用阴线雕琢轮廓,两鱼头连接处形成一孔可系挂。

玉鳜鱼  元  武汉博物馆

高4、长7.5厘米,玉质沁成鸡骨白色,有黑黄色斑点。圆雕,鳜鱼形,环眼,大嘴,身阴刻细小网纹以示鳞。尾上翘呈花形。上鳍部穿有一孔,可穿系。

莲池玉鱼  元  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长6.5、宽4.8厘米,玉质黑白两色。透雕一条鳜鱼游弋于荷莲之中的景象,鱼身饰细密的网格纹,精美异常。

玉鱼  元  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长3.9、宽2.7、厚1厘米,玉质青白色,带黑色斑。造型为圆雕扁平体,鱼体宽大肥胖,小鳍,分叉形尾。头部小,嘴微张,圆圈眼,下唇与鱼腹处似锯齿状,并以刚劲有力而细密的斜格纹表示鱼鳞,特别有趣的是在大鱼的上尾部,还雕有一条与大鱼体态相似的小鱼,构思巧妙,十分可爱。

白玉鱼形佩  元  

鳜鱼形,圆雕。大圆凸眼,厚唇微张,网格纹鳞;扇形宽尾,上面的阴刻线条根根挺拔;腹鳍凸出体外。

元代白玉鱼形佩  上海博物馆

白玉鱼形佩  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玉质,有深赭斑。鱼形佩,上下有通心穿,背鳍、尾鳍有轻微损伤,附木座,合储于圆盒内,并与另两件璧、环合置于湖绿织花匣内。

《群鱼戏藻图页》 宋 纨扇页 绢本设色 24.5cm×25.5cm

琢玉为鱼,以成配饰,象征了人们对物质的富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此概括中古鱼形玉器的时代特征,探究其发展演变规律,将会使我们能够准确的对中古鱼形玉器以及用鱼作为主要装饰纹饰的其他类型的古器物进行断代和鉴定。

获取更多行业资讯

点亮在看,你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